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別人主動來招惹我,我都得忍耐,讓他幾分,這樣能避免不少是非。更何況那蛟精,在真君的劍下僥倖逃生,躲在這黃河岸邊,修煉了八百多年,才好不容易掙得了“鐵背蟲龍”的名號,滿心期待著有朝一日功成行滿,哪裡能想到大鵬鳥突然飛來,一嘴啄瞎了它的左眼!這口氣它怎麼咽得下去?所以後來才引發了許多事端。這雖然說是天數註定,但也是大鵬鳥結下的冤仇。
陳摶老祖早已預知這些事,又擔心大鵬鳥轉世後失去根基,所以為他取了名字,還傳授了玄機。當時,陳摶老祖和嶽員外一同走出大廳,看見天井裡有兩隻大花缸排列在臺階下,這是嶽員外最近買來打算養金魚的,還沒來得及裝水。老祖假裝說道:“好一對花缸!”接著用柺杖在缸內畫上靈符,口中默默唸咒,施展法術佈置妥當,然後才出門。嶽和在後面一直送到大門前。老祖說:“我們出家人不打誑語,要是到前村找到了施主,貧道就不來了。”嶽和說:“可別這麼說。師父到前村找到令道友後,就一起到我這小莊子來,多住幾日,吃些齋飯,才遂我心意。”老祖說:“多謝!不過還有一事,三日內,如果令郎平安無事,那自然不必多說。但要是有什麼驚恐變故,就叫夫人抱了令郎,坐在左邊那隻大花缸裡,方能保住性命。一定要記住我的話,千萬不要忘了!”嶽和連聲說道:“遵命,遵命。師父務必找到道友後一起前來,免得我一直牽掛等候。”老祖告別後,嶽員外送出莊門,老祖便飄然而去,回山了。
再說岳和,歡歡喜喜地到了第三天,家裡張燈結綵,親戚朋友都來慶賀孩子出生三朝。眾人行過禮後,嶽員外設宴招待。大家都說:“老來得子,真是天大的喜事!老哥你快進去跟老嫂子說一聲,把孩子抱出來讓我們看看。”嶽和滿口答應,走進房間跟夫人說了,還是叫小廝撐著一把傘,把孩子抱到大廳,給眾人看。眾人見小官人生得額頭寬闊,鼻樑挺直,嘴巴方正,個個都稱讚不已。
沒想到有個毛頭小夥冒冒失失地走到孩子面前,捏著小官人的手,輕輕抬了一下,說:“果然是個好小官人!”話還沒說完,只見小官人就大哭起來。這後生慌了神,趕緊對嶽和說:“想來是令郎要吃奶了,快些抱進去吧。”嶽和慌慌張張地把孩子抱了進去。這班親友都紛紛埋怨這個後生:“員外年近半百才得了這個兒子,這可是他的掌上明珠。這孩子粉嫩的小手,你怎麼能這麼冒失,捏他一把呢!現在孩子哭個不停,讓他們一家都不安寧,我們也覺得沒趣。”又問一個老家人:“小官人安穩了嗎?”老家人回答說:“小官人一直哭,連奶都不肯吃。”眾人都說:“這可怎麼辦!”一邊說著,臉上都很尷尬,有的淡淡地走開了,有的直接回家去了,不一會兒就都散了。
嶽和在房間裡,看著兒子啼哭不止,卻毫無辦法,夫人也不停地埋怨。嶽員外突然想起,之前那個道人說過“我兒三日內倘若有什麼驚恐,就叫夫人抱出去,坐在花缸裡才能保平安”的話,便跟夫人說了。夫人正六神無主,就說:“既然這樣,那就趕緊抱出去吧。”說完,穿好衣裳,叫丫環拿條絨氈鋪在花缸裡。姚氏夫人抱了岳飛,剛在缸裡坐定,就聽到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瞬間天崩地裂,滔滔洪水洶湧而來,把整個岳家莊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一村的百姓都被洪水沖走。
各位,你們知道這水是怎麼來的嗎?原來是黃河中的鐵背蟲龍要報之前被啄瞎左眼的仇,打聽到大鵬鳥投生在這裡,就率領著一群水族兵將掀起了這場洪水,白白害死了一村人的性命,可它這樣做觸犯了天條。玉帝降下旨意,讓屠龍力士在剮龍臺上將它斬殺。這精怪的魂魄心中不服,就前往東土投胎,後來成為秦檜,接連用十二道金牌把嶽爺召回,在風波亭上謀害了他,以報此仇。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說岳飛,幸虧陳摶老祖提前準備了花缸,才保住了性命。嶽和緊緊扳著花缸,姚氏夫人在缸裡大哭道:“這可怎麼辦啊!”嶽和喊道:“夫人!這是天數難逃!我把這個孩子託付給你,全靠你保全岳氏的一點血脈,我就算葬身魚腹,也能瞑目了!”話還沒說完,手稍微一鬆,“撲通”一聲,就被水沖走,不知去向了。
