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瀾芳說:“等魚莊建成落地後,我天天給你直播宣傳,肯定能夠把魚莊做起來,我還會扎魚燈,到時候在水庫上擺上一排竹排,竹排上插滿魚燈,晚上把魚燈點亮,美輪美奐,我不幸不活。”
程青衍好奇:“魚燈,什麼東西?”
姜瀾芳意外:“你不知道魚燈節嗎?”
程青衍沒聽過,姜瀾芳口若懸河地跟程青衍科普:“魚燈節是黃山這邊幾百年來都很重視的年俗之一,前幾年還申請了非遺,傳說在明代初期,歙縣汪滿田村每年都會發生火災,村民們便請風水大師請到村裡指點迷津,風水師說:欲克火,必取水,水取盡,魚必殃。告訴村民取水必須獲得神魚的恩准,讓村民們用竹片和棉紙紮成和鯉魚形狀相似的魚燈,在每年的元宵節時抬舉起魚燈沿村中間河道來回巡遊,祈求神魚的護佑,還要點燃火把、鳴響土銃驅趕邪氣。從那以後,汪滿田村在每年元宵節前後,都全村出動抬舉起紙紮的內燃紅燭的魚燈,舉行浩大的嬉魚活動。這些年因為旅遊文化的興起,不但汪滿田村舉行魚燈節,其他村子也跟風舉行魚燈節。”
程青衍問:“榆村元宵節也舉行魚燈節?我沒聽家裡長輩提過,只聽奶奶說過,榆村元宵節會舞龍,舞龍隊伍在村裡走街串巷,會經過每一個村民的家,慶祝豐收,驅散邪氣,為來年帶來好運,奶奶在世時,每次提及都很神往,說想回榆村看看,可那時候她年紀大了,交通又不似現在這麼便利,竟是一次都沒有實現過。”
姜瀾芳說:“對,榆村會在元宵節這一天舞板龍,每個村子慶祝元宵的活動都不一樣,我之前有過一段婚姻你是知道的吧,我前婆家是呈坎的,那時候呈坎每到元宵節這天會舉行魚燈節,我也就學了一手扎魚燈的手藝,這手藝沒白學,等魚莊建成後,一定能派上用場。”
程青衍沉吟片刻:“你不是在思考下一期的短影片內容嗎?不如就做傳統魚燈?眼看秋天就要過去,冬天要來了,這農家小院曬秋能曬多久,若是不能曬秋了,其實在小院子裡擺放一些魚燈也不錯,短影片同樣很出片。”
姜瀾芳得到靈感,一拍腦門,激動得站起來:“這個好像真的很不錯。”
她是閒不住的人,有了想法就迫不及待付諸行動,去屋子裡拿著砍刀說:“我現在就上山砍竹子,魚燈的框架得用竹子編。”又衝窩在房間裡打遊戲的姜願喊了兩嗓子:“願願,跟我上山砍竹子去,給我拍影片素材。”
姜願窩在床上喊:“來了。”
她一局遊戲沒打完,應了一聲卻沒有動,依舊躺著打遊戲,直到姜瀾芳來敲房門:“別玩了,趕緊的。”
姜願一邊拿著手機一邊套著鞋子下床:“媽,上山砍竹子幹什麼?”
姜瀾芳大嗓門地說:“扎魚燈,還可以扎紅燈籠,咱把院子好好裝飾起來,咱還得靠這農家小院吃飯呢,順便挖一點冬筍回來,晚上給你燒豬蹄吃。”
提到吃的,姜願就來勁了,立刻退出遊戲,給程渝白髮微信:【不玩了,我媽喊我幹活,晚上再約。】
走出院子,程青衍揹著無人機裝置說:【我陪你們去吧,給你拍幾張空中的素材,冬筍怎麼挖?】
姜願也拿出手機,一路給她媽媽拍影片素材。
到了竹林,姜瀾芳沒有急著砍竹子,而是在竹林裡找冬筍,只有經驗豐富的人才能找到冬筍,姜願哪怕是在農村長大的,讓她教程叔叔挖冬筍,她也沒那個本事。
只有一到冬天就來在竹林裡挖竹筍的姜瀾芳懂得看地面上竹鞭的長勢來判斷在哪裡挖可以挖到冬筍。
姜瀾芳對兩人講得頭頭是道:“你們看這個竹子的長勢,看到沒有,沿著這個方向50公分左右,八成就有筍子,不信你們挖挖看。”
程青衍對挖冬筍的興致很濃,脫掉外套,將袖子往上擼了擼,拿著鋤頭說:“我來試試,在這邊挖?”
姜瀾芳站在旁邊教他怎麼挖,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對,就這樣,你在這一塊挖挖看,肯定有驚喜。”
姜願拿著手機在旁邊錄影,做啦啦隊:“程叔叔加油,我媽媽是挖筍高手,名師出高徒。”
程青衍爽朗地笑:“要是挖不倒就丟人了。”
姜願也笑:“沒事,挖冬筍本來也有運氣的成分在,挖不到是常態,挖到了就是時運來了。”
姜願還把程青衍挖冬筍的影片發給程渝白,本來只想拍十幾秒程青衍挖地的影片,沒想到挖了一會兒,地面上竟然冒出了冬筍的筍尖,姜願驚訝地“哇哦”一聲,湊近了看,不可思議:“程叔叔,你挖到了啊!”
“是嗎?”程青衍比釣到魚還要興奮,蹲下來用手撥了撥筍尖周圍的泥土,確定道:“好像真的挖到了!”
姜瀾芳站在旁邊笑得最驕傲:“怎麼樣,我這個師父不是白當的吧?挖冬筍就得跟著我。”
姜願和程青衍齊齊朝姜瀾芳豎起大拇指,姜願嘴巴超級甜:“不愧是我媽,太厲害了。”
程青衍拿著鋤頭繼續挖,一旦嚐到了甜頭,幹起來可起勁了,姜願把影片發給程渝白。
姜願:【看你二叔,好厲害,第一次挖冬筍就首戰告捷,今晚有冬筍燉豬蹄吃了。】
程渝白:【想吃。】
姜願:【要不你開車來我家吃?】
程渝白:【今晚只能望梅止渴,我二叔不會是擺拍吧?我聽說冬筍挺難挖的,有一年跟大學同學去他老家,他帶我上山挖冬筍,我挖了半天,一無所獲。】
姜願:【哈哈,那是你沒有遇到挖筍高手教你怎麼挖,你大學同學肯定也沒經驗。】
程渝白:【你會?】
姜願:【哈哈,我也不會,但是我媽會,她每年冬天都要把山裡的竹林挖個遍,家裡從十一開始吃冬筍,吃到過年,幾乎每天家裡都有一道菜和筍子有關,然後等春筍上市,又繼續挖春筍,飯桌上又有兩個月繼續是筍子,小時候我吃筍子幾乎要吃到吐,那真是靠山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