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關的戰火漸漸熄滅,蜀漢與魏軍的激烈交鋒以一場難分難解的僵局告終。然而,張昱(化名張昀)早已在這場戰局中佈下暗手,為司馬懿的全面潰敗埋下了致命伏筆。他知道,只有讓司馬懿在戰場上徹底失勢,才能將其從權力的巔峰拉下,完成他最終的任務。
戰場之上,魏軍正被蜀軍的伏擊陣勢分割成數段。司馬懿一面指揮主力固守,一面試圖突圍,但面對蜀軍四面而來的攻勢,他的軍心已開始動搖。
司馬懿站在高地上,冷眼觀察戰局,沉聲說道:“蜀軍雖強,但他們的人數遠不及我軍。他們這是虛張聲勢,只需穩住陣腳,孤必能反擊取勝!”
然而,前線不斷傳來的敗報讓他逐漸感到不安。糧道被斷,援軍遲遲未至,而蜀軍的進攻愈發猛烈。他忽然意識到,自已的每一步部署,似乎都被對方提前預判。
蜀軍的精準行動並非偶然,而是張昱在暗中推動的結果。他在戰前秘密派出心腹,將司馬懿的關鍵部署悄悄傳遞給蜀漢。透過假情報的手段,他讓蜀軍得以掌握魏軍的弱點,並集中火力直擊要害。
張昱站在魏軍的一處偏營中,注視著遠方的戰火,心中默唸:“司馬懿,你一向謹慎,卻忘了戰場之上,最致命的並非敵人,而是你身邊的人。”
他命親信散佈流言,稱司馬懿的計劃失誤導致魏軍陷入絕境,進一步削弱了司馬懿在軍中的威信。與此同時,他向曹丕密報前線的慘狀,刻意誇大了司馬懿的失誤。
蜀軍趁機加大攻勢,魏軍陣型被徹底擊潰。司馬懿雖拼命穩住中軍,但糧草斷絕、士卒士氣低迷,讓他再無力迴天。他不得不下令全軍撤退,狼狽退出陽平關。
撤退途中,司馬懿站在高地上,望著被蜀軍佔領的關隘,雙拳緊握,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他咬牙說道:“張昀……你果然非同尋常。孤小瞧了你。”
魏軍敗退的訊息傳回許昌,引起了朝堂上的軒然大波。曹丕勃然大怒,召叢集臣商議如何處置此事。
張昱早已提前上奏,將戰敗的原因歸結於司馬懿的判斷失誤。他在奏摺中寫道:
“陽平關之戰,雖我軍實力強於蜀軍,但因部署不當,陷入敵軍重圍。司馬懿大人雖有謀略,但過於保守,未能及時調整戰略,致使戰機盡失。”
曹丕閱讀奏摺後,怒氣更盛,當即召見司馬懿和張昱。
朝堂之上,曹丕冷聲質問:“司馬仲達,陽平關乃魏國屏障,為何會在你手中失守?你身為主帥,卻為何無法挽回敗局?”
司馬懿拱手,面色如常:“陛下,陽平關戰敗,孤確有責任。但蜀軍佈局巧妙,我軍難以識破,再加上糧道斷絕,孤已盡力而為。”
曹丕轉向張昱:“張昀,你對此有何看法?”
張昱俯身答道:“陛下,陽平關一戰,蜀軍確實詭計多端。但司馬大人若能及時調整部署,避免分兵,或許結果會有所不同。臣不敢妄議主帥之責,但戰事失利,確有諸多疏漏。”
曹丕聽罷,冷笑一聲:“張昀雖為副帥,卻能獻策扭轉戰局。司馬仲達,你自詡謀略過人,卻在此戰中表現不堪,孤如何再信你?”
