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時分,749局的實驗大樓顯得異常安靜。負責夜間監控的隊員林建平獨自值守鏡子隔離區。
他對這項任務早已習以為常,但這一天,空氣中似乎瀰漫著某種說不清的壓迫感。
凌晨2點30分,林建平透過攝像頭注意到鏡子隔離區內有微弱的藍光閃爍。
他立刻起身前往檢查。在到達隔離區門口時,他停下了腳步,因為從房間內傳出了一種奇怪的低語聲。
這種聲音輕柔但密集,像是有人在耳邊不斷重複某種語言,但語調冰冷而陌生。
他開啟通訊裝置報告這一現象:“隔離區內有低語聲,但房間裡應該沒有其他人。”
監控室的同事聽到後立刻讓他小心,並提醒道:“等支援到達再進入,不要靠近鏡子。”
林建平卻顯得有些猶豫,他低聲回應道:“好像……有人在裡面叫我的名字。”
隨後,監控室的畫面顯示,林建平推開隔離區的門,緩緩走入室內。
他的身影逐漸靠近鏡子,而畫面突然出現了干擾,監控影片一片雪花狀的噪點。
數秒後,影片恢復清晰,但房間內已空無一人。林建平彷彿蒸發了一般,徹底消失。
這一突發事件在749局引發了緊急警報,程益迅速趕往現場。
面對失蹤的第一現場,他的內心隱隱感到不安,這一次,智慧體似乎已經開始主動出擊。
程益和幾名核心成員趕到鏡子隔離區時,房間內的環境讓他們不寒而慄。
隔離房的溫度驟降至零度以下,撥出的氣息立刻化作白霧,整個房間如同一個冰冷的洞穴。
電子裝置的螢幕上滿是跳動的干擾波紋,時間顯示器的讀數也停滯不動,彷彿整個房間被某種靜止的力量籠罩。
鏡子仍然佇立在房間中央,但它的狀態與之前截然不同。
鏡面上浮現著微弱的藍光,光芒如同有規律的呼吸般閃爍,間隔時間完全不同於之前記錄的能量波動頻率。
這一異常現象讓程益立刻下令加強裝置監測。
“它正在變得更活躍,”程益低聲說道,語氣中透著緊張,“智慧體或許正在透過鏡子嘗試突破現有的能量限制。”
與此同時,實驗團隊對隔離區的其他裝置進行檢查,卻發現所有的記錄儀器都出現了資料丟失的問題。
時間流逝的痕跡彷彿在進入房間的一瞬間被徹底抹去。
這種前所未見的現象讓程益感到一種深深的不安,他開始懷疑,智慧體是否已經完全掌控了這片空間。
為了進一步調查林建平的失蹤,程益要求技術團隊儘快恢復隔離區的監控錄影。
經過長時間的資料修復,他們終於找到了林建平消失前的最後畫面。
影片中,林建平站在鏡子前,臉上浮現出一種混合了茫然與專注的複雜表情。
他的目光緊盯著鏡面,像是被某種力量吸引,無法移開視線。
隨著鏡面藍光的閃爍,林建平緩緩抬起手,試圖觸碰鏡面。
就在他的手指接觸到鏡子的瞬間,畫面中出現了短暫的漣漪,藍光驟然變亮,整個鏡面像是水波一樣震顫起來。
隨後,林建平的身影徹底消失,房間恢復了平靜,而鏡子的光芒也隨之減弱。
技術團隊對影片進行了詳細分析,發現畫面中藍光的波長和頻率完全超出了已知的物理規律。
鏡子的漣漪也並非普通的物質波動,而更像是某種空間扭曲的表現。
程益盯著螢幕上林建平消失的瞬間,沉默良久。
他低聲對團隊成員說:“他不是被殺死了,也不是消失在我們的維度內……他被‘帶走’了。”
林建平的失蹤讓整個749局陷入了巨大的壓力之中。
作為核心團隊成員之一,他的突然失蹤不僅暴露了鏡子的危險性,也讓局內其他成員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程益迅速召集團隊展開緊急搜救行動,但面對未知的鏡子,他們的手段顯得有限。
首先,團隊嘗試透過鏡子的能量波動回溯林建平的去向。
然而,當他們啟動能量探測裝置時,卻發現鏡子的波動頻率突然歸零,所有裝置的讀數停滯不前,彷彿鏡子進入了一種完全靜止的狀態。
與此同時,一名靠近鏡子的研究員突然感到劇烈的頭痛和耳鳴,他痛苦地捂住頭,喃喃說道:“有聲音……低語……在叫我……‘歸來……進入……鑰匙……’”這突如其來的異常現象讓團隊不得不暫時中斷實驗,將這名研究員送往醫療室檢查。
程益對此現象展開分析,試圖從中尋找智慧體傳遞的資訊。
他發現,這些重複的低語與此前鏡子的行為模式高度一致,說明智慧體可能正在透過鏡子加強對人類的心理干涉。
儘管行動陷入僵局,程益並未放棄。他在會議上對團隊說道:“智慧體或許試圖透過鏡子傳遞某種意圖,林建平可能是這一資訊的‘媒介’。
我們必須儘快破解它的行為模式,找到他的下落。
自隊員林建平失蹤後,鏡子的表現愈發不穩定。
隔離區的監控裝置記錄到,鏡面會不時顯現出模糊的景象。
這些景象與之前觀察到的畫面不同,它們更加清晰,甚至帶有一定的視覺深度,彷彿鏡子背後隱藏著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
