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休哥等人,見宋軍已經撤退,一直想著要報遂城戰敗之仇,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他們常常派人前往汴京刺探訊息,派去的人回來稟報說,宋朝君臣每日都沉迷於賞玩作樂,盡情酣飲。耶律休哥聽到這個訊息後,進宮向蕭太后奏報:“臣之前出兵作戰沒有取得勝利,導致戰敗的罪責,實在是罪該萬死。而且臣身為武將,職責所在。最近聽說宋朝君臣放縱享樂,不理國政。如今我想率領軍隊直搗汴京,劃定兩國疆界,這樣才能報之前戰敗的恥辱。”蕭太后聽了他的奏報後,說道:“你連年出兵都沒有勝利而歸,宋朝的天下,不是那麼容易圖謀的,我們需要從長計議,慢慢謀劃進攻的策略。”
耶律沙上奏說:“機會難得,時間稍縱即逝。我們正應當趁著他們沒有防備,一舉進攻,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蕭太后見眾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便下旨:任命耶律休哥為監軍,耶律沙為先鋒,其他將士,都按照調遣行事。耶律休哥領旨後,當天就向蕭太后辭行,率領十萬精兵,從朔、雲等州出發,向宋朝進軍。 這個訊息傳到了汴京,太宗皇帝聽後大怒,說:“這些醜惡的羯奴竟然肆意在邊境挑起事端,朕要親自出徵,討伐他們。”
於是下詔告知眾人。宋琪等人上奏說:“遼軍侵犯邊境,我們的將領雲集,哪裡需要陛下親自冒著危險去作戰,從而有損陛下的威嚴呢?只需要派遣大將前去抵禦就足夠了。”太宗皇帝一時拿不定主意,張齊賢也極力陳說:“如果陛下再次御駕親征,那麼百姓又要承受勞苦,懇請陛下考慮這一點。”太宗皇帝最終同意了他們的奏請,於是任命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馬步軍水陸都部署,讓招討使潘仁美、呼延贊、高懷德作為他的副手,率領十五萬大軍,出征遼國。 曹彬等人領命後,分派各位將領,按時入宮向太宗皇帝辭行。
太宗皇帝囑咐他們說:“潘仁美先向雲州、朔州進軍,你們率領十萬大軍,大張旗鼓地聲稱要奪取幽州,但行軍要穩重緩慢,不能貪圖小利。遼軍聽說我們的大軍到來,必然會傾巢而出救援范陽,這樣他們就無暇顧及山後地區了。”曹彬等人領命退下。大軍離開汴京,潘仁美、楊業、高懷德率領三萬兵馬,從寰州進發;曹彬、呼延贊從新城進發。當時正值暮春時節,一路上可以看到:路邊的殘花隨著馬蹄飄落,原野中的飛絮點綴在行人的春衫上。 且說曹彬率領大軍,來到距離新城五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駐守新城的遼將賀斯,得知宋軍到來,立即率領騎兵出城迎戰。雙方擺開陣勢,曹彬盔甲整齊,精神抖擻,站在門旗之下,對遼將賀斯說:“我們的君主仁愛英明,英武不凡,正在統一天下,你們為什麼不趕快投降,為自已謀求富貴呢?”賀斯憤怒地說:“你們無緣無故侵犯我國邊境,有本事贏得我手中的刀,我才會投降!”曹彬回頭對各位將領說:“誰去把這個賊將擒來?”
