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金國大太子粘罕率領十萬大軍,在離藕塘關十里處安營紮寨,準備和嶽元帥交戰,想必會有一場大戰,暫且先不細表。
故事中還有一位好漢,是河間府節度張叔夜的大公子張立。他和兄弟張用在外避難,後來兄弟失散,盤纏也花光了,流落江湖,只能靠乞討度日。聽說岳元帥的軍隊駐紮在藕塘關,他特地趕來投奔。沒想到晚來了一天,到處都是金兵的營帳,擋住了去路。張立走到一座土山上,坐下來心想:“我先在這樹林裡休息一會兒,等夜深了,衝進金兵營帳,痛痛快快地打一場,明天去見嶽元帥,把這當作進見的功勞,豈不是好?”主意已定,他就在林中草地上斜靠著身子,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那天,河口總兵謝昆奉命押送糧草來到這裡,看到有金兵紮營,不敢前進,只好躲在山後悄悄安營,派人繞遠路去報告嶽元帥,請求派兵來接應糧草。張公子在土山上睡了一覺後猛然醒來,揉揉眼睛,提著棍子下山,正好走到謝昆的營帳前,舉棍就打。士兵們齊聲吶喊,謝昆驚慌失措,提刀上馬,大聲喝道:“你是什麼人,竟敢來搶嶽元帥的糧草?”張立抬頭一看,叫道:“哎呀!原來不是金兵營帳,反倒打了嶽元帥的營盤,這下可死定了!”他急忙退出來,又回到土山上去了。謝昆也不敢追趕,說:“雖然被這傢伙打傷了幾十人,幸好糧草沒事。”
張公子回到山上,觀察了一會兒,心裡想:“沒立下功勞,反而犯了大罪,怎麼去見嶽元帥呢?不如還去討我的飯吧!”又怕有人上山來追趕,只好一步一步慢悠悠地往山下走,向東信步而去。
再說當晚,吉青騎馬出營,吩咐士兵們:“都別動!我去去就回。”家將急忙問:“老爺,您大晚上要去哪兒?”吉青說:“之前在青龍山,我中了這些金兵調虎離山的詭計,放走了粘罕,被大哥埋怨了許久。今天他又在這裡紮營,我不把他抓來見元帥,還等什麼時候?”說完,就拍著坐下那匹能征善戰的寶馬,一直跑到粘罕的營門口,舉起狼牙棒,大喊一聲,衝進了金兵營帳。士兵們大喊:“南蠻來劫營了!”根本攔擋不住,紛紛四處逃竄。吉青一直打到營帳中間,看見牛皮帳中坐著一個人,面色蠟黃,頭戴雙龍鬧珠皮冠,雉尾高高飄揚,身穿一件大紅猩猩戰袍,嘴唇鮮紅,身材高大。吉青大喜,心想:“這不是粘罕嗎?”他一拍馬,直接衝上營帳。只聽“轟隆”一聲,連人帶馬掉進了陷坑。兩邊計程車兵齊聲吶喊,撓鉤紛紛伸下,把吉青拉起來,用繩索緊緊捆綁,推進後營去見大狼主粘罕。粘罕一看不是岳飛,而是吉青,便吩咐推出去砍了。這時,旁邊閃過一位元帥鐵先文郎,上前稟報道:“刀下留人!”粘罕問:“這是吉青,留他做什麼?那天我差點死在他手裡。今天抓住他,哪有不殺的道理?”鐵先文郎說:“狼主出發的時候,四狼主曾對狼主說過:要是抓住其他南蠻,任憑您處置;要是抓住了吉青,必須押解到河間府,要報昔日愛華山的仇。”粘罕說:“要不是元帥提醒,我都忘了。”於是傳令給小元帥金眼郎郎、銀眼郎郎:“你們二人帶領一千士兵,把吉青押上囚車,連同他的兵器和馬匹,一起押解到四狼主那裡去。”二人領命,立刻押解著出發了。
吉青的家將見他一夜未歸,急忙去報告嶽元帥。元帥急忙傳令,讓營中所有將領分頭衝進金兵營帳,去救吉青。一聲令下,當時大營中的湯懷、張顯、牛皋、王貴、施全、張國祥、董芳、楊虎、阮良、耿明初、耿明達、餘化龍、嶽真、孟邦傑、呼天保、呼天慶、徐慶、金彪,以及東西南三營中的梁興、趙雲、周青等一眾大將,嶽元帥親自帶領馬前張保、馬後王橫,一起衝進金兵營帳。只見金兵分成左右兩邊,讓出大路。嶽元帥心想:“金兵讓路,肯定有詭計。”於是傳令眾將分成四路,從左右兩側抄到金兵後營殺進去。一聲炮響,宋軍從四面八方一起殺進,橫衝直撞。金兵抵擋不住,往前一擁,紛紛跌進陷坑,把陷坑填得滿滿的,任憑宋軍東衝西突。粘罕帶領眾元帥、平章分兵左右迎敵,可哪裡抵擋得住這班勇猛無比的將領。他們吼聲如翻江倒海,氣勢磅礴,刀起處,金兵被劈成兩段;槍到時,金兵被戳出窟窿;錘落下,金兵被打成肉漿;鐧揮來,金兵變成血泥。
