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這簡直是一部百科全書!
年代:大國崛起從工業開始 火鳥2023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白楊微微一笑:“當然可以。三位院士請隨我來,我們到旁邊的分析室,那裡有更詳細的資料和顯微結構圖片。”
分析室位於材料實驗室的深處,與嘈雜的製備區隔離開來,顯得格外安靜。
房間不大,但擺滿了各種精密的光學和電子裝置,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著儀器特有的微弱電流聲。
白楊率先推開門,示意周部長和三位院士進入。
林慧早已經在這裡等候,她將一份份列印好的圖表和照片整齊地擺放在一張長桌上,旁邊還立著一塊白板,上面掛著幾張手繪的結構示意圖。
“三位院士,這邊請。”白楊走到長桌前,指著其中一張照片,開始了他的講解。
“這是我們透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到的合金內部微觀結構圖。”他用鐳射筆指向照片上密密麻麻的黑色斑點,“可以看到,這些均勻分佈的黑色顆粒,就是我們透過特殊工藝誘導形成的奈米級析出相。”
照片被放大到極致,那些微小的析出相清晰可見,它們如同星辰般點綴在合金基體中,尺寸驚人地一致,分佈也異常均勻。
王德忠院士幾乎是湊到了照片前,他戴著老花鏡,眼睛瞪得老大,彷彿要穿透紙面,直接看到這些微觀世界的奧秘。
他的手指輕輕顫抖著,指向照片上的某個區域:“這……這析出相的尺寸,竟然能控制在10奈米以下?而且分佈如此均勻,這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完美結構啊!”
他深知,析出相是強化金屬材料的關鍵,但要將其尺寸精確控制在奈米級別,並實現均勻分佈,這在當時的冶金學界,無異於天方夜譚。
這需要對原子擴散、相變動力學以及凝固過程有極其精密的掌控,任何一個環節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導致結構的粗化或不均勻。
白楊點了點頭,語氣平靜而自信:“是的,王院士。我們透過對合金成份的精準設計,結合液態金屬霧化冷卻技術帶來的超高冷卻速率,有效抑制了析出相的粗化,並利用後續的熱處理工藝,進一步最佳化了它們的尺寸和分佈。”
他又指了指另一張照片:“這張是高分辨透射電鏡下的晶界結構圖。可以看到,我們的合金晶粒尺寸已經達到了亞微米級別,並且晶界呈現出高度的清潔和有序性,沒有發現明顯的第二相富集或空位團簇。”
李振國院士和孫建華院士也湊了過來。
李振國院士作為疲勞與斷裂力學專家,對晶界結構的重要性再清楚不過。
晶界是材料內部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晶界處若存在有害雜質富集或結構缺陷,將極大地降低材料的塑性和韌性,成為疲勞裂紋萌生和擴充套件的溫床。
“晶界清潔,無第二相富集……這意味著材料的韌性和抗疲勞效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李振國院士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資料包告,上面詳細列出了該合金在不同應力下的疲勞壽命曲線,與國際上同類材料相比,曲線明顯高出一截。
孫建華院士則將目光投向了X射線衍射(XRD)圖譜。
這份圖譜清晰地顯示了合金的晶體結構和物相組成,峰形尖銳,半高寬很窄,這表明合金內部結晶度高,晶格完整性良好,且沒有發現有害雜變相的存在。
“這XRD圖譜……簡直是完美無瑕!”孫建華院士深吸一口氣。
他知道,這意味著白楊的團隊不僅在宏觀效能上取得了突破,在微觀結構控制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不僅僅是一種新材料的誕生,更是一套全新的材料設計與製備理念的成功實踐。
三位院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狂喜和敬畏。
他們都是在各自領域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老兵,深知這些成果的含金量,也明白其背後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白所長,你們……你們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係統且深入的研究的?”王德忠院士終於忍不住發問,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
在他看來,這些成果的積累,至少需要一個龐大團隊耗費十年乃至數十年才能完成。
白楊聞言,微微一笑,並未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旁邊的白板:“王院士,這涉及到我們研究所一套全新的材料設計與製備流程。”
“我們從原子層面出發,結合量子力學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對合金的相變行為和微觀結構演變進行預測,從而大大縮短了實驗週期,提高了研發效率。”
他雖然沒有明說“重生”二字,但他所描述的這套理論與實踐體系,卻早已超越了1979年國際上最頂尖的水平。
量子力學計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在當時雖然有所萌芽,但要將其系統應用於材料設計,併成功指導實驗,這簡直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
三位院士聽得如痴如醉,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思維模式上的顛覆。
“白所長,我等這次來,真是來對了!大開眼界,茅塞頓開啊!”李振國院士激動地搓著手,“這些理論和方法,能否讓我們也好好學習學習?”
