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北漢的局勢如風雨中的小舟,飄搖不定。北漢主劉鈞聽聞大宋已經平定了周邊的各個藩鎮,心中頓時湧起一股不安。他召叢集臣,神色凝重地說道:“我們的先君與後周乃是世代仇敵,而如今的宋主,野心更是不小。現在他已經削平了眾多國家,又怎會容忍我獨自稱霸這一方土地呢?”
這時,諫議大夫呼延廷站了出來,神色誠懇地進奏道:“陛下,我聽聞宋君是一位英武之主,周邊諸國都已紛紛歸降。咱們如今僅據有這小小的一隅之地,況且兵力微弱,將領也不多,又怎能與大宋抗衡呢?依臣之見,不如修書一封,向大宋納貢稱臣,這樣或許還能避免百姓遭受戰火之苦,也能確保河東地區的安寧啊。”劉鈞聽了,心中猶豫不決,一時拿不定主意。 就在這時,樞密副使歐陽昉突然向前一步,大聲說道:“陛下,呼延廷這是與宋朝暗中勾結,所以才勸陛下納降!晉陽可是地勢險要、風景優美的形勝之地,許多帝王都是從這裡興起的。
太平無事的時候,我們可以徵調百姓守衛城池;一旦有緊急情況,就可以拿起武器作戰,這局勢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何必輕易向他人低頭呢?我懇請陛下斬殺呼延廷,以正國法。倘若宋朝軍隊真的來討伐,臣願意獨自承擔抵抗的重任!”劉鈞聽了歐陽昉的話,覺得有理,便應允了他的奏請,下令將呼延廷押出去斬首。 關鍵時刻,國舅趙遂急忙站出來極力勸阻:“陛下,呼延廷的言論,那是忠誠的諫言啊,怎麼會有與宋朝勾結的道理呢?如果主公您輕易斬殺了他,一旦讓宋君知道了,那他就有了征討我們的藉口了。
要是實在不想用他,也只宜罷去他的官職,讓他迴歸故里,這樣還能保全君臣之間的情義啊。”劉鈞覺得趙遂說得在理,便改變了主意,下令削去呼延廷的官職,讓他罷歸田裡。 呼延廷謝過恩後,便退了下去。當天就急忙收拾行裝,帶著家眷朝著絳州的方向而去。可歐陽昉卻仍不罷休,他對呼延廷恨之入骨,一心想要置他於死地。於是,他喚來自已的親信張青和李得,低聲說道:“你們二人帶領幾百名精銳士兵,悄悄地去追趕呼延廷,找到他們的落腳之處,將他們全部殺掉,回來我必有重賞。”張青和李得領命後,立刻帶著士兵,風風火火地追趕呼延廷去了。
呼延廷一行人日夜兼程,來到了石山驛。此時天色已晚,大家都疲憊不堪,便停下腳步,歇下了鞍馬。當晚,呼延廷與夫人相對而坐,一邊飲酒,一邊感慨自已的不幸遭遇。就在將近二更的時候,突然聽到驛館外面喊聲大作,無數的火炬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有人驚慌失措地跑來報告:“不好了,有劫賊來了!”呼延廷大驚失色,急忙讓家人趕緊逃命。 就在這時,張青和李得帶著士兵衝進了驛館。他們如同凶神惡煞一般,將呼延廷一家老小全部殺害,還搶走了所有的財寶,隨後便揚長而去。當時,呼延廷的隨從們也都各自逃命去了。
只有他的妾室劉氏,緊緊抱著年幼的兒子,慌亂之中躲進了廁所,這才僥倖保住了性命。 到了四更時分,劉氏看著眼前的慘狀,悲嘆道:“誰能想到我們家會遭遇如此劫難,如今我和孩子無依無靠,可該怎麼辦啊?”說著,她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就在這時,突然聽到身後有人問道:“小娘子,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啊?”劉氏在微弱的星光下,淚眼模糊地看去,只見一個人慢慢走近。那人又問道:“你是哪家的女子,怎麼會獨自在這裡?” 劉氏抽泣著說道:“我是本國諫議大夫呼延廷的妾室,我們正要回歸鄉里,沒想到在這裡遭遇了強人搶劫,他們將我家所有人都殺害了,只留下我和孩子,躲在這裡,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希望您能可憐可憐我們。”
