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楊延昭趕到宮門外,奮力敲擊登聞鼓,大聲呼喊著要面見聖上,傾訴冤情。守宮計程車兵隨即將他拿下,押送到提獄官那裡。提獄官詳細審問之後,便把楊延昭的狀紙呈奏給了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將狀紙鋪展在御案上,仔細閱讀起來: “訴冤枉人楊延昭,為毒謀深害、陷沒全軍、欺君誤國事:臣父楊業,生於太原,初入仕途於河東。深受先帝的看重,又承蒙皇上的招攬,臣父子一心矢志忠誠,甘願為國家效死。
近來,契丹侵犯邊境,兵臨瓜州,朝廷命潘仁美整軍防禦,蒙皇上敕令,臣父擔當衝鋒陷陣之職。此時正值陛下日夜操勞國事之際,也是邊臣盡心竭力之時。沒想到潘仁美心懷私怨,包藏禍心。他用計遣回保官,又寫信暗中挑釁敵人出戰。逼迫我父親的孤軍面臨絕境,假借皇命巧言令色。在狼牙村,雙方交戰,主帥潘仁美卻高坐營帳,談笑風生,不發一兵一卒前去支援。到了陳家谷,我軍箭矢用盡,體力不支,而番將的軍隊卻如烏雲般聚集,最終導致全軍覆沒。臣父楊業,在李陵碑下捐軀,這雖然是臣子盡節的本分。但臣弟楊延嗣,在西壁營中慘遭亂箭射殺,潘仁美如此行事,分明是公報私仇!他喪師辱國,親手毀掉國家的長城。還掩飾罪行,矇蔽聖聽,試圖堵塞言路。
他妄圖斬草除根,不放過我們楊家任何一人,派遣精兵在黃河設阻,阻攔臣進京。還巧言令色,呈上奏章迷惑陛下。 可憐臣父子八人,忠心為國,想要報答陛下的恩情,卻先被主帥陷害。臣如今孤身一人,漂泊無依,只能敲擊廷鼓訴說冤屈,乞求陛下開恩,明察秋毫。如果臣的父兄在天有靈,希望陛下能如日月般光明,拘拿惡人,斷清這樁冤情,讓九泉之下的人得以瞑目,臣即使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遺憾了。” 太宗皇帝看完狀紙,心中憤怒不已。這時,樞密院又呈上了潘仁美的表章,表章中稱楊業父子是因為邀功而導致戰事失利。
太宗皇帝看了奏表,沉思了許久,說道:“潘仁美說楊業有邀功之罪,楊延昭卻認為潘仁美有陷害之情,雙方各執一詞,到底誰輕誰重呢?”南臺御史黃玉上奏道:“朝廷之外的軍事事務,責任在於主帥。如果號令不能得以施行,又怎麼能辦好事情呢?如今楊業父子,違抗命令,邀功冒進,導致全軍覆沒,他們本就有罪;現在被番人所殺,卻反過來誣告主帥,這是在欺騙陛下啊。死去的人暫且不論,應當把楊延昭押出朝門,明正其罪,斬首示眾。”
其實黃玉本就是潘仁美的內兄,所以極力為他辯護。 這時,八王急忙出列上奏道:“楊業父子,對朝廷有功,先帝尚且以破格的待遇對待他們。如今被奸人所陷害,陛下怎能不為他們洗刷冤情呢?這件事臣早已有所瞭解。懇請陛下將潘仁美拘押到法司衙門,安排有職官員與楊延昭對質,審問清楚,再由陛下裁決。”太宗皇帝聽從了八王的奏請,當即敕令參知政事傅鼎臣,審理潘仁美一案。 傅鼎臣領命後,便開設衙府,將潘仁美、劉君其、秦昭慶、米教練等人全部拘押到堂下。傅鼎臣說道:“潘招討,往日我們同僚相處,如今這是君命在身,我也難以留情。如果真的違反了法律,就如實招認緣由,免得動用刑法,徒勞無益。”潘仁美說:“我承蒙君命,防禦遼兵。
他們父子自已錯失戰機,導致全軍覆沒,反而來誣陷我們。如果朝廷不查明詳情,就冤枉主帥,那以後誰還敢擔任這個職位呢?懇請大人明鑑,為我向皇上申明。”傅鼎臣聽後,半晌沒有說話,命令左右將這些人全部拘押到獄中,自已則退入後堂。 這時,忽然有人來報:“潘府的黃夫人派了使女前來,說有機密事要見大人。”傅鼎臣便讓將使女喚入後堂。使女跪在階下,說道:“夫人因為太師被參政大人審問,沒有什麼可以孝敬的,就薄奉黃金一百兩,玉帶一條。希望大人多多關照,日後必有重謝。”傅鼎臣本就是個貪圖錢財的人,見到這些財物,心中十分歡喜,便讓左右將東西收起,對使女說:“你回去告訴夫人,不必掛念,我自有分寸。”使女拜別後離開。
八王早就知道傅鼎臣貪財,擔心潘家會有人暗中打通關節,於是秘密派遣手下在傅府門口進行監視。當看到使女進入傅府後,手下立刻跑去稟報八王。八王隨即趕到,正好在府門外抓住了使女。八王手持金簡,進入後堂。傅鼎臣見到八王,嚇得臉色蒼白,連忙下階迎接。八王厲聲說道:“你身為朝廷的顯官,怎麼能私自接受潘府的賄賂,要害楊家呢?”傅鼎臣說:“下官絕無此事,殿下何出此言?”