白楊微笑著點頭:“當然可以。三位院士請隨我來,我們去資料庫。那裡有更詳細的報告和資料。”
離開了分析室,白楊又帶著周部長和三位院士,穿過幾條走廊,來到了研究所的資料庫。
資料庫的大門厚重而嚴密,需要經過多重身份驗證才能進入。
門一開啟,一股特有的紙張與墨水的混合香氣撲面而來,混合著檔案櫃特有的金屬氣息。
資料庫內部寬敞明亮,一排排高大的金屬書架整齊地排列著,上面堆滿了各種文獻、報告、圖紙和實驗記錄。
這裡安靜得連呼吸聲都清晰可聞,只有幾名資料管理員在輕聲細語地整理著檔案。
“三位院士,這裡是我們研究所的核心資料庫。”白楊指著那些高大的書架介紹道,“所有重要的科研成果、實驗資料和技術文件,都按照嚴格的保密等級存放在這裡。”
他轉頭看向林慧,吩咐道:“林主任,請將我們關於新型高效能合金、液態金屬霧化冷卻技術以及奈米晶強化方面的所有內部研究報告和實驗資料,按照最高許可權,為三位院士各複製一份。”
林慧立刻領命,她熟練地走到一個巨大的檔案櫃前,輸入密碼,取出了幾大本厚厚的檔案。
隨後,她又熟練地操作著一臺影印機,開始快速而高效地複製檔案。
影印機“咔嚓咔嚓”地響著,墨水和紙張的味道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三位院士站在書架前,目光貪婪地掃視著周圍。
他們看到一些書架上標註著“半導體材料”、“特殊材料”、“精密光學”等字樣,雖然無法細看,但僅從這些目錄,就能感受到這個研究所的科研深度和廣度。
不一會兒,林慧便將厚厚的三大疊檔案遞到了三位院士的手中。
每一疊檔案都用牛皮紙袋仔細封裝,並蓋上了研究所的紅色保密章。
“三位院士,這是您們需要的資料。”林慧輕聲說道。
王德忠院士接過資料袋,他迫不及待地開啟其中一個,從裡面抽出一份報告。
報告的標題赫然寫著《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的新型超強韌合金設計與製備》,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理論推導、實驗資料和圖表。
僅僅是看了幾頁,王德忠院士的呼吸就變得急促起來。
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合金相圖預測方法,看到了對晶體生長動力學的精確控制模型,看到了那些在國際頂級期刊上也難得一見的創新思路。
“這……這簡直是……一部百科全書!”王德忠院士顫抖著聲音,他雙手緊緊抱著那疊資料,生怕它們會憑空消失一般。
李振國院士和孫建華院士也各自開啟了資料袋,他們的表情與王德忠院士如出一轍,從最初的震驚,到後來的狂喜,再到一種近乎虔誠的專注。
他們低頭閱讀著,時而皺眉沉思,時而發出低低的驚歎聲,完全沉浸在了白楊所構建的這個宏大而精密的科學世界中。
這些資料不僅僅是結果,更是完整的理論體系、設計方法、工藝流程、裝置原理,甚至包括一些失敗的嘗試和經驗總結。
它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整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工業科技體系!
這意味著,只要吃透這些資料,他們就能在各自的領域裡,少走彎路,甚至直接跨越數十年,追上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平!
