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節帶著赦文,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汝州。他見到太守張濟後,趕忙說道:“主上在魏府被敵軍圍困,官軍作戰失利。如今眾臣聯名保奏,赦免了楊六使之前的罪過,讓他帶領軍隊前去救駕。我此次帶著赦文前來,希望太守能儘快幫忙找到楊六使。”張濟聽後,面露難色地說:“楊六使犯罪,他的首級早已獻給了朝廷,哪裡還有楊六使呢?現在讓下官去追查,這從何找起啊?節使您還是趕緊回去復奏吧,可別耽誤了大事。” 王全節聽了,心中憂悶不已,說道:“如果找不到楊六使,主上的危難就無法解除,下官回去也難以覆命啊。”

張濟無奈地說:“君父有難,做臣子的怎能安心?節使您一定要追查的話,恐怕只有去無佞府,或許能知道些訊息。我們汝州肯定是沒有這個人的。” 王全節實在沒有辦法,只好離開汝州,徑直前往無佞府。見到楊令婆後,他將聖上赦免楊六使、要求他救駕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楊令婆搖了搖頭,說道:“我兒的首級已經埋葬了好長時間,哪裡還有他呢?這或許是眾臣實在無計可施,才想出這麼個說法,用來安撫主上罷了。節使您還是趕緊回去復奏,可別耽誤了軍情。”王全節聽了,心情十分沮喪,怏怏不樂。 第二天,王全節只好單人獨騎再次返回魏州。他奮勇拼殺,殺開一條血路,來到東門,大聲呼喊:“開門!”李明聽到是王全節的聲音,立刻開啟城門,殺出城外,將王全節接應進了城中。

王全節見到真宗皇帝后,奏報說:“在汝州沒有找到楊六使的任何訊息。臣又前往楊府詢問,他們都說楊六使已經去世很久了。”真宗皇帝聽了,長嘆一聲:“堂堂的天朝大國,在朕遇到危難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人敢帶兵前來救援。”他又向群臣詢問應對之策,群臣紛紛回答:“如今這般嚴峻的兵勢,就算姜子牙復生,也無計可施啊。”真宗皇帝心中煩悶不已,連吃飯和睡覺都顧不上了。 八王見狀,說道:“事情已經十分緊急了!

臣只能親自前往楊家,尋找楊六使。如果他真的不在,臣就召集藩鎮的兵力前來救援。還望陛下和各位將領堅守此城。”真宗皇帝擔心地說:“軍情是極為重要的事情,兄長你可不要輕舉妄動。”八王領命。於是,真宗皇帝命令王全節、李明先殺開重圍,護送八王出城。二人完成任務後,又殺回了城中。 八王帶著赦文,直接來到無佞府,見到楊令婆後,說明了主上正處於危急之中,希望能讓楊六使出來商議救駕之事。

楊令婆說:“前些日子王節使來召喚,我沒有告訴他實情。既然殿下親自前來,我這就叫他出來相見。”於是,她讓手下人從後園的地窖中,喚出了楊六使。 楊六使來到堂上,拜見八王。八王看著他,感慨了許久,說道:“若不是之前用了那個計策,今天到哪裡去找郡馬你啊?”楊六使感激地說:“多虧了殿下的幫忙,我實在是無以為報。”八王接著說:“主上被困在魏府,形勢已經十分危急。如今有赦書在此,郡馬你得趕緊去救駕。”楊六使面露難色地說:“最近聽說三關的眾人已經各自散去,我怎麼能馬上前去救援呢?必須等我前往寨中,召集眾人之後,才能商議行動。”八王點點頭,說:“事不宜遲,你趕緊進朝,去調撥邊地的軍隊等候。等你招集好眾將,大家一同進兵。”

楊六使領命答應。 八王離開後,楊六郎辭別楊令婆,朝著三關的方向出發。正所謂:“誰教豪傑依然出,直向銅臺救駕回。” 楊六使獨自一人趕路,走了幾天。他先前往鄧州地界,打聽焦讚的訊息,可卻一無所獲。當他行至錦江口時,看到一群僧人,他們小聲嘀咕著,神色有些不悅地從旁邊走過。楊六使好奇地問道:“你們要去哪裡?怎麼都看起來不太高興?”僧人們回答說:“您哪裡能理解我們的事?這個地方有個瘋癲的漢子,發起病來就打人,官府都拿他沒辦法。他嘴裡說,他有個什麼本官,被朝廷給殺了。

