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大王趙大郎暗自感慨道:“當年要是沒有呼世子救我妹妹,我們一家人的性命恐怕都難以保全。誰能想到,呼家世子打了龐黑虎之後,恰巧龐黑虎的妹妹被朝廷封為貴妃,這才引出了這麼多事端,一個功臣之家就這樣化為烏有,呼家三百多人慘遭殺害。我仔細想想,呼家這場變故,分明是因我們而起。如果龐黑虎沒有搶走我的妹妹,我們夫妻二人也不會去求別人相救,就算呼家的人經過趙家莊,也肯定不會去招惹龐家,自然也就不會有這些災難了。沒想到呼世子被龐家的兵馬追到這裡,又恰好遇到我的妻子和妹妹在巡山。所以我先讓頭目上山通報,一見到他,我就說要把妹妹許配給他,先成了親再從長計議。也不知道妹妹梳妝好了沒有?”

趙大郎正自言自語的時候,只見一群侍女簇擁著小姐走了出來。趙大郎看到妹妹,說道:“賢妹,愚兄把你許配給呼世子成親,這是義不容辭的事情。如果不是世子救你回來,我們一家早就被龐家害死了。”鳳奴說:“小妹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趙大郎又說:“難得賢妹明事理,呼世子如此重情重義,我應當竭盡全力幫助他。”鳳奴點頭道:“那是自然。”趙大郎隨即吩咐頭目召集樂工和儐相,在營門上掛起彩燈,張貼喜字,準備今日為鳳奴和呼世子舉行婚禮,明日再給大家發放賞賜。一眾軍士都在營門外等候,樂工和儐相也都齊聚內營。一番吹吹打打之後,趙大郎讓樂工和儐相到前營去請呼將軍,準備與小姐舉行結親儀式。

樂工們奉命前去邀請,儐相吟誦著詩賦,多次邀請新人。呼世子和鳳奴來到裡營,在儐相的引導下,鳳奴與呼將軍相互參拜,行了夫妻之禮。兩位新人拜謝了哥哥嫂嫂,營門外的軍士們紛紛道喜,女使和僕從們也都上前叩見。等到日落西山,點亮了宮燈,眾人將新人送入洞房。這真是“洞房花燭蟾宮喜,月殿姮娥下九重”,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

一夜的時光很快過去,暫且不表。第二天早上,趙大郎夫婦再次與兩位新人相見,大家各自傾訴了一番心裡話。趙大郎夫婦再三勸慰呼守勇,可呼守勇時刻想著爹孃慘死的情景,怎麼能安心享受這眼前的快樂呢?作為子女,他又怎能放下心中的悲痛?鳳奴見狀說道:“公子,你就放心吧,我家哥哥嫂嫂已經說好了,會幫我們呼家殺掉龐賊,報此大仇。我勸公子,現在要多留意兵將之事。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和哥哥嫂嫂商量商量,說不定能想出什麼奇謀妙計。”不知不覺間,他們又談到了黃昏,月亮悄悄爬上了天空,呼守勇和鳳奴這才告別兄嫂,回到房間。

鳳奴對呼守勇說:“公子,當年與你一別之後,發生了很多事,你給我詳細說說吧。”呼守勇便說道:“鳳奴,我講給你聽。那年我打了小龐,把你救回莊裡,誰知道龐黑虎沒過幾天就死了。沒想到他的妹妹被朝廷封為貴妃,她竟然僭越使用正宮娘娘的儀仗,前往岳廟進香。偏偏我爹爹在巡城的時候看到了,不允許她這樣做。哪曉得龐妃為了洩私憤,向皇上奏了一本,仁宗皇帝也不分辨是非,就把我們呼家三百零三人全部處死。龐吉那個老賊還檢查首級,發現少了我和兄弟兩個人,又向仁宗奏請提兵追趕。這真是‘奸權傾軋忠孝,昏庸朝政失綱維’。那之後,我日夜不停地逃跑,跑了一天,聽到後面炮聲不斷,回頭一看,是龐家的兵馬追來了,當時可把我急壞了。幸好看到有一扇小門半掩著,我就趕緊進去了,原來是王員外的一座花園。幸好裡面沒人,我就躲到了假山洞裡。當時身體實在太疲倦了,就想打個盹,等龐家的兵走了再繼續跑。沒想到一覺就睡到了第二天。第二天,王員外家的主婢兩人到園子裡來,看到我睡在裡面,那侍女翠桃一看見我就叫喊起來。多虧小姐及時喝住了她,然後詢問我的來歷。我剛說了幾句,就聽到外面炮聲又響起來了,把我嚇得膽戰心驚。還好小姐讓我扮成女子,叫翠桃把我送到繡樓上,說我是李員外家來學繡的。誰知道老龐帶著兵將,到王員外家四處搜尋,還來到繡樓,指著我,說要扒掉我的衣服檢查。當時我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全靠王員外請來了包文正,才把龐賊給趕走了。包文正和王員外念在我是功臣之子的份上,讓我留在花園裡,我早晚都能和員外交談。真是‘道古談今皆學問,悟參世務即經綸’。王員外覺得我不是平凡之人,就把金蓮小姐許配給了我。我在他府中享受了半年的歡樂時光。有一天,包公秘密派人來告訴我,說老龐又增添了三萬人馬,分成東南西北四路來追我。我聽來人這麼一說,要是再不走,訊息一旦洩露,就會連累到王員外,我心裡怎麼能安心呢?所以我囑託了翠桃一番,小姐已經懷孕三個月了,千萬不能讓她受到驚嚇。要是日後生了個男孩,就叫他延慶,將來也好到西番來找我。我又用這些話叮囑了小姐一番,然後就叩別員外,起身離開了。沒想到走了這麼多日子,才來到這裡。要不是你和嫂嫂在這裡,我怎麼能見到你哥哥,龐家的追兵又怎麼會被打敗呢?你們一家對我的恩德太重了,不僅打退了龐家的追兵,還讓我和你成了親,這份恩情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報答。”