那人聽了,心中憤怒不已,長嘆一聲說道:“我乃河東府兩院領給,名叫吳旺。剛剛我聽說殺害你家主人的,正是歐陽昉的親信張青和李得,他們假扮成了強人。你趕緊抱著孩子逃走吧,不然性命難保啊。”說完,便匆匆離去了。 劉氏正心慌意亂的時候,突然又聽到驛館外面喊聲四起,又有一夥強人闖了進來。他們看到劉氏,便將她抓住,帶到了首領馬忠面前。馬忠問道:“你是哪裡的女子,為什麼抱著個孩子在這裡?”劉氏哭訴道:“我含冤負屈啊……”接著,便將自已一家被害的經過,詳細地說了一遍。
馬忠聽後,說道:“剛才巡夜的人來報告,說驛館裡有官宦人家被劫,我們正打算來分些金寶,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苦事。你要是願意跟我回莊上,我撫養你的孩子長大,為你報這個冤仇,你可願意?”劉氏毫不猶豫地說道:“我有如此大的冤仇,又怎會顧惜自已的性命呢?我願意跟隨大王而去。”馬忠便帶著劉氏,回到了自已的莊上。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馬忠將劉氏安頓在莊裡,自已則帶著手下又返回山寨去了。劉氏偷偷派人去驛館中,收殮了主人呼延廷的屍首,將他埋葬在一處。從那以後,劉氏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為夫報仇,好好撫養孩子長大。 時光飛逝,轉眼間將近七年過去了,孩子已經長大成人。馬忠給他取了個名字叫福郎,還送他去師從先生學習學業。
這孩子生得面如鐵色,眼睛如同紅色的圓環,容貌和唐朝的尉遲敬德有幾分相似。他不僅讀書勤奮,閒暇的時候還喜歡研習兵法。等到十四五歲的時候,他騎馬射箭,武藝高強,精通各種技藝。他使用一條渾鐵槍,在戰場上神出鬼沒,令人畏懼。 馬忠看到他如此英勇,心中十分歡喜,便給他改名為馬贊。有一天,馬贊跟著馬忠出了莊外,看到一群腳伕扛著一塊大石碑走了過來。石碑上寫著“上柱國歐陽昉”幾個大字。馬忠看到這幾個字,頓時憤怒得臉色都變了。馬贊問道:“大人,您看到這塊石碑,為什麼如此生氣呢?”馬忠說道:“看到歐陽昉這個名字,我心裡就十分難受。這個人在十五年前,害死了呼延廷一家。我聽說呼延廷還有個兒子活在世上,要是我能見到他,一定會和他一起去報仇的。”馬贊聽了,憤怒地說道:“可惜我不是呼延廷的兒子,不然的話,我立刻就去報仇。”
馬忠說道:“這件事你母親知道得更詳細,你可以回去問問她。” 馬贊回到莊裡,見到母親劉氏,便詢問歐陽昉害呼延廷一家的事情。劉氏聽了,頓時嗚咽著流下了眼淚,說道:“我心中含著這冤恨,到如今已經十五年了。你其實就是呼延廷的兒子,馬忠只是撫養你的人啊。”馬贊聽了這話,頓時覺得天旋地轉,一下子昏死了過去。馬忠正好走進來,急忙將他救醒。馬贊哭著說道:“孩兒今日就辭別父母,去報這個冤仇。”馬忠說道:“他是河東的權臣,手下有眾多的軍士,你怎麼能輕易接近他呢?必須要想出一個計策才行。