“白所長,這些……這些資料……太寶貴了!簡直是無價之寶啊!”孫建華院士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花,他看向白楊的目光,已經不僅僅是敬佩,更像是在看一位將星火播撒到黑暗中的引路人。
白楊看著三位老科學家那副如獲至寶的模樣,心中也升起一股由衷的欣慰。
他清楚這些資料的價值,也深知這些老一輩科學家對國家科技進步的渴望和付出。
他微笑著點了點頭:“三位院士,這些資料就請您們拿回去仔細研讀。如果有什麼疑問,隨時可以來研究所與我們交流。”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今天時間也不早了,三位院士舟車勞頓,不如就先到專家公寓休息吧。資料可以慢慢看,不急於一時。”
然而,三位院士此刻哪裡還顧得上休息?
他們完全沉浸在資料的海洋中,彷彿飢餓的旅人見到了瓊漿玉液,根本無法自拔。
王德忠院士頭也不抬地揮了揮手,聲音帶著一絲急切:“休息?不休息!白所長,你不用管我們,我們就在這裡看!這些東西,比吃飯睡覺都重要!”
李振國院士和孫建華院士也連連點頭,他們甚至都沒注意到白楊說了什麼,只是全神貫注地翻閱著手中的資料,不時用筆在上面勾畫批註。
白楊見狀,也不再勉強。
他知道這些老科學家一旦投入科研,便是廢寢忘食的性子。
他轉頭對林慧使了個眼色。
林慧立刻會意,她走到三位院士身邊,輕聲說道:“三位院士,我這邊已經安排了兩位助理,他們會負責您們在這裡的一切生活起居,以及資料查閱和複製的工作。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吩咐他們。”
她指了指旁邊站著的兩名年輕研究員,他們都是研究所裡表現優異的博士生,此刻正恭敬地站在那裡等候吩咐。
三位院士只是敷衍地應了一聲,他們的目光依然死死地盯著手中的資料,彷彿要將每一個字、每一張圖都刻進腦海裡。
白楊見一切安排妥當,便不再打擾。
他朝著周部長微微頷首,然後轉身,悄無聲息地離開了資料庫。
三位院士果然沒有注意到他的離去,整個資料庫裡只剩下紙張翻動的聲音,以及他們低低的討論聲。
白楊和周部長兩人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辦公室裡,林慧已經將桌上的茶水換成了新泡的碧螺春,清新的茶香在空氣中瀰漫。
白楊走到辦公桌前,坐了下來,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
周部長則走到窗邊,揹著手,目光深邃地望著窗外研究所的紅磚建築。
“小白啊,你這次可真是給了我一個天大的驚喜啊。”周部長頭也沒回,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感慨,“我原以為,你小子已經夠厲害了,沒想到……你小子總能突破我的想象。”
白楊放下茶杯,語氣平靜:“周部長過譽了。這些都只是初步的成果,距離真正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路是長,但方向對了,就不怕遠。”周部長轉過身來,目光落在白楊身上,帶著一種深遠的意味,“你所做的這些,不僅僅是材料上的突破,更是為我們國家的工業發展,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他走到白楊辦公桌前,雙手撐在桌沿上,身體微微前傾,壓低了聲音:“這次三位院士過來,上面也是寄予厚望。”
“你這些技術,一旦普及開來,對我們國家在航空、航天、軍工乃至民用工業領域的提升,將是革命性的。”
“所以,小白啊,接下來的路,會更難走。你可要做好準備。”周部長語重心長地說道,“人才、資金、裝置、保密……方方面面,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但你放心,部裡一定會全力支援你。”
白楊眼神堅定,沉聲應道:“請周部長放心,我明白肩上的責任。再大的困難,我也一定會克服。”
周部長欣慰地點了點頭,他拍了拍白楊的肩膀,語氣輕鬆了一些:“好小子,我就知道你不會讓我失望。行了,我今天就先到這裡。部裡還有一堆事情等著我處理。三位院士那邊,你就讓小林多費心照應著。”
“是,周部長慢走。”白楊起身相送。
周部長揮了揮手,示意他不必多禮。
隨後,他大步流星地離開了白楊的辦公室,腳步聲漸行漸遠,很快便消失在走廊盡頭。
辦公室裡再次恢復了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