鳳奴說:“看你說的什麼話。自古就說‘以德報德’,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況且公公婆婆死於非命,公子你受苦含冤,這一切都是因我而起,我們一家怎麼敢不竭盡全力,與龐賊決一死戰,為你們報仇呢?”呼守勇說:“既然如此,我們先睡吧,明天再和大舅詳細談談。”此時,彷彿能聽到“琵琶先抹綠腰頭,小管丁寧側調愁。半夜美人雙起唱,一聲聲出鳳凰樓”的悠揚曲調。

再說龐吉帶著那三萬人馬,分成四路追趕呼家兄弟。沒想到,一路追來,又過了兩個月,到了這座高山下,卻遇到了一哨人馬,擋住了山坡,向他們索要買路錢。龐吉口出狂言,妄想憑藉這些現成的軍馬剿滅山寨。可誰能想到,反倒被這兩個女將殺得大敗,人馬死傷了一半。參謀見狀說道:“丞相,我們先收攏殘兵,退到後面的大王廟,紮下營盤,再從長計議。”

龐家的人馬經過一番廝殺,早已疲憊不堪。到了大王廟紮下營寨後,那些兵將們個個垂頭喪氣,毫無鬥志。這就像“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策馬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所描述的那樣,充滿了征戰的艱辛與無奈。

龐太師一時之間也沒有辦法,始終捉拿不到呼家的兩個兒子。不知不覺,十幾年過去了。

一天,龐吉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忽然夢見呼家將的兵馬一路殺進京城,放起連珠炮,震得天地都在搖晃,神鬼都為之驚恐。軍旗上寫著:“呼必顯孫女、孫兒呼梅仙,呼碧桃、呼瑞珠、呼綵鸞、呼延慶、呼延龍、呼延豹。”忽然,一員小將閃了出來,指著龐吉罵道:“奸賊,看箭!”話還沒說完,只聽“嗖”的一聲,龐吉的左額被射中。龐吉大喊一聲:“啊呀!不好了!”這才從夢中驚醒,原來是一場夢。龐吉心想,呼守勇、呼守信日後肯定會成為大患,如果不繼續追他們,就像是放虎歸山。雖然一直在提兵追拿,但就像畫餅充飢、捕風捉影一樣,沒什麼實際效果。於是,他下令迅速回京,向皇上請旨增兵助戰。中軍帶著奏章,快馬加鞭趕到京城,呈遞給皇上。這正是“軍前告急非同小可,直達宮廷驚動九重”。

仁宗看到龐吉的奏章,上面說逆賊呼守勇等人,很可能盤踞在山林之中,囂張跋扈,必須請求增兵追剿,以消除這些邪惡之徒。仁宗降旨,讓眾大臣商議這件事,可沒想到,滿朝文武都沒有給出什麼回覆。仁宗心想:這樣看來,這些所謂的忠良之臣都是假的,我再降旨催促,如果他們還不趕緊商議並上奏,就一律按法處置。從古到今,誰不知道拿了皇上的俸祿,就應該為皇上分憂解難,難道這些人都是隻吃飯不做事的嗎?