八王便命令隨從將潘府的使女剝去衣物,在階下進行拷訊。使女抵賴不過,只得如實招供。八王憤怒地說:“傅參政,你還能強辯嗎?”傅鼎臣啞口無言,自已脫去冠帶,跪在階下請罪。 八王立即備好馬匹,入宮面見太宗皇帝,將此事奏明。太宗皇帝驚訝地說:“若不是愛卿有先見之明,朕險些被奸臣矇騙。”接著問道:“傅鼎臣該當何罪?”
八王說:“他私自受賄,雖然還未按照行賄人的意圖行事,但也觸犯了法律,應當被罷職為民。”太宗皇帝同意了八王的奏請,當即下旨,罷去傅鼎臣的官職,將他遣送回鄉。八王又上奏道:“西臺御史李濟,忠誠公正,可以審理潘仁美一案。”太宗皇帝應允,敕命李濟負責此案。 李濟領旨後,開設御史臺,端坐在堂上,左右軍尉威風凜凜,刑具一應俱全,看到的人無不心生畏懼。沒過多久,獄官將潘仁美、楊延昭等人押解到堂下,李濟審問了一遍。潘仁美極力推脫:“楊業是自已戰死的,與我們無關。”
李濟憤怒地說:“你身為主帥,戰敗而歸,反而用他自已戰死來抵賴。楊七郎有什麼罪,你要用亂箭射死他?而且傅參政因為你丟了前程。今天你最好老實招供,免得動用刑具。不然,休怪下官嚴酷。”潘仁美低頭不語。李濟喝令軍校,將劉君其、秦昭慶、米教練三人推到甬道,施以重刑拷打。三人忍受不住,只得將陷害楊業以及射死楊七郎的詳細經過,一一供認出來。 吏司將供詞呈上,李濟將審案記錄上奏,同時將犯人繼續監禁,等候皇帝的旨意發落。
李濟離開御史臺後,第二天,便將潘仁美等人的招供情況上奏給了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看完之後,勃然大怒,說道:“朕念及潘仁美是先帝的功臣,多次寬恕容忍他。如今他如此無視法律,若不依法嚴懲,又怎能激勵邊疆的將領們呢?”接著,太宗皇帝詢問八王:“應當如何處置他們?”八王上奏道:“潘仁美罪當斬首,陛下念及他與后妃的關係,可減輕二等刑罰,罷去官職,貶為平民。劉君其、秦昭慶、米教練等人,犯有同謀之罪,也應判處死刑,可減輕一等刑罰,發配到邊遠地區充軍。楊延昭有失職守,導致軍機失誤,應發配到指定的地方。
其餘人犯,按照聖旨進行發落。”太宗皇帝批准了八王的奏請,下旨讓李濟按照原擬定的處罰執行。 李濟領命後,在府中仔細複查了文案,除了將潘仁美罷黜為平民之外,劉君其被髮配到淄州充軍,秦昭慶被髮配到來州充軍,米教練被髮配到密州充軍,楊延昭則被髮配到鄭州。擬定好處罰後,李濟對劉君其等人施以杖刑,然後讓他們按照規定的日期出發。這之後的事情暫且按下不表。後人有《詠史詩》感慨道:“黨惡害人何所益?試看今日配君其。
皇天有眼應無誤,只在斯須與報遲。” 第二天,李濟將發配潘仁美等人的事情上奏給了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對侍臣說:“過去楊業父子多次立下奇功,沒想到卻為國家大事而死,朕心中十分難過,想要給予他們恩典以表彰其功績,你們覺得怎麼樣?”直學士寇準上奏道:“陛下念及功臣,以撫慰他們的後人,這是為社稷著想,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況且楊業父子忠誠勤勉,為國家盡心盡力,這是一般臣子難以做到的。如今楊家只有楊延昭一人在世,正應當給予優厚的撫卹,讓邊疆的將領們看到後有所感觸和激勵。”
太宗皇帝認可了寇準的建議,於是派遣使臣前往鄭州,將楊延昭召回。 這時,忽然有近臣奏報:武勝軍節度使趙普去世了。太宗皇帝聽聞後非常震驚和悲痛,對群臣說:“趙普能夠決斷大事,對國家盡忠職守,真是國家的棟樑之臣啊。”寇準說:“陛下說得對,我們這些人大多比不上他。”趙普向來性格深沉,剛毅果斷,雖然有時心胸不夠寬廣,但他能以天下事為已任。所以他在擔任宰相期間,只遵循正義行事,重視文化教育,減輕刑罰,減少賦稅,為後世立下了偉大的功績,他的功勞是非常大的。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的事務,但學問不多。
