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六使被斬殺的訊息傳到了佳山寨,嶽勝、孟良等人聽到後,悲痛欲絕,放聲大哭,那哭聲震天動地,響徹了整個原野。孟良悲傷地說道:“如今本官不幸離世,我們眾人也難以再堅守下去了,倒不如就此散去,各自尋找生路,安頓生活。”嶽勝點頭贊同道:“你說得正合我意。劉超、張蓋,你們就在山下為楊六使修建廟宇,在旁邊塑上十八員指揮使的像,每年按時祭祀。”眾人將這些事情安排妥當後,便把寨中積攢的財物,每人都平均分了,隨後拆毀了三關寨。就在這一天,大家各自散去,各奔東西。陳林、柴敢率領著自已的部下,像往常一樣前往勝山寨居住。
嶽勝則邀請孟良等人,一起反上太行山,嶽勝自稱為草頭天子,還將部將們封為丞相之類的官職,開始了打家劫舍的生活。這些暫且按下不表。此時,焦贊在鄧州,聽說楊六使被殺害,也趁機越獄逃跑了。 話說另一頭,王欽見楊六使已死,心中暗自竊喜,得意地想:“朝廷裡沒了這個人,我的志向就能實現了。”於是,他精心寫了一封密信,派心腹之人連夜送往北番,去拜見蕭後。蕭後拆開書信一看,信中寫道:“臣自從辭別陛下前往南朝,至今已有數年。
臣常常心懷報答陛下的恩情,卻一直沒有機會實現。如今臣對南朝的強弱情況已經頗為了解,南朝之中,唯一讓臣感到憂慮的,就是楊六使。如今臣略施小計,已經砍下了他的首級並進獻給朝廷,這是臣親眼所見。陛下可以趁著南朝沒有防備,整頓軍隊,大舉征伐,南朝的邊防必定會望風瓦解。如果等到京城震動驚恐之時,臣在南朝內部再製造事端,會再次寫信向陛下奏明。希望陛下與朝中的文武大臣商議此事,不要錯失這個良機。”
蕭後看完信後,十分高興,便將信拿給文武大臣們看。蕭天佐上奏道:“王欽的來信,說得十分詳細,懇請陛下早日定下攻打南朝的計劃,以圖謀中原。”蕭後覺得他說得有理,點頭表示贊同。這時,忽然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道:“陛下,您的這個舉動雖然很好,但只怕難以取勝。”眾人一看,原來是大將軍師蓋。蕭後問道:“我想要舉兵討伐宋朝,你為什麼說難以取勝呢?”師蓋回答道:“楊家雖然已經沒有了楊六使,但中原地區統一繁榮,邊關將領掌握的重兵不下數十萬。如果我們直接帶兵深入,很難馬上取得勝利。
應當使用計策誘騙他們,讓宋兵首尾不能相互救援,這樣一來,中原就唾手可得了。”蕭後急切地說:“願聞你的妙計。”師蓋接著說:“魏府的銅臺,是晉帝陵寢所在的地方,近來戍守計程車兵減少,軍備也不整。陛下可以派人去修整園林,開鑿玉池,多種植一些奇果名花。然後謊稱天上降下祥瑞,池中的水變成了美酒,樹葉裡藏著瓊漿。把這些特異的事情宣揚到中原地區。再派人讓王欽在南朝內部哄騙迷惑他們,引誘宋朝的皇帝前來觀賞景色。等他來了之後,我們派出精銳計程車兵,緊緊地圍困住他。陛下再親自率領精兵,乘虛直搗宋朝的京城。到那時,宋朝國內沒有君主坐鎮,還有誰敢來與我們對抗呢?這樣一來,奪取宋朝的天下,又有什麼難的呢?”