一員將領應聲而出,正是呼延贊,他挺槍躍馬,直取賀斯。賀斯縱馬揮舞著大刀迎戰。雙方士兵吶喊助威,兩人交戰了三十多個回合,賀斯漸漸體力不支,撥轉馬頭就跑。呼延贊奮勇追擊,趕到近前,一槍刺中賀斯的後背,將他挑落馬下。遼兵見狀紛紛逃竄,曹彬指揮後軍,乘勢攻佔了新城。 第二天,宋軍向飛狐嶺進軍。飛狐嶺守將呂行德,得知宋軍已經到達,與招安使大鵬翼等人商議說:“宋軍勢力強大,我們難以抵擋,不如放下武器投降,這樣也能讓軍士們免受戰爭之苦。”大鵬翼等人說:“宋軍遠道而來,必然疲憊不堪,這正是我們打敗他們的好時機,怎麼能輕易就想到投降呢?”於是大鵬翼率領所部軍馬出城迎戰。遠遠地就看到宋軍鋪天蓋地而來。
大鵬翼命令軍士們穩住陣腳,他自已當先出馬,大罵宋軍:“你們這些貪心不足的傢伙,竟敢深入我們的境內,我定要殺得你們片甲不留!”宋陣中呼延贊挺槍而出,大鵬翼掄起大斧迎戰。兩匹馬交錯在一起,兩人激戰了五十多個回合,呼延贊假裝戰敗,退入陣中。大鵬翼拍馬追趕。呼延贊冷眼觀察,等他靠近,大喝一聲,大鵬翼措手不及,被呼延贊一把抓住,生擒於馬上。宋軍見狀,紛紛湧進,遼兵投降的不計其數。
曹彬下令將大鵬翼斬於城下,以此來震懾敵軍。 第二天,呂行德獻關投降。宋軍又攻下了飛狐嶺,一路長驅直入,來到了靈邱。駐守靈邱的遼將胡達,領兵迎戰。宋將呼延贊躍馬而出,厲聲喝道:“來將趕快下馬投降,還能免受殺戮;不然的話,就看看前日大鵬翼的下場!”胡達憤怒地說:“你這個猖狂的匹夫!我定要將你擒住,獻給我的君主!”說著就掄起大刀,直衝向宋陣。呼延贊舉槍相迎。兩人大戰了一百回合,難分勝負。
呼延贊心想:“這個賊將勇猛過人,必須用計才能取勝。”於是他勒轉馬頭,繞著陣跑了起來。胡達拍馬緊追不捨。轉過陣前,呼延贊放下長槍,抽出金鞭。等胡達的追騎剛一靠近,呼延贊圓睜雙眼,舉起金鞭,猛地朝他的腦袋砸去,只聽“啪”的一聲,胡達慘叫一聲,一命嗚呼,死在了鞭下。曹彬指揮軍隊乘勝追擊,遼兵大敗,宋軍趁機攻下了靈邱,還收降了五千遼兵,繳獲的牛馬和輜重不計其數。曹彬對呼延贊說:“最近的幾場戰鬥,將軍的功績最大,我實在是比不上啊。”呼延贊說:“這都是元帥的神機妙算,小將我有什麼功勞呢?”
曹彬對他的謙遜十分佩服。於是派人向太宗皇帝報捷。 太宗皇帝得知後,驚訝地說:“他們怎麼能進軍得如此迅速呢?”於是派遣使者前往靈邱,命令曹彬等待潘仁美的軍隊,等兩軍會合後再一同進軍,這樣才更有把握戰勝敵人。曹彬接到旨意後,正在猶豫思考之時,忽然有人來報:“潘招討的大軍已經從雄州出發,特意前來與元帥會合。”曹彬大喜,立即派遣騎兵前去迎接。第二天,潘仁美來到靈邱,與曹彬相見,他告訴曹彬,自已已經攻克了寰州、朔州等州,還招降了刺史趙彥章、節度副使趙希賢等十幾人。曹彬說:“這都是招討使您的戰功。
如今主上有旨,讓我們等軍隊會合後再一起進發,我們應當整頓兵馬,繼續前進。”潘仁美表示贊同,當天就率領軍隊,朝著涿州進發。 再說耶律休哥等人,將軍隊駐紮在雲州。聽說宋軍已經進軍到涿州,便下令全軍迅速前進,在涿州城南安營紮寨,與宋軍的營地僅僅相距五里。耶律休哥召來耶律沙,對他說:“宋軍深入我們的境內,長途跋涉,必然疲憊。你率領兩萬騎兵,在城南駐紮,堅守營壘。等他們的力量稍微耗盡,就派出精銳部隊襲擊他們。”耶律沙領命而去。耶律休哥又對華勝說:“你率領一萬步兵,在靈邱的險要之地駐紮,在樹林中設下埋伏,切斷宋軍的糧道。”