太祖曾勸他讀書,他從此手不釋卷,每次回到自已的府邸,就關上門開啟箱子,拿出書來整日誦讀。到了第二天處理政務時,他處事流暢自如。趙普去世後,家人開啟他的箱子檢視他讀的書,原來是《論語》二十篇。他曾對皇帝說:“臣有一部《論語》,用半部輔佐太祖平定天下,用半部輔佐陛下實現太平盛世。”趙普輔佐了兩朝皇帝,卻從未為自已的子弟謀取私利。 當時,宋太宗在位已經很久了,但還沒有冊立東宮太子。馮拯等人上疏,請求早日確定太子的人選。太宗皇帝看後大怒,將他們貶到了嶺南。從那以後,朝廷內外就沒有人敢再談論這件事了。 七王得知這個訊息後,秘密地與心腹王欽商議:“陛下年事已高,卻遲遲不肯冊立皇太子。
朝廷中進諫的大臣,都遭到了貶黜。莫非是因為八王的緣故,陛下想把天下歸還給他?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可就失望了。”王欽說:“殿下所說的,正合我意。主上看重先帝的遺言,很可能會把天下歸還給八王。如果不提前謀劃這件事,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七王問:“你有什麼好計策?”王欽說:“除非設法害死八殿下,否則大事難成。”七王說:“八殿下是陛下的心頭愛,怎麼能謀害他呢?”王欽說:“我有一計,不知殿下願不願意採納?”七王說:“你說說看。”王欽說:“可以召集技藝精巧的匠人進入內府,打造一把鴛鴦酒壺,這把壺能裝兩種不同的酒。等到春景時節,百花盛開的時候,特地邀請八王到後苑賞玩。讓廚師準備美食,侍官負責斟酒。
先在壺的外層藏好毒酒,內層放上美酒,八王飲酒時,不消半杯就會死於非命,這有什麼難的呢?”七王聽後,大喜道:“此計甚妙。事不宜遲,我們馬上行動。”於是派遣軍尉前往城西,召胡銀匠進入府中打造鴛鴦壺。 沒過幾天,鴛鴦壺就打造完成了,銀匠將壺獻給了七王。七王仔細檢視,這壺果然製作精巧,一般人很難察覺其中的奧秘。七王對王欽說:“器物已經準備好了,什麼時候動手呢?”王欽說:“殿下應該先把匠人殺掉,以滅口。”七王覺得有道理,於是賞賜給銀匠美酒,銀匠很快就醉倒了,七王讓左右將他丟進後苑的井中。王欽說:“殿下應當寫一封信送到八王府中邀請他,明天就可以實施這個計劃了。”七王於是派遣內官帶著書信前往八王府,書信中寫道:“弟元侃覺得春光明媚,花柳芬芳,正值朝廷政務閒暇之時,與兄長已經多日未見。
希望兄長能駕臨後苑,賞玩片刻,以慰藉我思念兄長的心情,同時也能一同欣賞這美好的春光。” 八王收到書信後,讓內官回覆:明天一定赴約。內官拜別八王,回去向七王覆命,告知八殿下答應赴約的事情。七王得到訊息後,吩咐廚師準備豐盛的筵宴。 第二天,八王來到七王府,七王親自到府門迎接。兩人進入堂中坐下,互相傾訴著兄弟之間的情誼。喝過三杯茶後,兩人來到後苑,只聽見樂工和歌女們演奏著美妙的絲竹樂曲。八王與七王分賓主相對而坐。七王笑著說:“兄弟之間的情誼,就是要同享喜樂。難得有如此美好的春光,今天特地與兄長歡聚,以慰藉我們心中的思念之情。”
八王說:“多謝兄弟的盛情邀請,我怎敢推辭呢?只是這幾天因為天氣變化,身體有些不適,腸胃也不太舒服。但兄弟情深,我還是來了,只是酒實在不敢喝。”七王說:“兄長就算不能多喝,也請開懷喝幾杯吧。”過了一會兒,廚師先端上了各種美食。七王讓侍官斟酒。侍官提起鴛鴦壺,先斟了一杯酒,放在八王面前。酒剛倒入酒杯,毒氣便衝了出來,八王身體還未痊癒,聞到這股酒氣,連忙捂住鼻子。忽然,筵席中一陣狂風颳來,吹倒了酒杯,酒灑在地上,竟然迸發出毫光。侍從們都面露懼色。八王起身,吩咐準備車駕,向七王告辭後,直接回府去了。
七王見計劃沒有成功,懊悔不已。王欽說:“殿下不必憂慮,八王不知道其中的緣由,想必也不會怪罪,我們再找機會謀劃吧。”七王心情鬱悶,十分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