只見戰場上:
兩家混戰,士兵多得像雲一樣。宋軍衝開金兵隊伍,氣勢如龍;砍倒軍旗,威風似虎。每個人都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兵對兵,將對將,各自施展謀略;槍迎槍,箭迎箭,雙方交鋒都趁對方不備。直殺得江翻海攪,天色昏暗;真像是拔地搖山,風沙漫天。正是:迷空的殺氣讓乾坤都變得昏暗,遍地的徵雲使宇宙都陷入昏沉!
有詩寫道:
餐刀飲劍,鮮血潸然,滾滾人頭,令人心膽俱寒。
陣霧徵雲,昏暗慘淡,拋妻棄子,恨意綿綿無盡。
這一場戰鬥,殺得金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粘罕顧不上元帥,元帥顧不上平章,各自尋找生路逃竄。岳家軍分頭追趕,一面收拾金兵的輜重,暫且不提。
再說張立誤打了謝昆的糧草營寨後,當夜下了土山,走了半夜,來到官塘上,只見一支隊伍吵吵嚷嚷地押著一輛囚車,向北行進。張立心想:“這囚車向北去,裡面押的肯定是一位宋朝將領。我昨晚誤打了元帥的糧草營,不如救了這位宋將,和他一起去見元帥,也好將功折罪。”於是放下筐籃,提起鐵棍,趕上前去,大喝一聲:“喂!你們押的是什麼人?”金兵回答:“是宋將吉青。你一個叫花子,膽子倒不小,問這個幹什麼!”張立說:“果然沒錯。”他舉起棍子就打,橫七豎八,很快就打翻了六七十個人。金兵一起吶喊起來。
金眼郎郎在馬上問道:“前面為什麼吶喊?”早有金兵急忙跑來稟報:“有個叫花子來搶囚車,已經被他打傷好多人了。”金眼郎郎、銀眼郎郎大怒道:“竟有這種事!”兩人立刻騎馬提刀趕了過來。張立也提起棍子就打,金兵將領舉刀迎戰。沒打幾個回合,張立用鐵棍鉤開金眼郎郎手中的大刀,朝馬腰上“嗖”的一棍,把馬腰打斷。金眼郎郎跌下馬來,張立照頭一棍,把他打得腦漿迸裂。銀眼郎郎見金眼郎郎被打死,心裡慌張,撥馬逃走。張立趕上去,把棍子橫掃過去,連人帶馬,打成了四段。
吉青在囚車裡看到這一幕,兩膀用力一掙,兩足使勁一蹬,囚車就散了架;他從小兵手裡奪過狼牙棒,跳上馬,揮舞著狼牙棒亂打;看到張立衣衫襤褸,像個叫花子一樣,也不去問他是誰,只顧追打金兵,往北趕去。張立站在原地說:“豈有此理!我救了你的性命,你連我的姓名都不問一聲。這樣的人,我算是救錯了,還管他做什麼。不如還去討我的飯吧。”於是從地上拿起筐籃,繼續向前走去。
這裡有座山,叫猿鶴山。山中有個大寨,寨中聚集著四位好漢:為首的是諸葛英,第二個是公孫郎,第三個是劉國紳,第四個是陳君佑;他們聚集了四千多人,佔山為王。忽然有嘍囉跑上山來報告:“有一隊金兵在山前過來了。”諸葛英說:“山寨里正缺糧草。這些金兵長期在中原,腰裡肯定有銀子,我們下山去打一仗,搶奪他們的輜重糧草,也是好的。”眾人都說:“好!”四位好漢帶領嘍囉一起下山,攔住這些金兵,長槍挑、大刀砍,那些金兵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攻擊?眼看吉青追了過來,諸葛英等人看到吉青青臉蓬頭,還以為是個金兵將領,於是一起上去捉拿。吉青舉起狼牙棒招架,哪裡敵得過四個人?