華勝也領命去執行。耶律休哥部署完畢後,晚上就派輕騎兵潛入宋營,劫掠那些零散弱小計程車兵,白天則讓精銳部隊展示強大的聲勢。 此時,曹彬督促各位將領在城下挑戰。遼兵卻堅守營壘,並不出戰。宋軍看到遼軍陣容精銳,也不敢輕易進攻。到了夜間,宋軍又不斷受到遼軍的騷擾,不得安寧。
就這樣一連駐紮了十幾天,軍中的糧餉供應不上了。派人去打探訊息,回報說:“最近糧草多次被遼兵劫掠,無法順利運到軍中。”曹彬大驚,與潘仁美等人商議說:“我們深入敵境,糧餉卻供應不上,如果被遼軍主帥得知,出兵襲擊我們,那我們就會自取滅亡。不如先撤圍,退到雄州,等運來了充足的糧餉,再商議進攻的計劃。”
潘仁美認同曹彬的說法,當即下令將軍隊撤回雄州,並派人前往汴京向太宗皇帝奏明情況,請求支援糧餉。太宗皇帝接到奏報後,大為震驚,說道:“哪有敵人就在眼前,反而撤軍去尋求糧餉支援的道理?這實在是太失策了!”他急忙派遣使者去阻止曹彬等人,命令他們率領軍隊沿著白溝河進軍。使者領命後,徑直前往雄州面見曹彬,傳達了皇帝的敕命。曹彬等人接到命令後,與各位將領商議進軍之事。潘仁美說:“賊軍氣勢正盛,而且我們對當地地理環境不熟悉,不如據守雄州等待時機,這才是上策。” 高懷德進諫說:“如果我們逗留不前,讓敵人知道我們糧食已盡,趁機發動襲擊,那才是真正的失策;不如先聲奪人,主動進軍,或許還能實現我們的目標。”曹彬見大家各執一詞,議論紛紛,無奈之下,只好下令:讓軍士們各自攜帶乾糧,繼續前進。
宋軍快要抵達涿州時,耶律休哥得知宋軍突然逼近,派人通知耶律沙等人,讓他們趁機出兵。又派遣耶律吶率領一萬兵馬,在巢林設下埋伏,等待敵軍到來。耶律休哥安排妥當後,親自與耶律奚底帶領精銳士卒,從歧溝關出兵迎戰。 將近中午時分,宋軍經過一天一夜的行軍,再加上正值炎熱的夏季,人馬都飢渴難耐。這時,恰好遇到耶律休哥的軍隊整齊地擺開陣勢,威勢逼人。宋軍將士們心中不免有些畏懼。南將高懷德首先出馬,大罵道:“遼賊,趕快投降,饒你一死!”耶律奚底被激怒,縱馬揮舞著大斧,直取高懷德。高懷德舉槍迎戰,兩匹馬交錯在一起,兩人激戰了五個回合,耶律奚底撥轉馬頭便跑,高懷德率領騎兵追擊。曹彬催動中軍繼續前進。耶律休哥上前迎戰,且戰且退。 宋軍進入關口後,忽然巢林方向傳來一聲炮響,耶律吶的伏兵一起殺出,將宋軍衝成了兩截。
曹彬大驚失色,掉轉馬頭就跑。遼軍萬箭齊發,曹彬所騎的戰馬被流箭射中,倒地不起。就在這危急關頭,呼延贊騎馬衝到,急切地喊道:“主將,快隨我殺出重圍!”呼延贊在前,曹彬在後,拼死殺出了重圍。 此時,耶律沙的軍隊從後面包抄,衝入潘仁美的陣營,將潘仁美圍困在核心地帶。高懷亮奮力抵抗,毫不退縮。呼延贊保護著曹彬回到本陣,看到南方殺氣沖天,對曹彬說:“一定是宋軍遭到了圍困,我前去救援!”說完便勒馬向前衝去。正好遇到潘仁美頭盔掉落,徒步逃來。呼延贊殺散追兵,保護著潘仁美返回。 高懷亮與耶律沙大戰,後面沒有接應的軍馬,被耶律沙追到關口,一刀斬殺。等到高懷德突圍趕來救援時,耶律休哥指揮遼兵追殺。
高懷德的戰袍被鮮血染紅,跟隨他的騎兵幾乎全部戰死。耶律吶的軍隊又趕到了,箭如雨下。高懷德手臂中了一箭,他拔出箭矢,不顧鮮血直流,繼續戰鬥,親手斬殺了數十名遼兵。他見形勢危急,料想自已難以逃脫,心想:“我身為宋朝大將,絕不能被敵兵羞辱。”於是在馬上自刎而亡。可憐高懷德兄弟二人,就這樣戰死沙場。靜軒讀史讀到這裡,有感而發,作詩道:“血戰當年報主志,斬堅入陣幾千重。英雄功績今何在?回首沉吟夕照中。” 高氏兄弟陣亡後,耶律休哥等人合兵一處,乘勢追擊宋軍。