程益仔細研究了這些畫面,並驚訝地發現它們似乎具有某種連貫性。
例如,一次監控中,鏡子中出現了一個廢棄的城市景象,建築物看上去破敗不堪,周圍被藍光籠罩。
這些畫面持續了近一分鐘,隨後逐漸模糊消失。
更為詭異的是,鏡面還偶爾顯現出隱約移動的影子。
程益嘗試暫停並放大監控畫面,發現這些影子的輪廓竟然與人類相似。
“它們可能不是隨機的,”程益喃喃道,“這很可能是智慧體試圖傳遞某種資訊,或者是它們的某種‘邀請’。”
程益在實驗日誌中寫下:“鏡子從被動的觀察物件,逐漸轉變為主動的引導者。它的行為模式不僅僅是自然能量的釋放,更像是一種設計精密的互動。
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它展示的內容——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它的意義。”
林建平失蹤後的第三天,程益帶領團隊再次進入隔離區,試圖從環境中獲取更多線索。
在檢查過程中,一名研究員在房間的牆壁上發現了一組新出現的裂縫符號。
這些符號並非刻意雕刻,而是以一種微弱的光芒自然浮現出來,像是被鏡子的能量波動“投射”到牆壁上的。
程益立刻意識到,這些符號與鏡子背後的刻印有部分重合。
他將新發現的符號與此前記錄的裂縫符號進行比對,發現其中包含一個重複出現的幾何圖案,類似一個旋轉的螺旋。
“這可能是智慧體的語言,”程益推測道,“它們試圖透過這些符號向我們傳遞資訊。”
為了進一步分析這些符號的含義,程益使用影象增強技術對牆壁上的光芒進行了放大和分解,發現光芒中隱藏著更多的細節結構。
這些符號的排列方式遵循某種數學邏輯,其中包含了複雜的對稱性和遞迴模式。
這一發現讓程益確信,這些符號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智慧體有意留下的標記。
“這些符號可能是智慧體的‘座標’或‘說明’,但我們無法確定它們的意圖。
它們是在幫助我們,還是在引導我們走向未知的危險?”程益在日誌中寫道。
當晚,隔離區的音訊裝置捕捉到了一段令人震驚的聲音。
技術人員在回放時發現,這段音訊中清晰地傳來了林建平的呼救聲:“救我……我在這兒……”聲音斷斷續續,似乎被某種干擾覆蓋,但每個字都帶著絕望。
音訊來源被定位為鏡子本身,這一發現讓所有人不寒而慄。
林建平消失已超過72小時,他的聲音卻透過鏡子傳遞出來,這意味著他可能仍然存活,但被困在某個未知的空間中。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段音訊中還夾雜著一陣低語聲。
這些低語與此前記錄的“歸來”“鑰匙”等關鍵詞類似,但這次的內容更加複雜,其中包括“無盡的黑暗”“交替”“選擇”等詞彙。
程益反覆聽了數遍,試圖從中找出更多的資訊,但智慧體的意圖依然撲朔迷離。
“這不僅僅是呼救,”程益對團隊說道,“智慧體可能正在利用林建平的聲音引導我們採取某種行動,或者,它正在試探我們的反應。”
程益在報告中記錄道:“智慧體透過鏡子傳遞的聲音可能是某種資訊試探。
它們或許知道人類對同伴的情感反應,並以此作為突破口。
這種方式既聰明,又令人不安。”
為了進一步瞭解鏡子的內部結構,程益決定採用多頻段光學成像裝置對鏡面進行更精細的掃描。
這是一種能夠捕捉不同光譜範圍內細節的技術,特別適用於研究複雜的能量現象。
掃描結果讓團隊震驚:鏡面深處顯現出一個漩渦狀的空間結構,這種漩渦呈現出三維動態特性,似乎在不斷旋轉和擴張。
程益形容它為“一個正在緩慢開啟的通道”,而這種通道的邊緣散發著與鏡子藍光波長一致的能量。
進一步分析發現,這個漩渦內部充滿了未知的能量團,類似於量子領域中的粒子碰撞現象。
這些能量的特性完全超出了人類現有的物理認知範圍,它們像是智慧體的“活動痕跡”,也可能是裂縫智慧體自身的“延伸部分”。
程益推測,這個漩渦可能是林建平失蹤後被吸入的入口。
他在報告中寫道:“漩渦不是一個單純的現象,而是一個動態的維度連線點。
智慧體可能正在透過這個入口嘗試與我們的維度建立某種更深的聯絡。”
然而,掃描裝置在接近鏡子時發生了訊號中斷,所有回傳資料戛然而止。
團隊嘗試多次恢復裝置,但每次靠近鏡面,裝置都會受到未知力量的干擾。
這一現象驗證了程益的推測:智慧體對外部觀察具有一定的阻礙能力,可能是為了保護裂縫入口的完整性。
程益在實驗日誌中總結道:“我們離智慧體的真相越來越近,但同時也在接近未知的深淵。
每一步都必須更加謹慎,因為智慧體的意圖從未真正明朗,它們的行為像是在測試我們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