第306章 惡有惡報
重生60:從撿漏工業廢墟開始致富 半夏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羅部長那邊幾次催廖榮生歸隊,他便收拾了簡單的行李。
臨走時劉永才拉著他的手十分不捨:“那小院給你留著,啥時候想回來看看,隨時住!”
誰也沒想到,這才走了一個月,廖榮生竟突然出現在大隊部門口。
他穿著洗得發白的軍裝,肩上的紅星在日頭下閃閃發亮,一進門就拍著趙瑞剛的肩膀大笑:“我給你們帶好訊息來了!”
原來,那土匪竇老大在審訊室裡沒撐過三天就全招了。
這匪首本名叫竇彪,不僅交代了自己打家劫舍的老底,更抖出了馮一濤的一堆黑料——
為了獨吞鎢鋼材料,竟指使竇老大殺害了村民老楊父子。
見趙瑞剛屢次壞他好事,還暗中策劃了好幾次謀殺。
多虧趙瑞剛警惕性高,又有胡秋菊和廖榮生的幫助,才沒讓他們得手。
更讓人震驚的是,這竇老大在與馮一濤決裂後,竟還跟境外勢力勾結在一起,打算用廢墟里的鎢鋼材料換武器!
“還有那獨眼龍一夥。”廖榮生端起搪瓷缸猛灌了口涼茶,對著大隊幹部們繼續說道。
“這幫流匪原是衝著大荒山的黃金來的。先前在山裡瞎轉悠,後來碰上了落魄的竇彪,才算找著門路。”
他提到竇彪手下那個叫彭奎的“軍師”,語氣裡帶著幾分不屑。
“那白麵小子倒有點歪才,竟然猜中了老機器的密碼,真從裡頭摸出了金子。”
據竇彪交代,他們原計劃用這批黃金從境外換機槍和子彈,打算趁著秋收鬧點動靜,籌備著東山再起。
就因為這陣子偷偷摸摸往外賣金子,機器裡的黃金才所剩無幾。
“現在人證物證都齊了。”廖榮生眼裡閃著厲色,“羅部長說了,這就聯絡地方公安,不管是土匪還是馮一濤,一個都跑不了!”
劉永才在一旁聽得直拍桌子:“早就覺得那馮一濤不是好東西!這下可算露出狐狸尾巴了!”
趙瑞剛心裡舒了一口氣,意料之內,但速度很快。
那些藏在暗處的黑手,終於要被連根拔起了。
時間倒回趙瑞剛向呂振邦彙報鍊鋼合格率後的第三天。
一零二研究所裡,馮一濤剛結束市局的座談會信心大增,一想到會上,工業局的領導誇他“為鞍陽乃至中州的工業立了大功”,他嘴角的笑意就壓不住。
更讓他舒心的是,會後,縣裡分管政法的同志私下遞話,表示考慮到他在工業界的影響,馮輝的案子會從輕處理。
兒子馮輝因強姦未遂傷人案被抓,這事一直像塊石頭壓在他心頭,如今總算能鬆口氣。
然而,就在馮一濤志得意滿之際,就見副所長臉色煞白地闖進辦公室:“馮所長,省裡來人了!說是調查組,直奔咱們所的檔案室!”
馮一濤大驚失色,立即跟著副所長衝出去。
正撞見幾個穿中山裝的幹部站在走廊裡,胸前還彆著“省紀委調查組成員”的徽章,正讓資料員搬往年的技術檔案。
“同志,你們這是幹什麼?”馮一濤強裝鎮定地問道,聲音卻控制不住地發顫。
領頭的幹部轉過身,手裡捏著份檔案,正色道:“馮所長,有人舉報你壟斷鍊鋼技術,阻礙行業發展。現在工業局已經提交了部分證據,並表示瓦窯大隊的趙瑞剛和鄭懷城已經突破了你所謂的技術壁壘,合格率達到91%。”
“什麼?”
馮一濤頓時如遭雷擊,後退兩步撞在檔案櫃上。
他怎麼也不敢相信,一個在廢墟折騰,一個在農村鼓搗的人,竟然真能破了他死守多年的技術關。
那可是他靠著大毛專家留下的資料,在一零二所捂了多年的寶貝!
調查組沒給他太多反應時間,當天就封存了他的辦公室,從保險櫃裡搜出三本加密的技術筆記。
裡面夾著他從鞍陽鋼廠偷出來的檔案,甚至還記著與鋼廠私下交易的記錄。
半個月後,一紙“私吞國家技術,破壞工業生產”的罪名下來,馮一濤被戴上手銬押出了研究所。
就在馮一濤以為自己頂多是坐幾年牢時,竇老大的招供就像顆炸彈,把他最後一點僥倖炸得粉碎。
被捕後的第二天,審訊室的燈光亮了整夜。
馮一濤望著竇彪交代的筆錄,終於癱在椅子上,承認了自己勾結土匪、殺害老楊父子、甚至要對趙瑞剛下毒手的全部罪行。
數罪併罰的判決下來那天,正是收秋的時節。
馮一濤最終因“通匪叛國、故意殺人、侵吞國家技術”的罪名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他兒子馮輝的案子也被重新審理,因“強姦未遂、故意傷人”,情節惡劣,被判七年有期徒刑。
同一時間,竇彪、彭奎、獨眼龍等土匪的判決也張貼在了縣城的佈告欄上。
密密麻麻的紅勾劃在名字上,引得路人駐足圍觀。
與此同時,剛忙完秋收的瓦窯大隊裡,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男女老少都聚在學堂的空場上,比過年還熱鬧。
原來今天是瓦窯大隊學堂的開學日子。
校門口牆上用紅漆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大字。
翻新的教室前掛著鮮豔的紅綢子。
五十多個揹著粗布書包的孩子排著歪歪扭扭的隊伍,眼睛亮晶晶地盯著臺前。
臺上的劉永才特意穿著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因激動有些發顫:“社員們!咱們瓦窯大隊的娃子,終於可以上學了!”
臺下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有個扎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手裡的鉛筆大聲喊:“我要當女先生!”
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這學堂能開起來,趙瑞剛,劉彩雲和蘇晚晴功不可沒。
尤其是蘇晚晴,半個月前她就騎著腳踏車找到了那兩個當年一起下鄉的女知青。
劉永才拿著她寫的申請跑到公社,拍著胸脯保證“學堂辦好能讓社員安心搞生產”,總算把人都調到了瓦窯大隊。
此刻三個女知青正站在孩子們中間,穿著打補丁的褂子,手裡捧著穆心蘭幫忙調來的課本,眼裡滿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