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匠心築基
穿越大唐我成為地主家的兒子 逸夢番茄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深秋時節,趙家工坊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四大工藝的進階培訓班同時開課。這是工坊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人才培養行動。
玻璃工坊的教學區,明理正在講解最新的製造工藝:
\"玻璃製造的核心在於三個環節,\"他在黑板上畫出工序圖,\"首先是原料配比,這決定了玻璃的基本性質。其次是熔制控溫,這關係到玻璃的質量。最後是成型技術,這影響成品的精度。\"
他指著新改良的窯爐繼續說:\"看這個溫控裝置,我們增加了三道調節閥。第一道控制主火力,第二道調節氣流分佈,第三道平衡各區溫度。這樣可以保證玻璃熔化均勻,沒有氣泡。\"
陶瓷區那邊,小翠在指導高階釉料的調配:
\"配釉如同作畫,\"她一邊調配一邊解釋,\"要考慮原料特性、燒製溫度和冷卻時間。這些都會影響釉面效果。我們最新研發的低溫釉,既保持了傳統美感,又大大節省了燃料。\"
一位女學徒提問:\"師母,我們村的瓷土和這裡不太一樣,該如何調整配方?\"
\"好問題!\"小翠讚許道,\"這正是我要教你們的。每個地方的原料都有特點,要學會因地制宜,開發適合本地的配方。\"
造紙工坊裡,趙空正帶領學徒們改進打漿技術:
\"紙張品質的關鍵在於纖維,\"他指著顯微鏡下的樣本說,\"要讓纖維分佈均勻,長度適中。我們改良的打漿機就是為此設計的。\"
他演示著新裝置的操作:\"注意觀察漿料的狀態,手感要像豆腐腦一樣細膩。這需要大量練習才能掌握。\"
機械作坊最為熱鬧。這裡不僅有基礎機械原理的教學,還有實際操作訓練:
\"機械設計要遵循三個原則,\"明理對學徒們說,\"實用性、可靠性和維護性。再精密的機器,如果農民用不了、修不好,那也沒有意義。\"
他拿起一個模型:\"比如這個水力碾磨,我們簡化了結構,增加了防護,所有零件都用常見材料。這樣既保證了效率,又便於維護。\"
午後,在工坊大院舉行了教學研討會。趙空強調:
\"技術培訓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讓學徒們懂得原理,學會創新,最終能解決實際問題。\"
明理補充道:\"每個工種都要建立完整的培訓體系,從基礎理論到實踐操作,從技術要點到創新思維,都要有明確的標準。\"
小翠則特別提到:\"別忘了培養工匠精神。技藝再精湛,如果沒有追求完美的心,那也不是真正的工匠。\"
晚上,一家人在書房總結經驗。明理說:
\"我發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師徒結對'。讓有經驗的工匠帶新學徒,既能傳授技藝,又能培養品性。\"
趙空點頭:\"對,這就是我們工坊的傳統。技術是要傳承的,更重要的是傳承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夜深了,各個工坊還亮著燈。有的在練習玻璃配方,有的在除錯釉料,有的在改進造紙工藝,有的在設計新機械。
這就是趙家工坊的根基:紮實的技術培訓,執著的工匠精神。他們深知,只有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工匠,才能讓技術創新生生不息,讓工匠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