只要遇到僧人和道士,他就拉著人家去看經誦偈,誰敢違抗他?昨天他到我們寺裡,讓我們去做道場,超度他的主人,我們沒辦法,只能聽命。” 楊六使聽了,心中暗自思量:“這說的恐怕就是焦贊。”於是,他接著問道:“這個人現在住在哪裡?”僧人們說:“鄧州城西的泗州堂就是他住的地方。”楊六使說:“我和你們一起去見見他。” 僧人們帶著楊六使來到泗州堂,只見焦贊正躺在神案上,鼾聲如雷。楊六使仔細一看,果然是焦贊,便走上前去,輕輕搖晃著把他叫醒。焦贊從睡夢中醒來,猛地睜開一雙眼睛,大聲吼道:“哪個不怕死的,敢來招惹老爺我?”楊六使大聲喝道:“焦贊,不得無禮!本官在此。”

焦贊聽了,大吃一驚,趕緊上前抱住楊六使,說道:“你是人還是鬼?我可超度了本官很多次了。”楊六使笑著說:“哪有大白天見鬼的?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你跟我來。”焦贊這才放開手,對著楊六使拜了拜。僧人們看到這一幕,都偷偷地笑了起來,然後各自散去。 楊六使帶著焦贊來到城西的橋上,把主上遇難,八殿下帶著赦書來召他們救駕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焦贊。焦贊聽了,十分高興,說道:“我還以為本官被朝廷害死了,撇下我們這些人沒了主心骨。今天又能和您相見,真是太高興了!” 第二天,楊六使路過汝州,進入府中拜見太守張濟,把八王帶著赦書來要求他們救駕的事情說了一遍。張濟聽了,非常高興,也把王節度來此的緣由告訴了楊六使。

楊六使說:“軍情緊急,我得前往三關,招集眾人進兵救援。”張濟表示贊同。楊六使便告辭張濟,出城後,和焦贊一起朝著三關走去。 在路上,二人各自講述了分別後的經歷。當他們來到楊家渡時,已經是正午時分。只見水面茫茫,卻沒有一艘船隻。楊六使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人來擺渡。於是,他讓焦贊去問問有沒有渡船。 焦贊領命後,走到河的上游,看到一個船伕,便說道:“麻煩你把我們送到對岸,會多給你渡錢的。”船伕回答說:“這個渡口是楊太保掌管收錢的,誰敢私自擺渡?你們要是想過去,就到前面的亭子裡去找他。”

焦贊聽了,便徑直朝著亭子走去。 到了亭子裡,焦贊看到一群人正在那裡賭博。他走上前去,說道:“借用一下渡船,送我們到對岸,會多給船錢的。”眾人抬頭一看,見焦贊長得凶神惡煞,都沒有搭理他。焦贊又客氣地問了一遍,眾人卻罵道:“臭狗奴!還說什麼過渡、過渡的!”焦贊頓時大怒,揮起一對拳頭,把眾人打得四處逃散。他正要上前去打那個楊太保,楊太保卻轉身往後跑了。

焦贊氣沖沖地回來見楊六使,怒氣還未消。楊六使問道:“你又去惹事了?”焦贊說:“這次可被那夥人氣壞了!明明有渡船,卻不肯借給我們,還惡言相向。我一氣之下,就把他們打散了。”楊六使正發愁該怎麼辦,忽然看到那些人拿著短棍追了過來。焦贊說:“讓我來結果了這些賊,為民除害。”說著,他提起大朴刀,衝上前去,和那些人廝殺起來。那些人根本不是焦讚的對手。這時,後面的楊太保衝了出來,和焦贊大戰了幾個回合,難分勝負。楊六使見狀,喊道:“別打了,我想問問壯士你叫什麼名字?”楊太保收回利刃,站在原地。焦贊也停了手。

楊太保說:“我是鄧州人,姓楊名繼宗,大家都叫我楊太保。我倒要問問,你們是什麼人?要過河卻讓手下人強行索要渡船?”

