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唐五代那個動盪的時期,政權頻繁更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西嶽華山有一位道高行深的仙人,名叫陳摶,世人尊稱他為希夷先生。有一天,陳摶騎著騾子路過天漢橋,突然抬頭看到天空中出現了五色祥雲,他忍不住大笑一聲,竟然從騾子上跌了下來。周圍的人急忙詢問原因,先生說道:“好了,好了!不要說世間沒有真正的君主,如今一胎生下了兩條龍啊!”各位,你們知道他為什麼會說這兩句話嗎?

原來,有一位官宦人家,男主人叫趙宏殷,擔任司徒之職,他的夫人杜氏在夾馬營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匡夙。這孩子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凡,出生時紅光環繞,異香撲鼻,還有祥雲擁護。匡夙長大後英勇無比,憑藉一條杆棒和一雙拳頭,打下了四百座軍州,建立了宋朝,定都汴京。他就是透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皇位的宋太祖,被稱為“見龍天子”。後來,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匡義,所以才有“一胎二龍”的說法。從太祖開國到徽宗,宋朝一共傳了八位皇帝,依次是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

這徽宗是上界長眉大仙轉世,他特別痴迷於神仙之事,還自稱為“道君皇帝”。當時天下太平已久,呈現出一派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五穀豐登、萬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有詩為證:

堯天舜日慶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雨順風調民樂業,牧牛放馬棄干戈。

閒話少敘。且說西方極樂世界大雷音寺中,我佛如來端坐在九品蓮臺之上,身旁依次排列著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還有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夷、優婆塞,以及各路護法聖眾,他們一同聆聽如來講說妙法真經。正當如來講得天花亂墜、寶雨繽紛之時,有一位星官,名叫女土蝠,她在蓮臺之下聽講,一時沒忍住,發出了異常聲響。我佛如來本是大慈大悲之人,對此並未在意。然而,這卻惹惱了佛頂上頭的一位護法神,名叫大鵬金翅明王,他眼射金光,背呈祥瑞。大鵬金翅明王見女土蝠行為失當,心中大怒,展開雙翅飛落下來,朝著女土蝠的頭上啄去,一下子就將其啄死。女土蝠的一點靈光射出雷音寺,徑直前往東土投胎,在凡間王門成為女子,後來嫁給秦檜為妻,殘害忠良,以報今日之仇。這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此時,佛爺運用慧眼觀察,口中說道:“善哉,善哉!原來有這一段因果!”於是,他召喚大鵬鳥來到跟前,呵斥道:“你這孽畜!既然已經歸我佛教,為何不皈依五戒,竟敢如此行兇!我這裡用你不著。如今將你降落到紅塵之中,償還冤債。直到功成行滿,才允許你歸山,再成正果。”大鵬鳥遵從法旨,飛出雷音寺,前往東土投胎,這裡先不做詳述。

再說那陳摶老祖,他一生喜好睡覺,本就是在睡夢中得道成仙的。世人不瞭解,還以為是“陳摶一睡困千年”。有一天,老祖正在雲床之上酣睡,他的兩個仙童,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兩人閒來無事,清風便對明月說:“賢弟,師父剛剛睡下,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醒來,我們一起去前山遊玩一會兒怎麼樣?”明月回答道:“好啊。”

於是,二人手牽著手,走出洞門,悠閒地散步尋樂。只見松間小徑清幽寧靜,竹林樹蔭充滿閒逸之趣。他們走到盤院石邊時,猛然看見那裡擺著一副殘棋。清風說道:“賢弟,是什麼人在這裡下的棋,一直留到現在,你還記得嗎?”明月回答:“小弟記得當年趙太祖前往關西的時候,路過此地,被師父用法術攝到山上下棋,師父贏了太祖二百兩銀子,還逼他寫下了賣華山的文契,當時是小青龍柴世宗、餓虎星鄭子明做的中保。後來太祖登基,師父帶著文契下山,到京城去賀喜,還求他免了華山的錢糧。這盤棋就是當時留下的殘局。”清風說:“賢弟,你的記性真好,果然沒錯。今日無事,我想和你下一盤棋,你看如何?”明月說:“師兄有興致,小弟當然奉陪。”