仁宗正在大發雷霆的時候,皇叔康親王出班啟奏道:“臣康親王啟奏陛下,那逆賊呼家將已經奉旨被殲滅,只是還有兩個兒子逃脫了,沒有徹底剷除。皇上您欽命貴妃的父親龐吉提兵追拿,可這麼長時間了,一直沒有抓到。臣想,當年皇祖太宗開創基業的時候,全靠楊業、呼延贊、王貴幾位大臣輔佐治理天下。他們三人南征北戰,四處平定戰亂,那些夷狄聽到這幾位將軍的名字,個個都心生恐懼,佩服不已,對他們無一不敬重。就連太宗皇帝也知道他們赤膽忠心,對宋朝有大功,所以都封他們為藩爵,讓他們的子孫世襲官職。臣覺得,太宗皇帝對他們如此恩寵,他們應該不敢背叛朝廷。如今龐吉的奏章,臣認為有些不妥。臣等怎麼敢妄自議論呢?依臣愚見,皇上您可以頒佈詔書進行招撫,仍然讓呼守勇擔任原來的職務。如果他真的赤心為國,就可以將功贖罪;要是他不能盡職盡責,也可以立刻將他捉拿歸案,依法處置。何必大費周章地派兵遠追呢?臣今天冒昧進言,還望皇上裁決。”仁宗聽了皇叔的奏請,心裡有些猶豫,說道:“朕覺得王叔的話很有道理,龐吉的奏請也是為了國家。這可怎麼辦呢?還是先傳旨下去,讓龐卿儘快領兵追捉吧。”這正是“遙知社稷山河水,全在廷臣戰守功”,國家的安危,全在於朝廷大臣們的努力。

仁宗懷著滿腹心事回到宮中,龐妃迎接皇上,問道:“萬歲,您今天怎麼看起來這麼生氣呢?”仁宗說:“朕今天上朝,王叔奏說了呼家的事情,朕心裡有些不忍。”龐妃聽到“不忍”這兩個字,心裡頓時害怕起來,說道:“高山上的女寇,肯定是楊家的十二寡婦,她們和呼家是親戚,只怕逆賊呼守勇肯定躲在她們那裡。臣妾的父親龐吉,年紀大了,已經不堪報效朝廷,而且他作為文臣,不熟悉軍事。臣妾請求皇上格外開恩,赦免他的罪過,把他召進宮來商議一下,這樣就能知道該怎麼辦了。”仁宗說:“卿說得有道理。”隨即下令召龐吉進京候旨。這就像是“一封丹詔離金闕,馬頭行處即長城”,一道詔書,讓龐吉立刻趕回京城。

龐吉接到聖旨後,立刻快馬加鞭趕回京城。他被召進宮後,見到了龐妃,說道:“娘娘,您知道皇上召我進京是為了什麼事嗎?”龐妃說:“爹爹,召您進宮,不過是女兒的主意。皇上想問問您,呼家到底有什麼蹤跡?”龐丞相說:“娘娘,別提了。我起兵一路追趕,到了高山那裡,沒想到兩個女寇帶著很多嘍羅,擋住了我們的去路,還問我們要買路錢。我們五營四哨的官將一起和她們交戰,誰能想到,人馬被殺傷了一半,我們只好帶著殘兵轉移到大王廟駐紮。從那以後,我連年向皇上上奏章,也不知道皇上是怎麼想的?”龐妃說:“爹爹,皇上看了您的奏章,讓大臣們商議。沒想到八王叔上奏了一番,皇上竟然有些不忍心。女兒又上奏了幾句,現在情況稍微好一些了。我跟皇上說您年紀大了,而且文臣不擅長軍事,請求皇上赦免您的罪過,把您召進宮來商議。”龐丞相說:“娘娘,我向來沒什麼主見,現在事情弄成這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龐妃說:“女兒有一個計策。叔父龐天德現在是掛印總兵,他有四個兒子,都非常驍勇善戰。我們何不上奏朝廷,召他和他的兒子們一起前往軍前出戰。我們可以從他的兒子中選一個過繼過來,朝廷再給予封蔭。”龐丞相說:“這真是個妙計,女兒你就像陳平一樣足智多謀。”這正是“弟兄竭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只要齊心協力,就能成就大事。

這時,仁宗正好進宮,龐妃父女二人迎接聖駕,然後把請求敕召掛印總兵龐天德父子同往軍前效力的事情向仁宗奏明瞭一遍。仁宗聽了非常高興,說道:“既然龐天德有四個兒子,那就把他的長子賜給卿家作為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