張立一路走來,剛好到了這座山中,看見吉青正與這四個人交戰,明顯招架不住。看他既逃不掉,又打不過,馬上就要性命不保,張立心裡想:“按道理這個人不該救他。但看他們四個打一個,我實在有些看不下去。我再去救他一次,看看他到底怎麼樣。”於是又放下筐籃,提著棍子上前,大喝一聲:“你們四個打一個,我來打抱不平!”吉青正在危急關頭,看見張立便大喊:“好漢快來幫我!”張立上前,和吉青一起抵住四人廝殺。四人沒想到突然多了個生力軍幫忙,雙方打得難解難分。這時,粘罕被嶽元帥殺得大敗,正朝著這條路逃竄。小兵報告說:“前面有南蠻阻路。”粘罕驚慌失措地說:“前面有兵阻擋,後面岳飛的追兵又到了,這可怎麼辦!”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小路,爬山越嶺,四散逃命。
嶽元帥帶領眾將追到猿鶴山下,金兵都不見了蹤影,只見吉青和一個穿著破衣服的大漢正在與四個將領交戰。牛皋說:“前面吉哥在打仗,我們快去幫忙!”王貴聽了,和牛皋兩匹馬飛快地跑上前去。一柄刀,兩條鐧,也不管對方是誰,叮叮噹噹就打了起來,四個人對戰兩雙,十六隻臂膀上下翻飛,二十八個馬蹄踏得塵土飛揚。嶽元帥在後面趕上來,看那四個好漢,一個揮舞著鎮鐵偏拐,一個手持雙刀,一個舞動八角水磨青銅鐧,一個拿著兩條竹節鞭,個個本事高強。又見那破衣大漢十分勇猛,而且吉青也沒有遇害,心裡非常高興,於是催馬上前,高聲喝問:“你們是什麼人,竟敢阻攔本帥的人馬,放走金兵?”四人聽到後,連忙喊道:“大家先別動手!”八個人各自跳出戰鬥圈子。
諸葛英問道:“你們是哪裡的兵馬?是來和我們交戰的嗎?”牛皋說:“你眼睛又不瞎,沒看見嶽元帥的旗號嗎?”四個人一聽,慌忙跳下馬來說:“你這個青臉將軍,一句話也不說;又碰上這位好漢,穿得破破爛爛,叫我們怎麼能知道?”吉青忍不住大笑起來。
那四位好漢走到嶽元帥馬前跪下說:“小將諸葛英,還有兄弟公孫郎、劉國紳、陳君佑,一共四人,在這猿鶴山落草為寇。因為看到金兵敗逃下來,所以在這裡截殺。沒想到遇到這位將軍,誤把他認成了金兵將領,所以冒犯了元帥。”元帥說:“將軍們請起。我覺得在綠林為寇,終究沒有好的結局。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你們何不歸降朝廷,共同扶持社稷?各位意下如何?”四人說:“如果能得到元帥的收留,我們願意效犬馬之勞。”元帥說:“既然你們情願歸降,那就請上山收拾人馬,和本帥一起回關。”四人大喜,一起回山收拾去了。
嶽元帥見那破衣大漢站在路旁呆呆地看著,便問道:“你是什麼人?為什麼幫我的將領與他們交戰?”張立兩眼流淚,向前跪下說:“小人是河間節度張叔夜的兒子,名叫張立。當初兀朮剛進中原,兵臨河間,小人不知道父親是詐降,我和弟兄兩個不肯做奸臣,就瞞著父親,逃出家門,想要攻打金兵。因為他人馬眾多,我們無法取勝。後來弟兄失散,我流落江湖。後來聽說徽欽二帝被擄,父親為國盡節,母親也去世了。小人無奈,只能靠乞討度日。最近聽說康王即位,拜老爺為帥,我幾次想投奔帥爺,誰知道小人突然得了重病。等病好後,帥爺的兵已經到了藕塘關,小人趕到這裡。卻看到到處都是金兵的營寨,只好走上土山,打算先休息一會兒,再去攻打金兵營帳。沒想到睡迷糊了,誤打了元帥的糧草營,因為害怕獲罪就逃走了。後來看見這一位青臉將軍被囚在囚車裡,小人打散了金兵,救出了他。