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烈士死訊痛煞親人,走投無路重返故里
穿越抗倭,張三峰帶著空間來幫忙 靜聽花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楊富貴衝過去,卻扶了個空。張三峰比他更快,只差一點點,李氏就會頭破血流。
“富貴!老頭子!”李氏眼一翻,昏了過去。
長期挨餓受凍,李氏的身體已經非常疲弱。猛然受到刺激,驚喜交加,一下子撐不住了。
張三峰趕緊給她掐人中,又把水壺裡偷偷換上靈泉灌下去,李氏很快悠悠轉醒。
“水真甜啊,還要喝。”她閉著眼睛喃喃道。
還真是親孃兒倆,說出的話咋那麼像呢?
張三峰又給她餵了幾口,她才像完全清醒過來。
“富貴!富貴!你跑哪去了?老頭子,你咋也不回來了?我一個人都不認識,什麼也打聽不到,嗚嗚嗚……”
這個時代的農村婦女,那真是大字不識一個,很少出村子。一下子被丟在人生地不熟的城裡,身無分文,能平安活下來實在是幸運。
“咱家的東西被搶了,好的都搶走了,嗚嗚嗚!”
“那個房東攆我走,我沒錢了。不過他還幫我抓藥,還把我東西都搬到廟裡了。”
“廟裡原先那幫人壞得很,搶了咱家東西跑了。幸虧兩個大姐心眼好,我要不到吃的還分我點。”
“要飯太難了,叫化子賊多,時常要不著。我以為再見不著你們了,嗚嗚嗚!”
李氏絮絮叨叨地說著,三人都沒打斷,任她把這些天的憋屈都傾訴出來。
看她說得差不多了,張三峰打算帶他們去住旅店。李氏卻要先回廟裡。
“我不回去她們該惦記了。”
“她們怎麼也住破廟,家裡沒人了?”
“唉,都是苦命人。馬大姐男人和兒子都在煤礦出事死了,就讓婆家攆出來了。”
“林大姐不能生育,給人家當了後孃,男人也死在礦裡,沒幾天就被攆出來了。從小養大的兒子啊,沒良心。”
“孃家兄嫂也不容她們,不住廟裡住哪兒?夏天好過些,給人家洗洗衣裳,乾點零活。冬天河裡都凍上了,這廟裡又沒井,只能討飯吃。”
這草蛋的世道!張三峰又罵一句。
那就回廟裡,一起叫上吧。他空間裡收了煤礦那麼多錢,一定有她們親人的血汗,稍微補償一點更心安。。
遠遠地,就見兩個身影在廟門口張望,定是那兩位大姐了。
看見這麼多人,兩位先是一驚,接著便抖抖索索地說:“大妹子,你找到孩子爹了?可算熬出頭了,要去住哪兒?”
“住店,你們也一起。”張三峰搶著說。
兩人震驚地看著他,死活不相信。素不相識的,咋那麼好心,別是柺子吧?
張三峰能說他收了煤礦的錢,就當給她們發撫卹金嗎?只能說,“富貴娘說你們對她好,想報答你們。”
兩人一聽這話,忍不住嗚嗚哭出聲。婆家無情地趕她們出門,血脈親人也不管她們死活。跟李大姐也就一口餅子的交情,這人咋這麼記恩呢?
三個女人握著手哭成一團,只有她們懂得彼此的不易。
等她們哭夠了,張三峰才招呼著去找旅店。三人都想回去收拾東西,被他阻止了,都是些破爛,以後用不上了。
到旅店安置好,三個女人飽飽吃了一頓,馬上要水洗澡。這些天飯都吃不上,上哪兒洗澡去?都招蝨子了。
女人們洗澡,張三峰就和爺倆嘮嗑。
“楊叔,你們以後打算回玉縣,還是留在這邊?”
“不待這兒,一不留神就被抓去下煤窯子。老家也難,山嶺地,收成少,除去租子根本吃不飽。“
玉城是真正的山區,山多地少,百姓生活更苦一些。加上鬼子的侵擾,那更是苦不堪言。
但玉城也有別處沒有的優勢。山多人稀,靠野菜也能勉強活命。而且由於居住分散,山路崎嶇,鬼子很難大規模掃蕩,百姓躲藏也相對容易些。
張三峰以為楊皮襖會選擇回老家,沒想到他卻說再在夲溪待些時日找找閨女,實在找不著也想去哈濱找那個親戚,說不定能奔條活路。
張三峰又讓他喝了碗加靈泉的水,跟他們說了冷霜,也就是楊大曼的情況。
父子倆都很震驚,既不相信女兒(姐姐)已經死去,更不相信她會開槍殺鬼子。
“一定不是她,不是她,俺閨女連殺雞都不敢看,咋會殺鬼子?你認錯人了。”
楊皮襖邊說邊抹淚,他多麼希望張三峰真的認錯人了,可心裡也知道,那個叫冷霜的就是他的大曼,她已經不在人世了。
啜泣轉成嗚咽,楊皮襖的心好像被剜走一塊。
他只有一兒一女,雖然更看重兒子一些,卻並沒像別人那樣對閨女不好,也是從小疼大的,怎麼說沒就沒了?
張三峰心裡更不好受,冷霜死得那樣慘,父母若知道實情,不得心痛死?
李氏洗完澡,興沖沖地進門,便看到痛哭的父子倆,得知女兒死訊,嘎一下又昏死過去。
唉,早晚也得有這一下子。
張三峰認命地又掐人中、喂水,默默看著一家三口哭。能哭出來比憋著好。
等三人聲音小下來,張三峰告訴他們,“大曼參加了抗聯,怕連累你們不敢給家裡信兒。她是打鬼子的英雄。”
“她葬在松花江邊,我親自葬的,用的上好的柏木棺材。現在那邊太亂,等不打仗了,我帶你們去看她。”
“她希望你們好好活著,別惦記她。”
三口人的哭聲又大起來。
唉!有的女兒被家裡當草,也想方設法頑強地活著;有的女兒被家裡當寶,卻選擇讓別人好好活著而犧牲自已。
她們都是好樣的!
第二天張三峰醒來的時候,那五人早就把什麼都收拾好了。都是勤快人,習慣了早起。
吃著讓店家送來的早飯,幾人說了今後的打算。
楊皮襖最終決定還是回老家,雖然苦點,但那裡有親戚有鄉鄰,總能過下去。
馬大姐和林大姐跟她們一起走,夲溪雖然是家鄉,但她們和沒親人一個樣。
山裡光棍很多,不是人不好,而是太窮了,能嫁出去山的姑娘都嫁出去了。
李大姐幫她們找上兩戶厚道人家,往後也可以過上安生日子。吃苦她們是不怕的。
張三峰聽了幾人的打算,很是贊同。
他也宣佈了一個重大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