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偵察的騎兵將訊息傳回宋軍中,宋太祖聽後說道:“朕往年跟隨世宗攻打河東,未能取得勝利就返回了。如今他們又來救援,我們可以暫時撤軍,避開他們的銳氣。”潘仁美上奏說:“楊家的軍隊雖然勇猛,但他們的指揮並不統一。臣與各位將領可以用奇兵戰術戰勝他們,陛下不必為此擔憂。”宋太祖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下令出兵。 潘仁美與高懷德、党進、楊光美等人商議對策。高懷德說:“楊業的武藝在河東是出了名的。明天交戰時,可以讓蕭華打第一陣,趙嶷打第二陣,我和弟弟懷亮打第三陣,您監督大軍隨時接應,採用這種長圍戰術,一定能戰勝他們的軍隊。”

潘仁美聽後非常高興,立刻按照這個安排分派任務。 第二天黎明時分,戰鼓擂響三通後,蕭華率領軍隊前進,恰好與楊業的軍隊相遇。兩軍擺開陣勢對峙,蕭華手持長槍,勒住馬頭,高聲喊道:“北漢的將領們,趕快投降吧,以免遭受殺戮之苦;否則我們長驅直入,將河東踏為平地!”楊業手提大刀,縱馬跑出陣前,他的左邊是王貴,右邊是楊延昭,三人厲聲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死到臨頭了,還敢口出狂言!”楊業揮舞著大刀,催馬直取蕭華。蕭華舉槍迎戰。兩匹馬交錯在一起,沒打幾個回合,蕭華就被楊業一刀斬於馬下,宋軍大敗而逃。

楊業指揮左右計程車兵追擊,這時宋軍陣中又有一支部隊擺開陣勢,原來是趙嶷騎著馬,手持大斧,前來與楊業交鋒。兩人戰鬥了二十多個回合,趙嶷也被楊業一刀砍下,連人帶馬被劈成了四截。其餘的宋兵見狀,驚慌失措。 高懷德得知這個訊息後大驚失色,急忙與高懷亮率領一萬騎兵前來迎敵。澤州的趙遂聽說援軍到了,也開啟城門接應。楊業徑直殺入宋軍陣中。高懷德提槍迎戰。兩匹馬相交,兩人大戰了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楊業撥轉馬頭往回跑,高懷德催馬追擊。這時旁邊突然殺出楊延昭,截住高懷德,差點將他斬於馬下。幸好高懷亮拼死力戰,才將高懷德救回陣中。王貴趁機指揮軍隊掩殺,宋軍死傷無數。 高懷德率領軍隊回去見潘仁美,報告說楊業非常英勇,接連斬殺了兩員大將。潘仁美說:“看來我們要去和陛下商議一下,再製定對付楊家軍隊的計策。”

潘仁美將情況奏報給宋太祖,說:“我們的軍隊已經吃了一場敗仗,楊家的軍隊很難對付。”宋太祖感嘆道:“難道是天意不讓朕平定河東嗎?”隨即與各位將領商議撤軍的事情。楊光美進言說:“楊業的軍隊已經和趙遂的軍隊會合,聲勢大振。如果現在我們撤軍回去,萬一敵人追上來,我們的軍隊看到北漢軍隊如此強大,可能會不戰而潰,反而會被外人恥笑。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派人去和楊業講和,然後再撤軍,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宋太祖問:“誰可以作為使者前往呢?”楊光美說:“臣願意奉詔前往。”宋太祖答應了他的請求,立即讓文臣起草詔書,讓楊光美帶著詔書前往澤州去見楊業,傳達講和的意思。 楊業笑著說:“你們的君主削平了那麼多國家,可曾有過講和的先例?”楊光美厲聲說道:“我們的君主英明神武,繼承了大統,他的恩威施加於各個國家。最近征討那些叛逆的國家,就像泰山壓在危卵上一樣輕鬆,那些被征服後脖子上繫著繩子前來稱臣的人,數不勝數。如今陛下御駕親征河東,很快就能成功收復此地。只是陛下不忍心看到生靈塗炭,又因為將軍您的名望素來很高,所以不願意傷害您。況且中原還有眾多的謀臣勇將,他們的軍隊還沒有出動。如果他們聽說河東還沒有被攻下,陛下的車駕被困在這裡,一旦被激怒,一起前來,你們晉陽還能保得住嗎?將軍您又能保證常勝不敗嗎?”