可他連一聲謝謝都沒有,就自已往前追殺金兵。到了這裡,又看見他和那四位將軍交戰,看他招架不住,恐怕會丟了性命,一時激憤,所以又來助戰。”嶽元帥聽了這一番話,說:“原來是位公子,而且還有這樣的功勞,待本帥寫奏章進京,請旨授你官職。”張立說:“多謝大老爺提拔!”元帥把吉青叫過來,喝問道:“你受了人家救命大恩,卻不知道道謝,這是什麼道理?”吉青連忙過來,向張公子道謝。元帥又說:“你沒有奉本帥的將令,私自開戰,本當斬首,現在暫且從寬處理;以後如果再犯令,決不輕饒!”吉青叩頭謝罪。
正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諸葛英等四人帶著山寨裡的大小嘍囉已經到了。元帥當即命令把山寨的降兵編成一隊,一起放炮回關,仍然在大營前紮營。又和那四人結拜為朋友。只有張立是晚輩,不方便和他們結拜。這時又有人來報告:“謝昆押送糧草,等候命令。”元帥命令照數查收,並記錄功勞。
一天,又有聖旨到來,命令岳元帥征討汝南的曹成、曹亮。元帥接過聖旨,送欽差出營後,立刻升帳。命令牛皋帶領本部人馬,前往茶陵關,等本帥到來後,再開兵交戰。牛皋領命而去。元帥又命令湯懷、孟邦傑兩人,押送糧草到前線應用。二人領命而去。還命令謝昆再去催糧接應。謝昆領命而去。過了兩天,元帥把諸事安排妥當,命令金總兵好好把守藕塘關。金總兵連連答應。三聲炮響,大軍拔寨起程。一路上威風凜凜,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牛皋的兵到達茶陵關,紮下營寨時,天色還早,他吩咐士兵:“攻下這座關,進去吃飯。”士兵們齊聲答應,一聲吶喊,到關前挑戰。只見關裡一聲炮響,關門大開,衝出一支五百多人的隊伍。為首的是一員步將,身高一丈二,手持一條鐵棍,舞動著飛奔而來。牛皋見他滿臉烏黑,就哈哈大笑著說:“你這個人,好像我的兒子。”那將大怒,也不答話,提棍就打。牛皋舉鐧招架。一個騎馬,一個步行,鐧棍相交。打了不到十幾個回合,牛皋就招架不住,撥馬便跑,喊道:“孩兒們,快像往常一樣!”士兵們吶喊一聲,一齊開弓放箭,射住陣腳。那將見了,也不追趕,就領兵進關。牛皋回頭一看,見士兵都還在,連忙轉回來,把營寨移到旁邊扎住。
過了兩天,嶽元帥的大軍到了。牛皋上前迎接。元帥問道:“你先到這裡,可曾和敵人交戰?”牛皋說:“前幾天和一員步將交戰,他不肯通報姓名,又不肯好好和我打仗,想來是和元帥有什麼仇怨,所以要等元帥的兵到了才肯交戰。”元帥微微一笑,心裡明白他又打了敗仗,便問:“是個什麼樣的人?”牛皋說:“是一個身材高大、面板黝黑的漢子,用一條鐵棍,而且不騎馬,是員步將。”元帥吩咐下營安歇。當天無話。
第二天,元帥升帳,眾將在兩旁排開。嶽元帥說:“哪位將軍領令攻打關卡?”旁邊張立站出來,上前說道:“昨天聽牛將軍說那員步將的樣子,好像是末將的兄弟。讓末將出去會會他,看看情況如何?”元帥就命令張立出馬。張立領命,領兵出營,直到關前挑戰。關內炮響一聲,門旗開啟,那位英雄手提鐵棍,大喝一聲:“哪個不要命的來這裡送死?報上名來。”張立仔細一看,果然是兄弟張用,便假意喝道:“你不必問我的姓名。我奉了嶽元帥的軍令,來捉拿你們這些草寇。你自已把自已綁了,跟我去見元帥,或許能饒你一條狗命,省得老爺我動手。”