夫人坐在缸裡,順著水流,一直漂到了河北大名府內黃縣才停下。離縣城三十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麒麟村。村裡有個富戶,叫王明,他的夫人姓何,夫妻二人都五十歲了。一天清晨,王明坐在大廳上,把家人王安叫過來,說:“王安,你進城去請個算命先生來,我在這兒等著。”王安說:“要是請個有視力的算命先生還好,要是請個盲人先生,來回大概有六十里路,員外您怎麼等得及呢?不知員外請算命先生做什麼?”王明說:“我昨晚做了個夢,想請他來解夢。”王安說:“要說算命,我不會;但要是解夢,我可是很在行的。不過有三種夢我不解。”王明問:“怎麼有三種不解?”王安說:“初更二更做的夢不解,四更五更做的夢不解,記得夢的開頭卻忘了結尾的夢也不解。必須是三更做的夢,還得記得清清楚楚,我才能解準。”
王明說:“我正是三更做的夢:夢見空中起火,火光沖天,把我驚醒了。不知道這預示著什麼吉凶?”王安說:“恭喜員外,火起預示著會遇到貴人。”王明一聽,大怒,罵道:“你這奴才,哪裡會解什麼夢!明明是怕走路,就用這些胡話來哄我!”王安說:“小人怎麼敢呢。那天跟著員外到縣裡去交錢糧,路過書坊門口,我買了一本《解夢全書》。員外要是不信,我去拿來給您看。”王明說:“拿來我瞧瞧。”王安答應一聲,進房拿了一本夢書,找出相關的那一行,遞給員外看。
員外接過來一看,書上果然有這樣的說法,心裡暗自琢磨:“在這村莊地方,能遇到什麼貴人呢?”正在半信半疑的時候,突然聽到門外傳來震天的喧鬧聲。員外吃了一驚,連忙說:“王安,快到莊前去看看!”王安來不及回應,飛快地跑了出去,看清楚情況後,急忙回來報告員外:“不知道哪裡發大水了,水口邊漂著好多東西。村裡的人都去搶,所以吵吵嚷嚷的。”員外聽了這話,就和王安一起走出莊子去看,一步步走到水口邊,只見那些鄰居們都在爭搶物件。王明連連嘆息。
王安遠遠地看見有個東西漂過來,上面有許多鷹鳥張開翅膀,像涼棚一樣蓋在半空。王安指著說:“員外您看,那邊那些鷹鳥多奇怪啊!”員外抬頭望去,確實很奇異。
不一會兒,那東西漂到了岸邊,原來是一隻花缸,花缸裡有個婦人抱著一個小孩。眾人只顧搶那些箱籠物件,哪裡還肯去救人。只有王安走上前,趕走了鷹鳥,喊道:“員外,這難道不是貴人嗎?”員外走近一看,對王安說:“一個半老的婦人,怎麼能說是貴人呢?”王安說:“她懷裡抱著個孩子,在洪水中漂流卻沒死。古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況且還有這些鷹鳥護著他們,這孩子長大後肯定能做官。”
豈不是個貴人嗎?”王明心想:“不知道是從哪裡漂流到這兒來的?”於是朝著花缸裡問道:“這位夫人住在哪裡?姓什麼叫什麼?”連問了好幾遍,對方都沒有回應。員外說:“難道是聾子嗎?”卻不知道這位夫人剛生產才三天,身體虛弱,又遭遇了這場大災難,在水面上轉來轉去,自然頭暈眼花,所以問了也不回答。王安說:“讓我去問問。”趕忙走到缸邊喊道:“這位奶奶,您耳朵聾嗎?我家員外在這裡問您是哪裡人,為什麼坐在缸裡?”過了一會兒,姚氏夫人聽到有人呼喊,才抬起頭來看,眼裡滿是淚水,說道:“這裡難道是陰曹地府嗎?”王安說:“這位奶奶真奇怪!好好的人,怎麼說起陰曹地府來了!”王員外這才明白她是坐在缸裡昏迷不醒,不是耳聾,急忙讓王安到附近村子人家討了一碗熱湯給她喝了,然後說:“夫人,這裡是河北大名府內黃縣麒麟村。不知夫人住在哪裡?”夫人聽了,忍不住悲悲切切地說:“我是相州湯陰縣孝悌裡永和鄉岳家莊人,因為遭遇洪水氾濫,我丈夫被水沖走,生死不知,家裡的人口和田產全都被淹沒了。我命不該絕,抱著孩子坐在缸裡,漂流到了這裡。”說完,就放聲大哭起來。