蕭後聽了,非常高興。她先秘密地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汴京給王欽通風報信。然後又派遣能幹的人,前往銅臺修築陵寢。同時,她下令讓蕭天佐等人整頓軍馬,隨時準備行動。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個訊息就傳到了汴京,有近臣向真宗皇帝奏報:“魏府出現了天降祥瑞的奇事,池中的水變成了醇酒,樹葉裡藏著瓊漿。附近的邊民,都紛紛前去共飲。”真宗皇帝聽了奏報,便問眾大臣:“魏府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真的會有這樣的奇事嗎?你們應當去調查清楚。”一時間,文武群臣都上表向皇帝表示祝賀。只有寇準等人對這件事心存懷疑,他們上奏道:“魏府是晉朝陵寢所在的地方,既然有這樣的祥瑞,為什麼只有這一個地方出現呢?陛下不可輕易相信。”
真宗皇帝聽了,沒有回應。王欽順著皇帝的心意,上前奏道:“如果這樣的異事在天下各地都出現,那就不足為奇了;如今只有魏府才有,這正是太平的徵兆,是千載難逢的祥瑞。陛下應當整頓軍隊,親自去視察一番,一來可以安撫邊境的百姓,二來也能讓番人不敢南下侵犯。”真宗皇帝聽了,很高興地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是忠誠的諫言。”於是,真宗皇帝當即下詔,準備巡幸魏府。 八王進諫道:“魏府的地界與遼國接壤,近來將帥的調遣頻繁,城郭和荒野都顯得有些荒涼。如今正是戰亂時期,陛下的車駕一旦出動,北番很可能會乘虛而入,到那時,誰來保衛京城呢?希望陛下以國家社稷為重,不要輕信這些荒誕的事情。”
真宗皇帝說:“我命令柴駙馬、寇菜公率領禁軍守衛京城,一定不會有什麼問題。”八王見自已的諫言沒有被採納,心中悶悶不樂,只好泱泱地退了出來。第二天早上,敕旨已經下達,任命呼延贊為保駕大將軍,光州節度使王全節、鄭州節度使李明為前後扈從。呼延贊等人領命後,便開始準備起行。 過了幾天,真宗皇帝的車駕離開了汴京,八王以下的文武大臣,都跟隨在皇帝身邊一同前往。只見出征的隊伍浩浩蕩蕩,塵土飛揚,士兵們精神抖擻,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大軍一路前行,暫且無話。沒過多久,就來到了魏府的境界。
此時正值冬十一月,北風呼嘯,北方的天氣格外寒冷。皇帝的車駕進入魏府後,駐紮了下來。 第二天,真宗皇帝與群臣登上晉朝的陵寢觀賞景色,果然看到林中的樹葉似乎包裹著什麼東西,玉池中的泉水呈現出紅潤的顏色。皇帝命令取來品嚐,那味道像酒,又比酒清淡,如同甜美的醴泉。軍校摘下樹葉,揭開一看,裡面都是新釀造的粟漿。八王上奏道:“陛下因為所謂的祥瑞之事,勞師動眾,讓邊境的百姓承擔了沉重的供給之苦。如今看來,這哪裡是什麼祥瑞呢?這一定是番人的計謀,引誘我們君臣來到這裡。
如果不趕緊回去,肯定會落入他們的圈套。”真宗皇帝聽了,心中也有些懷疑,於是下令退回軍馬。 然而,他們不知道北番已經得知了這個訊息,蕭天佐、土金秀等人率領著十萬馬步番兵,將魏府的城郭團團圍住。有飛騎將這個訊息報告到皇帝面前,真宗皇帝大驚失色,說道:“沒有聽從你們的勸諫,導致被敵人圍困,這可怎麼辦才好?”八王說道:“番人早就定下了這個計策,長驅直入,他們的氣勢正盛。陛下可以下令讓各位將領,嚴守各個城門。同時,派人連夜前往汴京求取救兵,等援兵一到,我們內外夾攻,就可以擊退敵人了。”
真宗皇帝聽從了八王的建議,立即命令呼延贊等人分別守衛各個城門。 此時,宋軍在敵樓上遠遠望去,只見番兵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聲勢浩大,眾人都感到十分恐懼。呼延贊按劍說道:“兩國交戰,勝負的關鍵在於將領,而不在於士兵的多少。我看番兵雖然眾多,但他們急於速戰速決。明天與他們交鋒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必定能夠戰勝他們。”眾軍聽了,都領命而去。 第二天,呼延贊向皇帝請旨,與光州節度使王全節,分別率領前後軍出戰。戰旗展開,鼓聲響起,雙方擺開陣勢,兩陣對峙。