楊六使趕忙說道:“我是太原楊令公的兒子楊六郎。如今主上遭遇危難,我要前往三關召集部下前去救駕。來到這河邊,卻沒有渡船,所以想暫時借用一下。壯士你為什麼不答應呢?”楊太保一聽,趕忙放下手中的刀,走上前來,恭敬地拜了下去,說道:“我早就聽聞將軍的大名,一直沒有機會拜見,今日有幸得見,真是讓我了卻了一樁心願。”楊六使趕緊將他扶起。 楊太保隨即邀請楊六使到自已的莊上,準備了豐盛的酒菜來招待他。

接著說道:“將軍如果不嫌棄,我願意率領自已的部下,一同前往魏府救駕。”楊六使聽了,心中大喜,說道:“太保要是肯相隨,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我怎麼會嫌棄呢?只是需要先招集眾人,到時候我們再相約一起出發。”楊太保點頭答應。當天晚上,楊太保留楊六使在莊上住宿。 第二天,楊太保撐著船,將楊六使和焦贊送到對岸。二人上岸後,便朝著三關的方向繼續前行。此時正值四月,天氣酷熱難耐,正如古人詩詞中所描繪的那樣:“翠藻參差竹逕成,新荷跳雨淚珠傾,曲欄斜轉小池亭。

風落簾衣歸燕急,水搖扇影戲魚驚,柳梢斜日弄微晴。” 兩人走了半天,感到十分疲憊,便在柳蔭下坐下休息。焦贊說道:“本官,您先在這裡等等,我到前面去看看有沒有酒館,買一壺酒來解解渴,止止餓。”楊六使同意了。焦贊便朝著前方走去,可找了半天,也沒發現酒館的蹤影。正在他煩惱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夥人挑著酒肉走了過來。 焦贊趕忙上前問道:“你們挑的這些酒肉賣不賣呀?”其中一個人回答說:“這是用來還願的酒肉,怎麼能賣呢?”

焦贊又問:“還什麼願呢?”眾人回答道:“前面有一座楊六使神廟,那廟裡的神靈十分靈驗,周邊的鄉村都仰仗著他得以安寧。只要有人向他祈禱許願,沒有不實現的。今天我們就是特意去酬謝神靈的。” 焦贊聽了,不禁大笑起來。他回到楊六使身邊,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楊六使也笑著說:“哪有這種事?”焦贊說:“鄉親們說離這兒不遠,您和我一起去看看吧。”楊六使聽從了他的建議,和焦贊一起前往。

果然,沒走多遠,就看到了一座廟宇,廟宇建造得十分威嚴氣派。楊六使走進廟中,只見正中央供奉著一尊與自已模樣絲毫不差的神像,兩旁還塑著十八員指揮使的像,廟裡香火旺盛,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 楊六使指著焦讚的塑像,對他說:“這尊像塑得和你還真像。”焦贊笑著說:“本官的塑像更逼真。我在鄧州發瘋打人,原來這裡在供奉著我們。我先推倒我自已的塑像,再去推倒本官的。”說完,他揮起拳頭,只聽“砰”的一聲,自已的塑像被推到了一邊。接著,他走上殿去,用力推楊六使的神像,可推了好幾下,神像紋絲不動。

焦贊不甘心,使出渾身力氣,終於將神像推倒,只聽“轟”的一聲,神像倒地,發出巨大的聲響。那些前來還願的人見狀,嚇得紛紛逃走。廟祝看到這一幕,急忙敲響了哨鑼。 不一會兒,劉超、張蓋帶著三百多人趕到了廟前。楊六使認出了他們,大聲喝道:“你們都幹了些什麼好事!”劉超、張蓋大吃一驚,趕忙磕頭下拜,說道:“大家都以為本官已經死了,今日怎麼會在這裡見到您?”楊六使便把自已詐死的事情告訴了他們:“如今我要招集你們,前往魏州救駕。”劉超、張蓋聽了,十分高興,說道:“既然如此,請到寨中商議。”