員外對王安說:“這麼遠的路途,一直漂流到這裡,太可怕了!”王安說:“員外做件好事,救救他們母子倆,留在家裡,讓他們做些活兒也好。”員外點頭說:“說得有道理。”便對夫人說:“我叫王明,家就在前面。夫人要是願意,就到我家暫且住下,我派人去打聽夫人家裡的情況平定後,再派人送夫人回去,讓你們夫妻父子團聚。不知夫人意下如何?”夫人說:“多謝恩公!要是肯收留我們母子二人,您真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員外說:“客氣了。”讓王安扶著夫人出了缸,又對著那些鄉親們說:“這個你們都要搶了去?”眾人笑著說員外是個呆子,東西不搶,反倒收留了兩個要吃飯的回去。
王安先去通知了夫人。這邊姚氏夫人慢慢走到莊門前,夫人早已出來迎接。夫人進了家門,行了禮,訴說了一番夫妻分離的痛苦。夫人和丫環們聽了也覺得傷心。當天夫人吩咐婦女們打掃東邊的空房,安頓岳家夫人住下。這位夫人為人和藹可親,上上下下的人沒有不尊敬她的。王員外又派人到湯陰縣打聽,得知水勢已經退去,可岳家的人卻毫無音信。嶽夫人聽了,放聲大哭。王夫人再三勸解,她才止住眼淚。從那以後,兩人親如姐妹。有一天閒聊時,說起員外沒有兒子,嶽夫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麼大的家業,要是被別人得了,多可惜啊!不如納個妾,要是生下一兒半女,也能延續王家的血脈。”王夫人原本有些醋意,卻被嶽夫人勸通了,馬上讓媒人給王員外找了個妾。到了第二年,果然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王貴。王員外十分感激嶽夫人。
不知不覺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岳飛漸漸長到了七歲,王貴也六歲了。王員外請了一位啟蒙先生到家裡,教他們兩個讀書識字。村裡有個湯員外和一個張員外,都是王員外的好朋友,也各自把兒子湯懷、張顯送來讀書。岳飛還肯用心學習,可這三個小調皮不但不肯讀書,整天在學堂裡舞棒弄拳,先生稍微責罰幾句,他們不但不服管教,還差點把先生的鬍子拔得精光。先生要是想認真管管,可他們都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十分疼愛,也拿他們沒辦法,只好辭去教書的工作回家。一連請了好幾個先生都是這樣。王明也很無奈,於是對嶽夫人說:“您兒子已經長大了,住在這裡不太方便。門外有幾間空房,日常用具都在裡面。不如夫人搬到那邊去住,日常的柴米油鹽,我會派人送去。不知夫人覺得怎麼樣?”嶽夫人說:“多虧員外和夫人救了我們母子,大恩還沒報答。又讓員外費心,我們母子在外面住也能安穩些。”王員外馬上就去置辦了許多柴米油鹽和各種用具。嶽夫人找來歷書,選了個吉日,搬出去另住。她每天和鄰居們一起做些針線活,掙幾分錢補貼家用,倒也能有一些積蓄。有一天,她對岳飛說:“你今年七歲了,也不小了,天天玩耍可不行。我已經準備了一個柴扒和一隻筐籃,你明天去撿些柴回來也好。這樣員外看到了,也知道我們娘倆勤快。”岳飛說:“聽母親的話,明天我就去打柴。”當夜無話。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嶽夫人做好早飯,叫岳飛吃了。岳飛拿著筐籃和柴扒出門,說:“母親,我不在家,您把門關好。”這位賢惠的夫人,真是“夫死從子”,答應一聲,關上門進去,放聲痛哭道:“要是他父親還在,這麼小的年紀,肯定會請個先生教他讀書,現在卻只能讓他去打柴!”真是:
千悲萬苦心俱碎,腸斷魂銷膽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