番將土金秀騎著馬率先衝了出來,指著宋將說道:“你們已經中了我們的計謀,為什麼不投降,以免一死呢?”呼延贊憤怒地喝道:“你這個臊狗奴,趕緊退下,還能留下一條小命;要是敢阻攔陛下的車駕,等我們的軍隊打到幽州,定將你們殺得片甲不留。”土金秀聽了,勃然大怒,躍馬揮刀,直取宋將。呼延贊舉起長槍,迎了上去。兩人激烈地戰鬥了四十多個回合,土金秀漸漸體力不支,撥轉馬頭逃跑。呼延贊趁機催動後軍,掩殺過去。
番將看到呼延贊策馬追來,迅速挽弓搭箭,“嗖”的一聲,一箭正好射中了呼延讚的坐騎。那匹馬吃痛,猛地一躥,呼延贊頓時被掀翻在地。王全節見狀,正要上前營救,卻見番兵如潮水般圍了上來,眨眼間就將呼延贊活捉了去。王全節不敢再戀戰,撥轉馬頭,奮力殺出一條血路,跑回了城中。 蕭天佐趁機從一旁發動攻擊,宋兵頓時大亂,被殺得大敗,死傷無數。王全節進宮拜見真宗皇帝,奏報道:“番兵人多勢眾,大將呼延贊已被他們捉去,臣戰敗而歸。”
真宗皇帝聽了,心中憂憤交加,不知如何是好。 八王見狀,趕忙說道:“如今事態緊急,陛下可再次派人向沿邊的帥臣請求救援。”真宗皇帝採納了八王的建議,親手寫下詔書,派遣使臣前往求援。 再說那番將活捉了呼延贊後,將他關進了檻車,準備派人押解到幽州。蕭天佐與土金秀、耶律慶等人分別從各個城門發起攻擊,宋軍上下驚恐萬分。 八王心急如焚,向真宗皇帝獻策道:“番人最懼怕的,就是楊家將。陛下可以效仿漢高祖白登之圍時的做法,從軍中挑選出勇猛健壯計程車兵,假扮成楊六使以及他部下的一十八員指揮使,在城頭上豎起楊家救援的旗號,讓這些假扮的人在城頭上騎馬巡視。番人見了,必定會以為楊家將前來救援,從而退兵。到時候,我軍乘勢殺出,就可以擺脫困境了。”真宗皇帝覺得此計可行,便下令軍中依計行事,讓士兵們都按照三關將帥的裝束打扮。
第二天清晨,天剛矇矇亮,城頭上高高地扯起了楊家救駕的旗號。番兵看到後,連忙將訊息報告到了軍中。土金秀大驚失色,說道:“楊六郎不是已經死了嗎,怎麼又來救駕了?”他急忙率領自已的部隊前來檢視。不一會兒,城頭上金鼓齊鳴,炮聲震天。那些假扮成嶽勝、孟良、焦贊等人計程車兵,在城頭上縱馬馳騁。番兵遠遠望去,無法分辨真假,頓時驚慌失措,齊聲叫嚷:“快走啊,不然就沒命了!”蕭天佐聽到士兵們的呼喊,也信以為真,急忙下令拆營撤退。 王全節與李明見狀,立刻開啟城門,率軍追擊。番兵們如驚弓之鳥,四散奔逃,隊伍混亂不堪,自相踐踏,死傷無數。宋軍一路追擊,直到數里之外才返回城中。
王欽得知此事後,惱羞成怒,說道:“這些北番人真是膽小如鼠!怎麼就這麼怕楊家將呢。”他急忙秘密派人將訊息報告給了番帥。蕭天佐聽到後,長嘆一聲:“假扮的楊家將就把我們嚇得不輕,要是真的楊家將來了,我們恐怕不戰就敗了。”但他心有不甘,又重新率領眾人包圍了過來,攻打更加猛烈。 城中計程車兵看到番兵又殺了回來,趕忙向真宗皇帝報告。真宗皇帝焦急地問道:“這個計策已經被識破了,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退敵呢?”八王無奈地說:“如今朝廷與外界音訊不通,誰又能抵擋得了北兵呢!要是沒有楊家將,我們也實在是無計可施了。”真宗皇帝懊悔地說:“後悔也來不及了!我打算親自率領眾將與番兵交戰,殺出重圍。”八王勸阻道:“北兵人多勢眾,陛下這樣做只會白白損失威風,根本無法突圍。現在只能緊守此城,等待救兵的到來。”
番兵一連圍困了二十多天,城中的情況越來越危急。真宗皇帝親自登上城樓,只見城外的北番騎兵密密麻麻,將城池圍得水洩不通。 八王再次進諫:“陛下要想擺脫困境,除非有楊六使前來,他若能來,消滅這些敵人就如同滾湯潑雪一般容易。”真宗皇帝問道:“到哪裡再去找楊六使呢?”八王又上奏說:“陛下可以頒佈赦書,在天下範圍內尋找他,說不定能找到楊六使的下落。”真宗皇帝沒有回應,默默地退回到府中,心中暗自思量:“八王的奏請有些可疑。”於是,他召來侍臣,詢問應對之策。 侍臣們紛紛上奏道:“關於楊六使的訊息,八王恐怕知道下落。陛下可以釋出赦書,派人到汝州去查探。”真宗皇帝同意了這個建議,問道:“誰願意帶著赦書前往汝州?”
王全節挺身而出,說道:“臣願意前往。”真宗皇帝將赦文交給了他。 第二天,李明護送王全節出城。城門開啟後,李明率先殺出,正好遇到番將耶律慶,經過一番激戰,李明將耶律慶擊敗。王全節趁機殺出重圍,朝著汝州的方向奔去。李明則退回城中,繼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