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取消連坐
大秦:隱忍十八年,廢柴皇子殺瘋了 夏山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咸陽宮大殿。
晨光透過高大的窗欞,在光滑如鏡的地磚上投下道道光柱,卻驅不散瀰漫在空氣中的凝重肅殺之氣。
今日的早朝,氣氛格外壓抑。
自皇帝趙凌上次在朝堂上厲聲申飭,明示要嚴查貪腐、整肅吏治以來,御史大夫馮劫和廷尉蒙毅便如同兩柄出鞘的利劍,率領著各自麾下如狼似虎的吏員,將監察與刑獄的羅網撒向了帝國各郡縣。
半月之間,觸目驚心的現實便已呈於御前。
此刻,廷尉蒙毅手持一份紙張訂好的文書站了出來。
蒙毅面容冷峻如鐵,聲音洪亮卻無一絲溫度,清晰地在寂靜的大殿中迴盪。
“臣蒙毅啟奏陛下!經半月嚴查,各地官吏貪墨受賄、徇私舞弊等情事,已有確鑿罪證者,名錄在此!”
他身旁的御史大夫馮劫亦肅然出列,與蒙毅並肩而立,形成一股無形的壓力。
兩人一唱一和,將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件、一個個名字,冰冷地念誦出來。
貪墨的數額、受賄的細節、枉法的過程……
證據鏈環環相扣,鐵證如山!
尤其刺眼的是,這份長長的彈劾名單中,赫然有五個名字,是趙凌親自教匯出來的門生!
他們在三川郡的時候就跟在趙凌身邊,趙凌教了他們許多東西。
他們本應是趙凌登基之後,大秦的棟樑,卻短短數月的時間便被權力和金錢腐蝕。
這無疑是狠狠打了趙凌一記響亮的耳光,趙凌的臉色也是愈發陰沉。
這些案件,蒙毅早已整理成詳盡的卷宗,先遞交給總理政務的右丞相張良核實,張良確認無誤後,又呈遞給了趙凌。
趙凌對這一切,早已瞭然於胸。
面對這份名單,面對朝堂上百官的屏息注視,趙凌沒有絲毫猶豫,更無半分姑息。
他目光如電,掃視全場,聲音斬釘截鐵,帶著不容置疑的帝王威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朕之門生,更當以身作則!名單所列罪臣,無論親疏遠近,一律依秦律嚴懲,絕不寬貸!”
秦律素以嚴苛著稱。
貪汙數額巨大者,或棄市,或流放嶺南瘴癘之地,十死無生。
行賄者,與受賄者同罪,絕不輕饒。
即便是行賄一枚半兩錢這樣的小罪,按律也要處以“黥為城旦”的重刑——臉上刺字,男子發配邊關築城戍邊,女子則罰做舂米等苦役。
短短半月,雷霆手段之下:
二十三名官員因貪腐落馬。
牽連出的行賄者多達一百二十五人。
更令人心驚的是,由於秦法嚴酷的連坐制度,一人犯罪,親屬、鄰里甚至同僚都可能被牽連,這場原本涉及一百多人的貪腐案,最終被波及、逮捕、判刑的人數,竟如滾雪球般膨脹到了駭人的三千餘人!
許多無辜者僅僅因為與罪犯沾親帶故或同鄉同裡,便遭飛來橫禍。
看著這份觸目驚心的連坐名單,趙凌的眉頭深深鎖起。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朕的學子,離了咸陽的尚學宮,竟也學會了貪墨!秦律威嚴,不容褻瀆!然而……”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深邃,“朕觀如今天下,黔首日漸歸心,四海漸趨承平。除謀逆、通敵等十惡不赦之大罪外,其餘罪行,實不該再沿用此等株連甚廣的連坐之法!”
他聲音陡然提高:“連坐之制,非但不能真正震懾奸邪,反令天下黔首人人自危,如同驚弓之鳥!更易造成大量無辜者枉死、良善之家破碎!此乃酷法,非仁政!”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右丞相張良身上,這位智計百出的謀聖:“張良丞相!刑法之設,當以懲惡揚善,維護秩序為要旨,嚴而不苛,厲而不暴!朕命你即刻會同廷尉蒙毅、御史大夫馮劫,詳加商議,以廢除大部分連坐制度為核心,擬定新的刑罰律令草案!務求寬嚴相濟,既能震懾犯罪,亦要體恤無辜,彰顯帝國仁恕之道!”
秦朝律法的修訂,傳統上由丞相府主導框架,廷尉提供司法實踐經驗和案例支援,御史大夫負責監督制衡,最終由皇帝裁決拍板。
趙凌寥寥數語,便將廢除連坐、改革刑罰體系的重任交給了張良三人組。
這絕非易事,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和律法素養。
若換做庸才,恐怕早已惶恐不安。
但張良只是神色平靜地微微躬身,沉穩應道:“臣張良,領旨!”
語氣平淡自信。
這些日子,他與趙凌私底下確實沒什麼來往,主要是兩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尉繚上歲數了,許多事情都扔給了張良。
趙凌對他的信任依舊。
朝堂之上一片譁然,隨即陷入死寂。
取消連坐?
皇帝這是要動秦法的根基,真正開始推行他所說的仁政了!
趙凌的改革並未止步於此,他繼續丟擲重磅舉措:“再者,如今各郡縣皆已按照朝廷規劃,修建起新的囹圄。此等設施齊備,管理有序。今後,罪犯不必再盡數發配邊關修長城、服苦役。”
“罪犯將在本郡或鄰近郡縣的囹圄中服刑,接受改造。”
“囹圄內提供基本的食宿,伙食標準只維持生存所需,絕無優待,否則百姓恐爭相犯罪,以求溫飽。”
趙凌冷聲道:“囹圄中將設立工坊,教授罪犯如木工、編織、製陶等實用技能。同時,安排專人宣講忠君愛國、遵紀守法之理,要讓那些罪犯深刻認識到,是朕的仁慈,才給了他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機會!”
在這個時代,底層民眾思想相對單純。
嬴政時期,罪犯幾乎等同於死刑或終生苦役的代名詞,罕有生還。
如今趙凌不僅讓他們活下來,還給予食物、住所,甚至傳授技能、灌輸希望!
對於絕大多數並非大奸大惡的罪犯而言,這無異於再造之恩。
他們對這位年輕皇帝的感激與忠誠,將會發自肺腑。
趙凌要的從來不是讓天下人生活在秦法嚴刑峻法制造的恐懼陰影之下。
嬴政的鐵腕統治已經為帝國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壓得天下喘不過氣數十年。
如今,大秦在他的引領下日新月異,農業技術革新、新作物推廣、水利工程完善、商業流通啟用……
假以時日,帝國兩千多萬子民將不再為糧食發愁,生活將逐步改善。
是時候,將統治的基石,從畏轉向敬與恩了!
然而,改革必然觸動既得利益者和固有的思想堡壘。
趙凌話音未落,李斯的得意門生吳公,便按捺不住,猛地出列,聲音帶著急切與憂慮,高聲諫阻:“陛下!律法乃國之重器,社稷之本,豈可輕言更改?!”
他這一聲,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法家官員的心聲。
大秦因法家思想而興,因嚴刑峻法而強!
皇帝如今要大改律法,削弱刑罰,甚至繞開他們這些法家精英,由張良這個外人主導?
這讓他們如何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