司馬懿拱手辯解:“陛下,臣願承擔戰敗之責。但張昀此人,或許並非如表面一般無瑕,臣懇請陛下徹查他的背景。”
張昱聽到此言,心中一緊,但面上依舊從容:“陛下,臣為大魏效命,願隨時接受調查。臣無愧於心。”
曹丕擺手,壓下司馬懿的提議:“夠了!司馬仲達,你既無能守住漢中,即刻回洛陽反省。張昀,你雖有功,但未能全力挽回戰局,也難辭其咎,貶為許都中郎將,負責城防。”
張昱暗自鬆了一口氣,低頭應命:“臣遵旨。”
司馬懿的退場與冷笑
司馬懿被貶回洛陽,但臨行前,他特意與張昱私下見面。
司馬懿注視著張昱,目光如刀:“張昀,陽平關一戰,你的計謀讓我大開眼界。孤本以為,你不過是個普通的謀士,現在看來,你深藏不露。”
張昱微微一笑:“司馬大人謬讚了。此戰雖勝,但損失慘重,臣未能為大魏立下更多功勳,不敢居功。”
司馬懿冷冷說道:“不用謙虛。張昀,此局雖敗,但孤終有一日,會與你再度交手。屆時,你是否還能這般從容,就未可知了。”
說罷,他轉身離去,留下一片沉默。
張昱被貶回許都後,表面上退居二線,但他心中清楚,這只是另一場棋局的開始。他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的天空,目光堅定。
“司馬懿,雖然你暫時退場,但我知道你不會甘心。只要我還在,就絕不會讓你重掌大權。”
與此同時,蜀漢因陽平關的大勝士氣高漲,東吳也在伺機行動。三國的局勢再次陷入風雲激盪之中。
張昱被貶為許都中郎將,負責城防事務。這一降職表面上是對陽平關戰敗的懲罰,實則是司馬懿在曹丕耳邊的挑撥和張昱自身的策略博弈共同導致的結果。然而,這場看似退步的轉折,正是張昱潛藏鋒芒、伺機反擊的開始。
許都城內,張昱每日穿著簡單的中郎將軍服,帶著士卒巡視城防。他行事低調,不主動參與權貴們的交際,彷彿甘心於眼下的職位。
一日,張昱站在城牆上,遠眺許都的街市。他的副將走上前,低聲說道:“將軍,如今您被貶至此,那司馬仲達卻安然退回洛陽,朝中恐已對您多有不滿。”
張昱微微一笑,眼神卻如刀般冷冽:“許都雖小,卻是魏國的核心。司馬懿表面退隱,實則暗中培植勢力,洛陽不過是他的棋局一環。如今,我們要做的,是讓他以為我已無力翻盤。”
副將疑惑道:“但將軍若無實權,又如何扭轉局面?”
張昱低聲說道:“棋局未定,最重要的是穩住局勢。司馬懿以為,我被貶後再無威脅,但他忘了,真正的危險,往往來自低處。”
洛陽城中,司馬懿看似退隱府中,實則暗中策劃。他的長子司馬師坐在案邊,低聲問道:“父親,張昀此人當真如您所料,是蜀漢的棋子嗎?”
司馬懿輕輕搖頭,冷笑道:“此人雖深藏不露,但孤仍未能找到確鑿的證據。不過,他若真是蜀漢之人,也必然會在許都有所行動。孤已經安排了眼線,只要他露出半點破綻,孤便可將他一舉剷除。”
司馬師微微皺眉:“但曹丕如今對張昀雖有防備,卻仍存信任,若貿然行動,恐引起陛下的不滿。”
司馬懿目光一寒,低聲說道:“孤不急於出手。張昀越低調,他的野心越危險。只要等他動手,便是他的死期。”
與此同時,在蜀漢,諸葛亮正在為下一步的戰略做出部署。
成都丞相府內,諸葛亮看著張昱的訣別信,輕聲嘆道:“張昱雖身在魏營,卻一再為我蜀漢謀劃。他的處境愈發危險,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劉備沉聲問道:“丞相可有良策?”
諸葛亮微微一笑:“我已派密探潛入許都,一方面協助張昱穩定局面,另一方面伺機傳遞魏國的核心情報。只要張昱能撐住局面,司馬懿便難以輕易得手。”
關羽拱手說道:“若魏軍對張昱不利,我願率荊州兵馬直取襄陽,以牽制曹魏的精力!”
諸葛亮搖搖頭:“現階段,我蜀漢應穩守而非冒進。東吳的態度尚未明朗,若貿然出兵,恐陷入腹背受敵之境。主公還需等待時機。”
許都的夜晚,繁星點點。張昱獨自坐在書房內,盯著一幅魏國的權力分佈圖,目光深邃。
他派出的心腹密使已傳回訊息:司馬懿正在暗中拉攏洛陽與許都的部分軍官,試圖為自已積蓄力量。而與此同時,曹丕因陽平關戰敗,對朝中將領的信任逐步下降,已多次更換負責邊境的將領。
“魏國的權力中心正在裂變……”張昱在心中默默推演,“曹丕多疑,司馬懿野心漸顯,蜀漢與東吳也在伺機而動。這場風暴即將席捲整個天下。”
他深知,自已必須利用這段隱忍的時間,找到一擊制勝的機會。他低聲說道:“既然司馬懿已開始行動,那我便讓他的每一步都成為敗筆。”
數日後,司馬懿派人秘密前往許都,試圖進一步探查張昱的動向。
張昱早已得到訊息。他在一次巡防中,故意與司馬懿的眼線“不經意”接觸,並在言談中表現出對現狀的“甘於退隱”。
“如今我只想安穩度日,做好城防職責。朝堂紛爭,與我何干?”張昱語氣中充滿無奈和疲憊。
司馬懿的眼線將訊息傳回洛陽後,司馬懿聽罷冷笑道:“張昀這等人,不可能真的心甘情願平庸。他越是表現得無害,孤越要提防。”
許都的表面依舊平靜,但暗潮已開始湧動。張昱站在城牆上,迎著晚風,心中默默謀劃:“司馬懿,這場棋局才剛剛開始。最終勝負,將決定這亂世的歸屬。”
與此同時,洛陽的司馬懿已開始籌劃更大的行動,試圖透過一場針對蜀漢的戰役,重新確立自已的權威。
三國的權力博弈正在加速,張昱與司馬懿的命運交鋒,也逐漸逼近最終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