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四方同心
穿越大唐我成為地主家的兒子 逸夢番茄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初冬時節,趙家工坊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各地分坊的年度技術交流會。這是檢驗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成果的關鍵時刻。
玻璃工坊展區,來自北方的工匠展示了他們的創新:
\"我們根據當地氣候特點,改良了窯爐結構,\"一位年輕工匠介紹道,\"增加了保溫層,最佳化了通風系統。現在即使在嚴寒天氣,也能保持穩定生產。\"
明理仔細檢查著窯爐圖紙:\"很好!這種改良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還降低了燃料消耗。這正是我們提倡的因地制宜。\"
南方分坊則帶來了新型玻璃配方:\"我們利用當地特有的礦物,研製出了一種防潮玻璃。特別適合潮溼地區使用。\"
陶瓷區同樣碩果累累。小翠正在評估各地的新產品:
\"這套茶具很有特色,\"她拿起一件作品說,\"釉色均勻,器型實用,最難得的是把當地特色融入了設計。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西部分坊的代表介紹:\"是的,我們改良了釉料配方,加入了當地的特殊礦物。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增加了瓷器的耐用性。\"
造紙工坊裡,趙空正在檢查各地送來的紙樣:
\"很有進步,\"他欣慰地說,\"每個地方都根據當地原料特點,開發出了獨特的造紙工藝。這些竹紙、草紙都很有特色。\"
一位老師傅補充:\"最重要的是,我們培養了一批本地工匠。他們已經能獨立改良工藝了。\"
機械展區最為熱鬧。各地帶來了適合本地使用的改良農具:
\"這是我們為山區設計的新型水力器具,\"一個年輕工匠介紹,\"結構簡單,維護方便,特別適合山區使用。已經在周邊村子推廣開了。\"
明理讚許道:\"這才是真正的技術創新。不是簡單照搬,而是要根據實際需求來改進。\"
午後,在工坊大院舉行了總結會。趙空欣慰地說:
\"看到各地都有了自已的技術特色,這證明我們的培養方向是對的。技術要紮根,關鍵是要培養本地人才。\"
明理補充:\"是啊,每個地方都有自已的特點和需求。我們要做的,是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輸出技術。\"
小翠則強調:\"別忘了我們的初心。技術創新的目的,是為了讓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好。這一點各地都做得很好。\"
晚上,一家人在書房規劃未來。明理提出:
\"我想建立一個技術交流網路,讓各地的經驗能夠互相借鑑。這樣可以避免重複摸索,加快技術進步。\"
趙空點頭:\"好主意。技術創新不是一家之事,而是要集眾人之智。只有這樣,才能讓工匠精神在各地開花結果。\"
夜深了,工坊裡還亮著燈。各地的工匠們正在交流經驗,有的在討論玻璃配方,有的在研究陶瓷釉料,有的在改進造紙工藝,有的在設計新機械。
這就是趙家工坊的力量:四方同心,共同進步。他們深知,真正的技術創新,需要千千萬萬工匠的智慧和汗水,需要各地因地制宜的實踐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