楊業被楊光美這一番話說得無言以對。王貴也在一旁勸說道:“機會難得,將軍可以答應他們的提議。如果激怒了宋人,對河東可沒有好處。”楊業於是回覆使者說:“你回去奏明宋君,我馬上就帶領軍隊回去。” 楊光美告辭後,又前往其他營地去見趙遂,把講和的緣由告訴了他。趙遂高興地說:“宋君是我們尊崇的君主。既然有通好的意思,我怎麼敢不答應呢?”楊光美辭別趙遂,回去見宋太祖,奏報了對方答應講和的事情。宋太祖非常高興,於是下詔撤軍。 當時軍中也因為糧草耗盡,士兵們聽到撤軍的命令,無不歡欣喜悅。 第二天,宋太祖的車駕從潞州撤軍,行軍到太行山時駐紮下來。有小卒將訊息報告到山寨中,說宋太祖攻打河東,失利後返回。

呼延贊聽後非常高興,與李建忠商議說:“我與河東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今應該下山攔住宋太祖的車駕,向他們索要三千副衣甲,三千張弓弩,讓我們的人用來演習。等陛下再次攻打河東時,我願意充當先鋒,為大宋建功立業,這難道不比當賊寇強嗎?”李建忠覺得他說得有道理,立刻給了他五千人馬。呼延贊披掛整齊,帶領著人馬來到山下,排開陣勢,擋住了去路。 偵察兵將訊息報告到宋軍中:“前面有賊寇擋住了去路。”前鋒副將潘昭亮騎馬而出,大聲問道:“誰敢擋住陛下的車駕?”呼延贊回答道:“我擋住聖駕,不為別的,只求陛下留下三千副衣甲,三千張弓弩,讓小將在寨中演習。等聖主再次攻打河東時,我願意充當先鋒,去攻破仇敵的邦國。”

潘昭亮怒罵道:“中原有的是英雄豪傑,要你這個無名草寇有什麼用?趕快退去,還能留你一條性命;不然,就把你擒住獻給陛下。”呼延贊說:“你要是贏得了我手中的長槍,我就放車駕過去。”潘昭亮被激怒,挺槍躍馬,直取呼延贊。呼延贊舉槍迎戰。兩人交手兩個回合,呼延贊抽出鋼鞭,將潘昭亮打死在馬下。前軍將訊息報告到中軍,楊延漢提刀出馬來戰呼延贊。呼延贊假裝後退幾步,放楊延漢殺進。沒打幾個回合,呼延贊就將楊延漢擒於馬上,命令手下將他押解到寨中。 潘仁美聽說自已的兒子潘昭亮被呼延贊所殺,正在憂慮。

這時党進進見說:“前面有賊兵阻路,殺傷了很多官軍,您怎麼能高枕無憂呢?倘若陛下知道了,我們該如何回答?”潘仁美說:“我正在思考對策,只是還沒有想出來。”党進說:“我願意帶領軍隊去迎戰他們。”潘仁美說:“太尉如果肯出力,那是朝廷的幸運。”党進立即披掛上馬,跑出陣前,大聲喝道:“你這個不知死活的傢伙!難道不知道陛下的車駕在這裡嗎,還敢來尋死?”呼延贊說:“小將我並不是要攔截聖駕,只是想為朝廷盡忠而已。衣甲和弓弩都是小事,陛下為什麼要吝嗇不給,從而引發這場爭鬥呢?”