楊六使下令拆毀廟宇,打倒神像,然後跟隨眾人來到虎山寨。眾人坐定後,劉超、張蓋擺上酒菜招待楊六使。 楊六使問道:“嶽勝現在住在哪裡?”劉超回答說:“嶽勝和孟良帶著部眾反上了太行山,嶽勝還自稱草頭天子。”楊六使感嘆道:“如果我不出山,邊境怎麼能安寧呢?”於是吩咐劉超、張蓋等人:“趕緊整頓好槍刀盔甲,在這裡等候。等我招來了嶽勝、孟良,我們一同出征。”劉超、張蓋領命答應。 楊六使便和焦贊朝著太行山出發了。走了一天,太陽漸漸西沉,天色也越來越暗。楊六使說:“前面都是山路,估計沒有客店,你到前面的村子裡找找,看有沒有可以借宿的地方。”焦贊領命後,向前走了一段路,卻沒有發現人家。一直轉過山後,才看到一個小鄉村。 焦贊走進村子,看到一戶人家,屋內有一位老人正端坐在燈光下。焦贊趕忙作揖說道:“我們是遠行的客商,天色已晚,想在您的寶莊借宿一晚,我們會重重感謝您的。”老人回答說:“平時我這莊子裡隨便住,可今天實在不方便,你們還是去別處投宿吧。”

焦贊央求道:“天色已經這麼黑了,還望公公行個方便。”老人又問:“你們還有同伴嗎?”焦贊說:“只有我家主人在莊外,我們一共兩個人。”老人說:“兩個人的話倒也無妨,你們就在外房歇息吧。”焦贊便出去,把楊六使請了進來。 老人看到楊六使相貌堂堂,便問道:“你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楊六使回答說:“我從汴京來,要前往太行山辦事。”老人聽了,感慨道:“你要是提起太行山,我這心裡的冤屈可就沒處說了。”

楊六使忙問:“您有什麼苦事?說給我聽聽。”老人長嘆一聲,說道:“我在這鄉里住了一輩子,向來重情重義。我們這莊子裡都是姓陳的,離太行山只有幾里地。如今山裡有兩個草頭強人,一個叫嶽勝,一個叫孟良,他們自稱天子,招聚了五六萬人,經常打家劫舍,給我們這些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危害。我漂泊了大半輩子,只生了一個女兒,被孟良看見了,他說今夜要來入贅。我實在沒辦法,只能答應他,不然整個村子的人都不得安寧。我這心裡的冤枉,真是沒地方去申述啊。” 楊六使聽了,笑著說:“老丈您別擔心,孟良是我的老朋友,等他來了,我自有辦法讓他退去。”老人感激地說:“要是能讓我的女兒不受到侮辱,您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

楊六使告辭出來,在外面等候。 老人趕忙吩咐家人準備筵席,迎接孟良。將近二更的時候,忽然聽到外面傳來金鼓之聲,燈火通明,有人進來稟報說孟大王到了。陳長者趕忙出莊外迎接。孟良走進大廳,在主位上坐下,他的隨從們整齊地站在兩邊。陳長者拜道:“有失遠迎,還望大王恕罪。”孟良說:“您現在是我的岳父了,不必多禮。”陳長者便讓家人抬上筵席,還故意讓百花娘子出來敬酒。使女回來稟報說:“娘子害羞,不肯出來。”陳長者說:“現在已經是將軍夫人了,還害什麼羞,怎麼不肯出來呢?”孟良聽了,心中十分歡喜。 這時,楊六使和焦贊在窗外偷偷張望,小聲笑著說:“要是沒有王法,他們還不知道要怎麼在這鄉村裡橫行霸道呢。

今天要不是我來了,這姑娘可就真被他騙走了。”焦贊說:“我出去打折他一條腿,看他還能不能當新郎!”楊六使說:“你先去把他抓住,我隨後就來。”焦贊早就按捺不住了,他衝進廳裡,一腳踢翻了筵席,雙手緊緊抱住孟良。孟良毫無防備,被他抱得動彈不得,他大聲喝道:“手下人都在哪裡?”

嘍囉們正準備上前,楊六使厲聲罵道:“你這個不知廉恥的傢伙,怎麼敢如此無禮!”焦贊把孟良拖到座位外,指著楊六使說:“你看看這位是誰?”孟良在燈光下認出了楊六使,連忙下拜,說道:“本官,您怎麼會在這裡?還望您饒恕我的罪過。”楊六使說:“你趕緊準備好鞍馬,我們回寨中商議,起兵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