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蜀漢的改革逐步深入,天下日趨安定。劉備進入暮年,諸葛亮和張昱逐漸接管朝廷大局。然而,天下的長治久安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張昱作為一名穿越者,他深知自已在三國亂世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預感到自已的使命即將走向終點。
建安三十年春,劉備病重,臥床不起。他在臨終前召集諸葛亮、張昱和五虎將到榻前,語氣虛弱卻堅定:“朕歷經半生征戰,今日得見天下太平,心中無憾。但江山穩固,民心未必長久,國之興亡,在爾等之手。”
關羽、張飛淚流滿面,跪在榻前說道:“大哥放心!我們兄弟必誓死守護蜀漢江山!”
劉備目光轉向諸葛亮與張昱,低聲道:“丞相、子恆,朕無才,但幸得二位輔佐。今日之後,天下便託付給你們了。”
諸葛亮拱手說道:“陛下放心,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昱亦躬身說道:“臣必竭盡全力,讓百姓遠離戰亂,延續這太平盛世。”
不久後,劉備駕崩,劉禪繼位。朝廷上下在諸葛亮和張昱的輔佐下,迅速穩定了局勢。
劉備去世後,張昱開始萌生歸隱的想法。他深知,自已作為一名穿越者,已經在這個世界完成了自已的使命。他向諸葛亮坦言:“丞相,天下已經進入正軌,我的作用也許已到盡頭。”
諸葛亮皺眉道:“子恆,你是天下改革的核心,沒有你,許多事情恐難以持續。”
張昱搖頭:“丞相,蜀漢的制度已初步成形,未來的重擔需要交給年輕一代。我的理念已傳播開來,即使我不在,天下的進步也不會停止。”
諸葛亮沉默良久,嘆息道:“你若離去,必是蜀漢的一大損失。但我明白,你的選擇必有深意。只是,若蜀漢再遇危機,希望你能迴歸。”
張昱點頭:“若有需要,我必再度出山。”
隨著改革的推進,蜀漢的大局逐漸穩定,五虎將也開始逐步淡出歷史舞臺。
1.關羽
坐鎮荊州,守護長江防線,最終因年邁請求退隱,被賜歸故里。
2.張飛
駐守江東,在剿滅士族叛亂後返回益州,後因酗酒引發意外去世,世人嘆息。
3.趙雲
被任命為禁軍統領,負責許昌的安全,最終以高齡病逝。
4.馬超
長年駐守北疆,平定鮮卑叛亂,後因病離世,邊疆百姓立碑紀念其功績。
5.黃忠
戰功赫赫,但在晚年主動辭官歸田,終老於益州故土。
五虎將的離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蜀漢進入了後改革時代。
張昱最終向劉禪辭官。他帶著自已積累的典籍和部分心腹回到益州一處偏遠山谷,專心研究如何透過教育與法治鞏固國家長久的穩定。
在山中,他撰寫了《治世綱要》和《教化論》,將自已多年治理天下的經驗總結成冊。這些書籍不僅在蜀漢內部廣泛流傳,更被後世視為治國經典。
在諸葛亮的主持下,蜀漢繼續推行改革,劉禪雖然能力平平,但能嚴格執行張昱和諸葛亮制定的政策。全國學堂興盛,科舉制度逐步推廣,士族勢力被徹底削弱,百姓逐漸成為國家的真正主人。
諸葛亮在晚年感慨道:“子恆雖歸隱,但他所留下的理念,將伴隨天下千秋萬代。”
張昱在隱居期間,時常仰望夜空,思索自已的穿越與使命。他對身旁的弟子說道:“歷史如洪流,個人的力量終究渺小。但只要能在這洪流中留下些許痕跡,讓後人走得更遠,便已足矣。”
隨著劉備駕崩、五虎將逐步謝幕,三國亂世的英雄們走向了他們的終點。張昱完成了穿越者的使命,為蜀漢留下了穩固的制度和思想。雖然他選擇歸隱,但他的影響力卻貫穿整個時代,成為蜀漢乃至後世繁榮的基石。
亂世已然落幕,太平盛世的帷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