張用對面一看,原來是哥哥,也不說話,只是提棍打來。張立舉棍招架。兩人心裡都明白,假意打了三四個回合,張立虛晃一棍,落荒而逃。張用隨後追趕,追到偏僻的地方,張立轉身叫了一聲“兄弟”,張用也叫了一聲“哥哥”。張立說:“兄弟,你怎麼會在這個地方?”張用說:“自從和哥哥分散之後,不知道哥哥的下落,兄弟無處安身,就在這裡投靠了曹成,他封我為茶陵關總兵。哥哥何不也歸降這裡,這樣我們兄弟就能團聚,一起享受富貴,豈不是好?”張立說:“兄弟你這話就錯了!我們二人當初因為不肯降金,所以瞞著父母逃走。如今曹成、曹亮,也不過是叛國的草寇。現在宋康王在金陵即位,名正言順。況且嶽元帥足智多謀,兵精將勇,這座關怎麼能守得住?一旦失守,後悔就來不及了!”張用說:“既然這樣,那隻好明天我詐敗,把關獻給哥哥吧。”張立說:“這樣最好。我先裝作戰敗回營,向元帥稟報此事。”說完,就倒拖著鐵棍敗回來。張用在後面追趕。追到關前,又假裝打了三四個回合,張立敗進營去。張用也收兵回關。
張立回到營帳,把與兄弟張用相會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嶽元帥稟報。嶽元帥聽後十分高興。第二天,張立再次來到關前挑戰。士兵趕忙向張用報告,張用依舊領兵出關。兩人碰面後,二話不說,假意交戰了三個回合,張用便佯裝戰敗,張立在後面緊追不捨。追到關前,張用站在關口,大聲喊道:“我已經獻關,歸順朝廷了!你們這些大小士兵,願意投降的就站到一邊去!”士兵們齊聲高呼:“願意投降!”
就這樣,張立順利拿下茶陵關,隨後與張用一同來到府中,還派人去請嶽元帥進關。嶽元帥得知後,滿心歡喜,拔寨起營,進駐茶陵關。安營紮寨完畢,張立帶著張用來拜見元帥。元帥將二人的功勞記在首位。一面撰寫奏章,派官員送往京城,保舉他們擔任統制之職。又派人催運糧草,準備攻打棲梧山。
一天,嶽元帥在營帳中與眾將閒聊,便向張用詢問:“你既然在這裡任職,可知道曹亮、曹成用兵的本領如何?”張用回答說:“他二人在水上作戰的本領十分出色。還有副將賀武、解雲,更是厲害。他們聚集了數十萬兵馬。曹成這個人特別喜歡結交各方人士,所以各地的英雄都來投奔他。不過他們都是些只會虛張聲勢、華而不實的人,終究沒什麼謀略,不足為懼。但棲梧山上的何元慶,有萬夫不當之勇,元帥一定要小心防備他。”嶽元帥聽了這些話,心中暗自高興,打算等糧草一到,就開兵攻打棲梧山。此事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總兵謝昆護送糧草,朝著茶陵關進發。有軍士上前請示:“前面有兩條路,不知老爺是要走大路,還是走小路呢?”謝總兵問道:“哪條路更近?”軍士回答:“小路更近一些。”謝總兵心裡琢磨:“小路上恐怕會有強盜出沒,不如走大路,就算遠一點也沒關係。”於是吩咐眾人走大路。士兵們齊聲應和,朝著大路前行。走了兩天,來到一座高山腳下。這山上有一位大王,大王身邊整齊地排列著四位兄弟,他們聚集了五千多嘍囉,在這一帶打家劫舍。很快就有嘍囉飛速跑上山報告:“岳飛的兵馬駐紮在汝南,有總兵官押送糧草前往那裡,現在正在山下經過,特來向大王稟報。”
那大王聽了,呵呵大笑,然後對著那四位兄弟說出一番話來。這一番話,註定會引發一系列事情。
只可惜,這山中的壯士,全無救苦救難的好心腸;寨內的強人,滿是傷害他人的壞心思。
正是:
說來驚破庸人膽,話出傷殘義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