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一聽旗牌官不給通報,頓時火冒三丈,擼起袖子就要往帥府裡闖。一時間,轅門外吵吵嚷嚷,亂成一團,這動靜驚動了韓世忠。他趕忙讓家將出去查問,得知是岳飛帳下的人來送書信,立刻命人把牛皋和吉青請了進來。牛皋恭恭敬敬地呈上岳飛的書信,韓世忠拆開看完,滿臉驚訝,說道:“既然發生了這樣的變故,你們二位先出發,按照計策行事,本帥馬上起兵,隨後就到。”
牛皋和吉青領命,又馬不停蹄地趕到臨安。他們假意說自已是奉岳飛之命,來協助苗傅、劉正彥平定天下的,憑藉這番說辭,成功取得了兩個逆賊的信任。之後,他們與韓世忠裡應外合,將苗傅和劉正彥這兩個逆賊一舉絞殺,解除了高宗面臨的危機。
高宗得知危機解除,龍顏大悅,當即降旨:韓世忠勤王護駕有功,加封為蘄王,欽賜金銀布帛,仍回鎮江駐守;牛皋、吉青奮力擒獲逆賊,封為左右二都督,隨朝保駕。可牛皋卻不領情,他直言要不是奉了岳飛的命令,才不會來救這個皇帝老兒,說完便轉身出朝,上馬回去向岳飛覆命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紹興七年春天。兵部接連呈上告急本章,入朝啟奏:“山東九龍山的楊再興起兵作亂。”又報:“湖州太湖的水賊戚方、羅綱、郝先聚眾謀反,勢力猖獗。”一道道告急文書,把高宗弄得焦頭爛額,驚慌失措。太師趙鼎上奏說,這些匪患非得岳飛前去剿滅不可,其他人恐怕難當此重任。高宗卻犯起了愁,之前他下旨召岳飛來京任職,結果旨意被牛皋給撕碎了,他擔心岳飛這次也不來。眾大臣商議來商議去,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後來,魏氏娘娘給高宗出了個主意,由她親手繡一對龍鳳旌旗,在中間繡上“精忠報國”四個字,然後派人賜給岳飛,他肯定會來京受命。
果不其然,岳飛接到繡有“精忠報國”四字的旌旗後,馬上吩咐各位兄弟回家安置好家眷,然後一同奉旨進京。
岳飛等人抵達臨安後,入朝拜見高宗。天子十分高興,任命岳飛恢復原職,等平定賊寇之後,再另行升賞。君臣一起商議,決定先平定九龍山的楊再興,再去平定太湖賊寇。岳飛回到軍營,下令讓牛皋帶領三千士兵作為先鋒,又命令岳雲去催運糧草。二人領命後,立刻出發。
牛皋率領兵馬一路來到山東九龍山,在軍前叫陣。楊再興得知後,領兵前來迎戰。雙方擺開陣勢,展開廝殺。牛皋哪裡是楊再興的對手,沒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楊再興也不追趕,收兵回山了。牛皋傳令三軍,在離山幾里的地方紮營,等候岳飛的大軍到來。
沒過幾天,岳飛的大軍趕到了。岳飛問牛皋,這個楊再興是不是當年在汴京小校場見過的那個人。牛皋這才想起來,一拍大腿說:“沒錯,就是他!”岳飛微微一笑,說道:“既然是他,你打不過他也正常。明天我親自出馬,勸他歸降。”
第二天,天還沒亮,岳飛就出了大營,來到九龍山下挑戰。楊再興得到訊息,立刻領兵下山迎戰。岳飛抬頭望去,只見楊再興腰圓膀闊,聲音洪亮,氣勢不凡,真可謂是英雄蓋世無雙將,百萬軍中第一人!
岳飛拍馬上前,報出自已的名號,又提起當年汴京小校場的往事,誠懇地勸說楊再興歸順朝廷,共同建功立業。可楊再興卻不為所動,他直言如今的皇帝胸無大志,既然國家沒有賢明的君主,又談何報效?岳飛再三勸說,楊再興始終不肯答應。無奈之下,岳飛只好決定透過比武來讓他心服口服。
岳飛舞動長槍,如梨花綻放,直刺楊再興的胸口;楊再興手持鋼矛,如蛟龍出海,直挑岳飛的頭頂。二人你來我往,戰作一團,大戰三百多個回合,依然不分勝負。眼看著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雙方這才各自收兵回營,約定第二天再戰。
第二天一大早,岳飛帶領眾將又來到陣前。楊再興早已等候多時。岳飛吩咐眾將退到三箭之地以外觀看,誰敢擅自上前,一律斬首。隨後,他和楊再興撥開戰馬,再次展開激戰,兩人依舊打得難解難分。
這時,岳雲押送軍糧來到營門交割,軍士告訴他元帥正在前陣迎敵,不在營中。岳雲一聽,立刻騎馬跑到陣前觀看。只見父親正與那員賊將廝殺,眾位叔父都在遠遠地看著。岳雲心急如焚,催馬衝到陣前,大聲喊道:“爹爹稍歇,讓孩兒來收拾這個逆賊!”楊再興見狀,大聲喝道:“岳飛,你軍令不嚴,還怎麼做元帥?我不跟你打了!”說完,便調轉馬頭回山了。岳飛滿臉通紅,又氣又惱,只得收兵回營。
回到營中,岳飛大發雷霆,以岳雲犯了軍令、私自上陣為由,要將他斬首。眾將紛紛求情,最終岳雲死罪免去,但還是捱了四十軍棍。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岳飛退到後營,岳雲、張憲在兩旁站立。岳飛轉過頭,看見岳雲淚流滿面,便問他為何哭泣。岳雲哽咽著說:“我想起祖母在世的時候,要是聽說孩兒受刑,肯定會為孩兒討饒。一時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流下淚來。”岳飛聽了這話,心中也一陣難過,說道:“你去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