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匆匆趕到前廳,“撲通”一聲跪下,聲淚俱下地說道:“千歲啊,您要是非要降罪,就殺了我這老婆子吧,求求您饒了崔家上下老小的性命!”申妃見狀,忙問:“這位是何人?”唐王趕忙介紹道:“這是我的岳母。”申妃一聽,急忙走上前,雙手將文氏扶起,說道:“國太,有什麼話您儘管說,千歲向來仁慈,沒有什麼不答應的,您何必行此大禮!”文氏感激地看了申妃一眼,接著說道:“千歲,我女兒是自已尋了短見,與文德一點關係都沒有,求您開恩,赦免崔家所有人的罪過。”唐王連忙說道:“岳母這是說的哪裡話,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隨後吩咐手下快去請御舅來見。

不一會兒,就見崔文德光著身子,自已把自已綁了起來,跪在廳前,大聲說道:“千歲,崔文德甘願承受千刀萬剮之刑!”唐王吃了一驚,問道:“這是幹什麼?”急忙親自走下臺階,解開他身上的繩索,說道:“快穿上衣服和頭巾再來見我。”崔文德趕忙穿上衣巾,向唐王行了隆重的叩拜大禮。

行禮完畢,唐王吩咐準備鑾車,要請國太一同前往淮州。文氏卻流著淚說:“女兒都已經不在了,我去了也沒什麼用。”申妃笑著安慰道:“國太,娘娘現在就在漢陽,您此去,就能見到娘娘了。”文氏滿臉疑惑地問:“我女兒已經投江死了,怎麼可能還在?”唐王便把鳳嬌投江後被救起,自已為了獲取寶鏡假冒東床快婿,在陶府與胡後重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文氏聽後,驚喜交加,陳進和崔文德也高興得合不攏嘴。唐王又吩咐崔文德收拾好家眷,到淮州大營相聚,同時命令王文龍、曹文虎率領一千兵馬,和陳進一起前往通州,捉拿馬迪、胡發兩家的老少家眷,以及觀音庵的張、李二位尼姑,並且接回繡娘楊氏、陳進的家眷和胡完,讓他們都到淮州匯合,隨後下旨,即刻起駕返回淮州。

沒過幾天,唐王一行人就到了淮州。徐孝德、馬周率領眾將領前來迎接,唐王順利進入大營。過了兩天,崔文德帶著家眷趕到,王文龍、曹文虎也用囚車押著胡發、馬迪以及兩家的所有家眷,還有張、李二位尼姑到了,陳進的家眷和胡完也都一一接了過來。唐王命令李湘君率領三千兵馬,護送國太、崔陳兩家的家眷前往漢陽,同時把馬迪等人犯押解到漢陽的監牢中,等自已回駕之後再做處置,李湘君領命而去。

接著,唐王讓徐孝德出兵進攻。沒過幾天,就攻下了通州和陵州,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抵漢江,在那裡安營紮寨,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在長安的武則天,有一天突然接到奏報,說李承業被擒後身亡,頓時大驚失色。她急忙問群臣:“李旦如此囂張,我們該如何抵禦他?”丞相張柬之奏道:“陛下,李旦在漢陽起兵,朝野上下都知道他是先帝的正宮太子,而且還有精通陰陽之術的徐孝德輔佐,又有勇猛無敵的馬周為帥,如今若與他正面抗衡,恐怕難以取勝。依臣之見,不如暫且與他講和,以漢江為界,兩家互不侵犯,這才是萬全之策。”武則天聽後,覺得有理,便採納了他的建議,當即起草了一道詔書,尊稱李旦為大唐天皇,還準備了黃金萬兩、綵緞千匹以及御酒豬羊,派大理寺正卿來欽前往與李旦講和。

來欽奉詔來到漢江,將訊息稟報給唐王。唐王說:“武則天見我軍威大振,知道難以抗衡,所以才派人來求和。王兄,你覺得我們該如何應對?”徐孝德答道:“臣之前就說過,天命不可違,不如暫且答應她的請求,回兵漢陽,等待時機再行動。”唐王聽後,下旨讓來使進見。來欽進入營帳,向唐王行禮後,呈上了和書。

唐王看了和書,冷笑道:“大唐天皇這個名號,我自已就能當,何須她來尊稱!我現在暫且班師回朝,你回去告訴武則天,讓她速速退位,把天下還給我,不然,等我哪天殺上長安,她可就後悔莫及了!”來欽連連稱是,退了下去。唐王隨後派兵鎮守各個地方,選定了日子,班師回漢陽。一路上,平安無事。

回到漢陽後,袁成、李貴率領文官出城迎接,唐王進城後登上大殿,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賀,之後退朝回到宮中。胡後前來迎接,唐王見她面帶憂愁,便問道:“御妻,你為何愁眉不展?”胡後奏道:“千歲,叔叔胡發夫妻和英嬌都是小人,本不值得掛念。只是馬迪以及李、張二位尼姑這些犯人,理應嚴懲。但還望千歲仁慈,赦免胡氏三人的罪過,臣妾將感激不盡。”唐王答應了她的請求,胡後十分高興。

當時,國太和繡娘楊氏被留在王宮供養。第二天,唐王上早朝,封崔文德為禮部侍郎,他的妻子韓氏被封為二品夫人;封陳進為侍讀學士,他的妻子被封為一品夫人;封崔母為一品賢德夫人;封繡娘楊氏為逍遙郡君,她的兒子楊文廣被封為都指揮;胡完不願做官,唐王便將抄沒馬迪的二十多萬傢俬賞賜給了他;至於馬迪以及他的父母和張、李二位尼姑,則全部判處凌遲處死。從此,唐王在漢陽駐紮下來,等待著合適的時機,這一段故事暫且擱下,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