二人面對面坐好,正要開始下棋,忽然聽到半空中傳來一聲巨響。兩人急忙抬頭望去,只見西北角上黑氣瀰漫天空,向著東南方向逼近,十分嚇人。清風喊道:“師弟,不好了!難道是天翻地覆了?”兩人慌慌張張地跑到雲床前跪下,大聲叫道:“師父!不好了!快醒醒!要天翻地覆了!”老祖正在酣睡,被他們叫醒,只好起身,和二人一起走出洞府,抬頭一看,老祖說道:“原來是這個畜生,如此兇惡,也難以逃脫這一劫!”清風、明月問道:“師父,這是什麼因果?弟子們愚昧,希望師父能指點一二。”老祖說:“你們兩個根基淺薄,哪裡會知道。也罷,就說給你們聽聽。這段因果,是因為當今徽宗皇帝在元旦那天進呈的表章上,原本寫的是玉皇大帝,沒想到把‘玉’字上面的一點,點到了‘大’字上面,這不就成了‘王皇犬帝’了嗎?玉帝看了之後大怒,說:‘王皇尚可饒恕,犬帝難以寬容!’於是命令赤須龍下界,降生在北地女真國黃龍府內,讓它日後侵犯中原,攪亂宋室江山,使得萬民遭受戰爭之苦,這難道不可悲嗎?”二童問:“師父,今天就是赤須龍下界嗎?”老祖說:“不是。這是我佛如來擔心赤須龍無人能降伏,所以派遣大鵬鳥下界,保全宋室江山,以滿足宋朝十八帝的年數。你們看,這孽畜就要飛來了。你們兩個看好洞門,我去看看它降生在何處。”說完,他雙足一蹬,駕起祥雲,只見大鵬鳥一路飛到了黃河邊。

這黃河,又被稱為“九曲黃河”,蜿蜒環繞達九千里之闊。當初東晉時期,許真君斬殺蛟龍,那蛟龍精化作秀才,改名為慎郎,入贅到長沙賈刺史家中,被真君擒住,鎖在了江西城南井中的鐵樹上,真君饒了他的妻子賈氏,後來賈氏前往烏龍山出家。他們所生的三個兒子,真君已經斬殺了兩個,第三個兒子逃到黃河岸邊的虎牙灘下,後來修行得道,被稱為“鐵背龍王”。這一天,鐵背龍王化作白衣秀士,召集了一群蝦兵蟹將,在山崖前排兵佈陣、嬉戲玩耍,恰好遇到大鵬鳥飛來。

大鵬鳥那雙神眼認出這是個妖精,便一展翅膀落了下來,朝著老龍的左眼啄去,瞬間老龍眼睛突出,滿面流血,疼得大叫一聲“哎呀”,便滾入黃河深處躲藏起來。那些水族們也連忙跳入水中躲避。這時,有一個不知好歹的團魚精,仗著自已有些力氣,揮舞著雙叉,大聲喊道:“何方妖怪,竟敢在此行兇!”話還沒喊完,就被大鵬鳥一嘴啄得四腳朝天,丟了性命。團魚精的一縷魂魄不滅,徑直飛到東土投胎,後來成為万俟卨,羅織罪名陷害嶽爺爺,致使嶽爺爺冤死在風波亭上,以報此仇。這也是後話。

當時,老祖看得清清楚楚,點頭嘆息道:“這孽畜遭逢劫難,尚且如此行兇,這冤冤相報,何時才能結束啊!”他一邊嘆息,一邊駕著雲頭,跟隨著大鵬鳥。大鵬鳥飛到河南相州一戶人家的屋脊上停了下來,再看時就不見了蹤影。於是,老祖也落下雲頭,搖身一變,化作一位年老的道人,手持一根柺杖,前去打聽情況。