此時又恰逢暴雨傾盆而下,宋軍隊伍大亂,不成行伍。呼延贊保護著曹彬、潘仁美等人,逃到馬河,聽到後軍傳來訊息:高懷德兄弟二人,都已戰死在陣中。曹彬等人悲痛不已。忽然,戰炮聲震天動地,耶律休哥的追兵殺了過來。曹彬不敢停留,連夜渡河而逃。遼兵追了上來,宋軍被殺死和溺死在河中的不計其數。耶律休哥等人見宋軍已經渡河逃走,便收軍回營。第二天,河中漂浮的屍體密密麻麻,河水都被堵塞得無法流動。
岐溝關下,宋軍丟棄的盔甲和輜重堆積如山。 曹彬等人退守新城,清點將士人數,發現折損了六萬多人,於是派人前往汴京上表請罪。太宗皇帝接到奏報後,大驚失色,說道:“這是我考慮事情不周全的過錯啊!”隨即下詔派遣使者,召曹彬班師回朝。使臣領旨後,來到新城宣佈了旨意。曹彬等人接到旨意,留下副將米信守衛新城,自已則率領大隊人馬返回汴京,入朝拜見太宗皇帝,跪在臺階下。太宗皇帝安慰他們說:“這次是因為不瞭解地勢,中了賊兵的算計。你們今後要以此為戒。”曹彬謝恩後退下。
太宗皇帝下詔,命令呼延贊屯守定州,田重進屯守靈邱,以防備遼兵再次入侵。呼延贊等人領命而去,暫且按下不表。曹彬因為此次出師無功,心情鬱悶,於是上表極力請求辭去兵權。太宗皇帝批准了他的奏請,下詔將他降為房州刺史。又追念高懷德的功勞,封他的兩個兒子高磷、高風為代州團練使。曹彬接到任命後,當天就前往房州赴任。從此閉門讀書,不再與外界人事往來。 耶律休哥大勝宋軍後,派人向蕭太后奏捷,並且請求再次舉兵南下。蕭太后接到戰報後非常高興,於是派遣使者前往涿州阻止他,傳旨說:“必須等到秋高氣爽、馬匹肥壯的時候,再進兵南下。”耶律休哥等人接到旨意後,便按兵不動。邊境的戰報傳到京城,朝廷得知遼兵駐紮在雲州,有再次進犯的打算。
太宗皇帝接到戰報後,與群臣商議抵禦的策略。八王進言說:“遼兵勢力猖獗。陛下只需敕令邊將修理戰具,根據時機進行剿捕,讓敵人疲於奔命,邊患自然就會平息。”太宗皇帝認為他說得有理,當即下詔傳達給附近的邊將。 一天,太宗皇帝坐在元殿上朝,與侍臣們商議說:“先帝在世的時候,曾在五臺山許下一個香願,至今尚未還願。臨終之際,囑託我親自前往五臺山還願。如今國事稍微安定,我準備前往還願,你們要為我安排好相關事宜。”旨意下達後,寇準上奏說:“先帝雖然有這個命令,但做事應當先急後緩,分清主次。近年來,我們與遼兵連年征戰,兵馬不得安寧。
而且五臺山實際上是遼國的邊界,耶律休哥在雲州、朔州等地擁兵自重,倘若陛下您的車駕一動,敵人得知訊息,趁機前來阻攔,到那時該怎麼辦呢?不如推遲幾年,等邊境安定的時候再去還願也不遲。此時實在不適合前往。”太宗皇帝聽後,半晌沒有回應。 潘仁美上奏說:“臣舉薦一個人,保證陛下前往五臺山萬無一失。”太宗皇帝問道:“你舉薦的是誰?”潘仁美說:“代州刺史楊業的長子楊淵平,此人文武雙全,敵人對他頗為畏懼。
如果讓他護送車駕前往,就如同泰山一樣安穩。”太宗皇帝聽後非常高興,於是下詔:任命楊淵平為護駕大將軍,帶領兩萬禁軍,前往五臺山。楊淵平接到旨意後,開始準備軍隊,等候出發。不久後,太宗皇帝的車駕離開汴京,三軍浩浩蕩蕩地朝著太原進發。當時正值初秋時節,只見:落葉蕭蕭,秋風乍起,讓人感到陣陣寒意;大雁哀鳴,聲音悲切,讓人心中湧起孤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