從今後,你就稱我為叔叔吧。”馬贊拜謝道:“叔叔,您有什麼計策,快教教我吧,我永遠不會忘記您的恩情!” 馬忠正在思考的時候,突然有人來報,說耿忠前來拜訪。馬忠立刻出去迎接。兩人走進莊裡,坐定之後,馬忠讓馬贊過來相見。耿忠問道:“這位是誰?”馬忠說道:“這是我的義子馬贊。”接著,馬忠便問耿忠前來的原因。耿忠說道:“我剛剛和一群強人爭鬥,得到了一匹好馬,名叫‘烏龍馬’。
我正打算把它送到河東,賣給歐陽丞相,路過兄長的莊上,特來拜訪。”馬忠說道:“既然賢弟有這麼一匹好馬,不如就賣給我的兒子吧,這樣還能從中想出一些辦法來。”耿忠說道:“我和兄長,雖然是結拜兄弟,但情誼勝過親兄弟,你的兒子就是我的侄子,這匹馬我就當作禮物送給他了。”馬忠聽了,非常高興,於是便準備了豐盛的酒菜來招待耿忠。
在宴席上,馬忠向耿忠說起了呼延廷一家慘遭歐陽昉毒手的悲慘往事,還告知耿忠眼前的馬贊正是呼延廷的親生兒子,如今一心想要報仇雪恨,卻苦於沒有良策。耿忠聽後,滿臉義憤,激動地說道:“兄長不必擔憂,我有一計,定能除掉歐陽昉。”馬忠眼睛一亮,急切地問道:“賢弟究竟有何妙計?快給我說說。” 耿忠示意馬贊靠近,然後鄭重地對他說:“你如今就把這匹‘烏龍馬’送到歐陽昉的府上,當作拜見他的禮物。他得到這匹好馬,必定會問你想要什麼官職,你就說不願為官,只願意跟隨他養馬。他見你如此,必定會滿心歡喜地收留你。
到時候,你尋得合適的機會,就可以動手殺了他,這樣大仇就能得報了。”馬贊聽後,對耿忠拜謝,將此計牢記在心。 當天宴席結束,耿忠便告辭回到了山寨。第二天,馬贊向馬忠和劉氏拜別,跨上“烏龍馬”,踏上了前往河東的征程。後人有詩稱讚他的英勇無畏:“豪毅英雄膽氣粗,軒昂人物世間無。此行必定冤能報,方表男兒大丈夫。” 且說呼延贊(此時他名為馬贊)離開了馬家莊,徑直前往河東,四處打聽歐陽昉的府邸。找到後,他讓下人進去通報:“府門外有一位壯士,牽著一匹良馬,想要獻給相公。”歐陽昉聽聞,立刻吩咐將人喚進來。呼延贊來到臺階下,雙膝跪地,恭敬地說道:“小人最近購得一匹駿馬,特意前來獻給相公,作為進見之禮。”
歐陽昉問道:“你是哪裡人氏?”呼延贊回答:“小人祖居馬家莊,姓馬名贊。”歐陽昉又問:“這匹馬價值多少?”呼延贊答道:“此馬價值連城。”歐陽昉心想,這人送如此貴重的馬,必定是想謀個一官半職,於是便讓左右的人去詢問。呼延贊說道:“小人不願為官,只願服侍相公一年半載,能在相公身邊,也算是有了名分。” 歐陽昉見呼延贊儀表堂堂,氣宇不凡,又送了這麼好的馬,心裡十分高興,當下就把他留在身邊做了使喚的下人。呼延贊一心想要報仇,便想盡辦法討好歐陽昉,事事都做得盡善盡美,很快就贏得了歐陽昉的歡心。 開室七年八月的中秋佳節,歐陽昉與夫人在後園的涼亭上飲酒賞月,共度良宵。那中秋的美景,恰似蘇子瞻《水調歌頭》中所描繪的那般:“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歐陽昉喝了不少酒,已有醉意,在隨從的攙扶下,走進了書院,靠在几案上坐著。呼延贊跟隨在他身後,心中暗自思量:“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正準備拔出短刀,忽然窗外有人提著燈籠走進了院子,原來是管家前來請歐陽昉去休息。呼延贊只好將刀藏回鞘中,暗自嘆息道:“這賊人的命還挺硬,看來只能再找機會了。” 再說國舅趙遂,他覺得歐陽昉獨攬大權太久,擔心會引發戰事。