原來,這戶人家男主人姓岳名和,妻子姚氏,年已四十,才生下一個兒子。丫環出來報喜。嶽員外年近半百才有了兒子,自然十分高興,急忙在家堂神廟點燭燒香,忙得不亦樂乎。這時,陳摶老祖化作的道人,搖搖擺擺地來到莊門口,向看門的老門公行禮說道:“貧道腹中飢餓,特來化些齋飯,希望您能行個方便。”老門公搖了搖頭說:“師父,您來得不巧!我家員外最是肯做好事的,往常時候,不要說您一個人,就是來十位、二十位,他都肯施捨齋飯。

只因嶽和年近半百,還沒有兒子,去年便前往南海普陀山進香求子。果然菩薩靈驗,他的夫人回來後就有了身孕。今天夫人生下了一位小公子,家裡忙得不可開交。況且廚房此時也雜亂不淨,實在多有不便。

老門公對陳摶老祖化身的道人說:“你再到別家去看看吧。”老祖卻說道:“貧道從遠方而來,或許與貴府有緣。你就幫我進去通報一聲,答應與否,也算是成全了施主的一番心意。”門公無奈,只好說:“行吧。老師父您先坐著稍等,我進去跟員外說一聲。”說完,便走進府裡,喊道:“員外,外面有個道人,想求您施捨些齋飯。”嶽和回道:“你也是個上了年紀的人,怎麼不懂事呢?今天家裡剛生了小公子,忙得暈頭轉向,而且這是產婦所在的暗房。那道人是修經唸佛之人,我施捨他齋飯倒沒什麼,可他回到佛地,我和孩子身上,豈不是反而要招來罪過?”門公轉身出來,把員外的話如實告訴了老祖。老祖說:“今天既然有緣來到此地,麻煩你再進去回稟一聲,就說有福是你們享受,有罪由貧道承擔。”門公沒辦法,只得又進去稟報。員外說:“不是我不肯施捨他,實在是不方便,這可如何是好?”門公說:“員外,這也怪不得他,這荒村野地又沒有飯店,您讓他能去哪裡呢?常言說:出錢不擔罪。員外施捨他是一番好意,怎麼會反而有罪過呢?”嶽和想了想,點頭說:“你說得也有道理。你去請他進來吧。”門公答應一聲,走出來對老祖說:“師父,虧我說了好多好話,員外才肯請您進去。”老祖道:“難得,難得!”一邊說著,一邊走進中堂。

嶽和出來迎接,把老祖請進客廳,吩咐家人準備齋飯。這時,丫環抱著剛出生的孩子從旁邊經過,老祖忙說:“莫要驚擾了孩子。”嶽和應道:“曉得。”就雙手穩穩地接過孩子,叫小廝撐開一把雨傘,遮住孩子的頭頂,抱到堂前站定。道人看了,讚不絕口:“好一個公子!可曾取好名字了?”嶽和說:“小兒今天剛出生,還沒取名呢。”老祖說:“貧道斗膽,替公子取個名字如何?”嶽和說:“老師肯賜名,那再好不過了!”老祖說:“我看公子相貌堂堂,長大後必定前程遠大,能展翅高飛,就取名為‘飛’,表字‘鵬舉’,您看怎麼樣?”嶽和聽了,心裡十分高興,再三稱謝。老祖說:“這裡有風,把公子抱進去吧。”嶽和應了聲“是”,便把孩子像剛才那樣抱進房裡放好,還把道人取的名字,仔細地說給夫人聽。夫人聽了也十分歡喜。

嶽和又回到中堂,招待道人。老祖說:“有件事要告知員外,貧道方才還有個道友一起來的,他去前村化齋了。貧道到了這裡,我們約好要是有施主施捨,就邀他一起來享用。如今承蒙員外盛情款待,我想去把那位道友請來一起領情,不知員外意下如何?”嶽和說:“這當然可以。但不知這位師父在哪裡?我派人去把他請來。”老祖說:“出家人行蹤不定,還是我自已去尋他吧。”於是起身走出大廳。只見天井裡有兩件東西,老祖連聲稱好。

就因為老祖看到了這兩件東西,日後相州城內,將遭遇一場洪水波濤;內黃縣中,會聚集起幾個英雄好漢。

正所謂:

萬卒皆由天數定,一生都是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