党進大怒,揮舞著大刀直取呼延贊。 呼延贊舉槍迎戰。兩人大戰了數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呼延贊假裝戰敗,跑回本陣。党進催馬追擊,舉起鋼刀,劈頭就砍。呼延贊回身閃過,抓住槍梢,用力一卷,將党進拖翻下馬。眾嘍囉一起上前,將党進捉住。呼延贊也命令將党進押解上山。宋軍中的高懷德聽到這個訊息後,大驚失色,說道:“這地方怎麼會有如此厲害的將領?”

高懷德聽聞訊息後,立刻策馬奔出陣前,與呼延贊展開了激烈的交戰。兩人你來我往,大戰了五十多個回合,依舊難分勝負。此時,一旁的騎校將這一情況稟報給了宋太祖。宋太祖親自率領著侍衛兵來到陣前,只見兩位虎將正激烈地拼殺,難解難分。 宋太祖見狀,便讓楊光美前去傳達旨意。楊光美騎著馬來到陣前,高聲喊道:“兩位將軍暫且停手,聖上有旨意傳達。”高懷德聽到後,便勒住了馬韁,呼延贊也退回到門旗下站立。 楊光美看向呼延贊,問道:“將軍阻攔聖駕,有什麼想法不妨說來聽聽?”呼延贊恭敬地回答道:“我聽說宋師征討河東,暫時失利後回軍。小將我願意向陛下借三千副衣甲,三千張弓弩,帶回寨中,用來招募壯士進行演習訓練。

等陛下再次出征河東時,我願充當先鋒,去攻破強敵。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絕無其他不良企圖。” 楊光美聽完後,說道:“將軍請稍作等待,我這就去奏明聖上,再做商議。”隨後,楊光美回到軍中,將前軍被阻的緣由詳細地奏報給了宋太祖。 宋太祖聽後,說道:“我堂堂大宋,又怎會吝惜這三千副衣甲和弓弩呢?如果他真的能夠為國立功,就算是賜予他爵祿也在所不惜。”於是,宋太祖立即命令軍政司搬來三千副精細的衣甲,三千張堅實的弓弩,交給楊光美,讓他轉交給呼延贊。 楊光美領命後,再次來到陣前,派遣軍校將衣甲和弓弩送到了呼延讚的陣中。呼延贊見此,滿心歡喜,連忙拜謝領命。之後,他帶領著人馬返回山寨,將這件事的經過詳細地告知了李建忠。

李建忠聽後,說道:“既然聖上已經恩准賜予衣甲和弓弩,我們就應當送回擒獲的將領,並親自到聖駕前謝恩請罪。”呼延贊覺得李建忠說得在理,便將楊延漢和党太尉請入帳中相見。 呼延贊滿臉歉意地說道:“剛才多有冒犯將軍,還望您千萬饒恕。”党進感慨道:“這是我們自已沒能理解勇士的心意,才會被擒受辱,實在是慚愧,又怎麼會怪你呢?”呼延贊隨即命人設下酒宴,熱情款待他們。 李建忠讓手下取出二十兩黃金,對楊延漢說道:“剛才衝撞了二位,這區區黃金就當作壓驚之禮。還請您帶我們到聖駕前,讓我們見主上一面,即便死了也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党進推辭道:“如果接受了勇士的禮物,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天子呢?”

他堅決不肯接受,隨後便帶著李建忠和呼延贊來到宋太祖的駕前。 三人行了大禮後,党進向宋太祖奏明瞭呼延讚的身世和事情的來龍去脈。他還說道:“這二人都一心想要為陛下盡忠,懇請陛下給予嘉獎。” 宋太祖點頭說道:“朕此次出征的諸多任命,尚未隨軍宣佈。暫且先封李建忠為保康軍團練使,呼延贊為團練副使。等朕回到汴京之後,會立即派遣使者宣召你們。”李建忠和呼延贊謝恩之後,便回到山寨,等候朝廷的宣召,此後暫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