有一天,他向劉鈞進諫道:“歐陽昉有擅自殺人的罪名,陛下如果不早點除掉他,恐怕會留下大禍患啊。”與此同時,將領丁貴等人也紛紛上書,極力彈劾歐陽昉的罪行。劉鈞聽後,便下令免去了歐陽昉丞相的職務,改任他為團練使。歐陽昉覺得自已與趙遂同列是一種恥辱,於是上書請求告老還鄉。劉鈞批准了他的請求。 歐陽昉當天就收拾好行李,帶著隨從離開了晉陽,前往鄆州。沒花多少時間,他們就到了鄆州的家中,親朋好友們都前來道賀,歐陽昉每日都擺下酒席,熱情款待眾人。 九月九日,是歐陽昉的生日,他在家裡大擺筵席,與夫人盡情暢飲。呼延贊獨自待在外房,覺得十分無聊。將近二更時分,他走出房間,在庭院中閒逛。
只見月光皎潔,如同白晝一般,西風輕輕拂過臉龐。呼延贊仰望著天空,長嘆一聲:“我本是為父母報仇而來,卻一直未能如願,難道蒼天就不會可憐可憐我嗎?”說罷,他不禁流下了眼淚,回到房中,躺臥在床上。 忽然,窗前颳起一陣怪風,呼延贊在睡夢中看到許多渾身是血的人,他們走上前來,抱住呼延贊說道:“你的父親被歐陽昉所害,今天正是你報仇的好時機啊。”呼延贊猛地驚醒,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夢。 他還在疑惑之際,隨從前來叫道:“馬提轄,相公有事找你。”呼延贊藏好利刃,走進書院,看到歐陽昉正躺在床上。
歐陽昉說道:“我喝了幾杯酒,宿醉未醒,你就在我身邊好好服侍著。”呼延贊答應了下來,心中暗自想道:“這賊人的死期到了!” 大約到了四更時分,呼延贊走出院子,見四周一片寂靜,心中的怒火頓時燃燒起來,惡念陡生。他從腰間取出寒光閃閃、殺氣騰騰的尖刀,再次走進書院,一把抓住歐陽昉,大聲喝道:“你還記得呼延廷的兒子嗎?”歐陽昉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哀求道:“饒我一命,我所有的家產都給你。”話還沒說完,呼延贊手起刀落,利刃刺入了他的咽喉。歐陽昉劇痛難忍,卻發不出聲音,一命嗚呼,歸了陰府。 呼延贊殺了歐陽昉後,徑直走進內室,將歐陽昉的夫人以及四十多名至親男女全部斬殺。靜軒有一首詠史詩寫道:“氣概凌雲孰可加?懷冤必雪震中華。全家竟殺伸深恨,始信皇天報不差。” 呼延贊殺完人後,來到庭院中,只見一位老婦人跪在臺階下,哭著求道:“求求你饒我一命。”呼延贊說道:“此事與你無關,你快去把金寶收拾好給我。”
老婦人趕緊進房,將綢緞、金銀等財物裝了滿滿一車,交給了呼延贊。 呼延贊臨行前,用鮮血在門上寫下了四句詩:“志氣昂昂射鬥牛,胸中舊恨一時休。分明殺卻歐陽昉,反作河東切齒仇。” 呼延贊寫好後,騎上“烏龍馬”,帶著金寶,連夜趕回了家,見到了母親劉氏,將自已殺死歐陽昉一家四十餘口,還奪得金帛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劉氏聽後,滿心歡喜。 第二天,呼延贊去見馬忠,馬忠問道:“仇報了嗎?”呼延贊答道:“託叔叔的福,我把歐陽昉一家老小都殺了,臨走時還在門上留了四句詩。”馬忠忙問:“寫的什麼詩?”呼延贊便把那四句詩告訴了他。馬忠聽後,大驚失色,說道:“要是漢主知道了這件事,我們家就會有滅族之禍!你趕緊收拾好盤纏,前往賀蘭山,投奔耿忠、耿亮兩位叔叔,躲避災禍。”呼延贊聽從了馬忠的吩咐,當天就拜別了父母,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