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寺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破敗不堪,搖搖欲墜。寺裡的住持僧完朗有心將它修繕一番,可又擔心工程費用太過龐大,如果沒有財力雄厚的人發願獨自承擔,這事兒實在難以著手。 忽然有一天,來了個遊方僧若冰,到寺裡請求借宿。只見這若冰身材魁梧壯碩,臉龐方正且膚色黝黑,眼睛圓睜,耳朵修長,模樣竟酷似本寺供奉的伽藍神像。完朗一見到他,心裡頓時大喜。當晚,完朗便設宴款待若冰,態度格外殷勤恭敬。

第二天,遊方僧若冰問道:“貴寺看起來並非興旺之象,為何還如此熱情地接待四方來客呢?”完朗回答說:“要振興我們這座寺廟,全仰仗您這樣的高僧伸出援手啊,所以斗膽對您有所託付。”若冰說:“我只是個四處雲遊、福緣淺薄的和尚,又怎麼能幫得上忙呢?”完朗說道:“要全面修繕這座寺廟,起碼得五百兩銀子。

雖然平日裡也能化到一些零散的善緣,但都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我看您的相貌,和我們寺裡的伽藍神極為相似。想勞煩您去挑選幾家富貴大戶,要是能說服他們出資全修寺廟,等他們在答應與否之間猶豫不決時,就約他們來寺裡親自看看,到時候我自有辦法讓他們應下此事。”

若冰領會了完朗的意思,便動身前往大江邊。那裡有位柴商,家財萬貫。若冰身上帶著乾糧,徑直來到柴排的廳中,莊重地誦讀了一部經文,隨後盤起雙腿結跏趺坐,高聲喊道:“化緣!”柴商荊秀雲聽到後,吩咐手下拿些錢給若冰。若冰卻看都不看,說道:“我可不是來化這些小錢的。貧僧與施主您有前世的緣分,此次是要化一千兩銀子。” 荊秀雲臉色一變,問道:“化一千兩銀子有什麼用?”

若冰回答:“離此地二百里遠,有一座天元寺。當初建立這座寺廟時,施主您就與它有緣,所以今生才能大富大貴。近年來,寺廟逐漸破敗,需要五百兩銀子來修繕,還得再用五百兩銀子購置香燈田,這樣寺廟才能長久維持下去,如此一來,施主您的功德可就無量了。”

荊秀雲又問:“你為寺廟化緣寫募捐文書,那你前世與這寺廟又有什麼緣分呢?”若冰答道:“那座寺廟本就是我從前生活飲食的地方,若沒有緣分,又怎能在那裡長久居住呢?”荊秀雲聽後,根本不予理會。 若冰卻不為所動,在柴排上一坐就是三天,始終沒有離開的意思。荊秀雲的手下人給他飯吃,他就吃;不給,他也不主動索要食物。

又過了四天,荊秀雲耐不住了,對若冰說:“我拿出三百兩銀子幫你,你再去別處找別人化緣吧。”若冰卻道:“與這寺廟有緣的人,我就只找您募化,沒緣的人,我又何必白費口舌呢?”

荊秀雲說:“你把化緣的疏簿拿來,我在上面寫上捐三百兩。”若冰回應:“疏簿在寺裡呢。況且三百兩遠遠不夠用,不用寫啦!您要是隻圖今生享福,那就施捨五百兩。要是想為來世鋪好路,非得一千兩不可。” 荊秀雲不耐煩地說:“我才不信什麼今生來世的說法。你先拿這三百兩去,就當是我一片好心,幫你們修造寺廟。

要是不夠,難道就沒有其他善人幫忙嗎?”若冰卻堅持道:“我又不是貪圖銀子,您還是親自把銀子送給住持僧吧。”荊秀雲無奈道:“行,我十天後把銀子送到寺裡來。”

若冰聽了,雙手合十,唸了一聲“阿彌陀佛”,便離開了。 回到天元寺後,若冰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完朗,還叮囑說:“十天後柴商就會來,我得遠遠躲開。”完朗聽後十分高興,早早地就準備好茶水、水果和齋飯,等著荊秀雲到來。

到了第十天,荊秀雲果然帶著銀子,和兩名僕人一同前來。完朗知道來的是柴商,便恭敬地將他們迎進寺裡。待眾人喝過茶後,完朗問道:“施主貴姓?”荊秀雲回答:“姓荊。”完朗又問:“施主從何處而來呀?”荊秀雲說:“之前與貴寺前來化緣的僧人有約,今日特地從江上趕來。”完朗故意沉吟了一下,說道:“本寺並沒有派人出去化緣呀。”

荊秀雲詫異道:“十七天前,有個僧人在我柴樓中坐了七天,我答應他今日把銀子送來。”完朗說:“本寺的僧人,這半個月內都沒有人外出,想必是遊方僧假冒我們寺的名義吧。”說完,便吩咐準備齋飯招待荊秀雲等人。 荊秀雲心中不禁起了疑,暗自思忖:“如果真是遊方僧假冒行騙,為什麼不前天就把銀子拿走呢?”

他把疑惑藏在心裡,在寺裡四處閒逛。當他走到伽藍祠時,抬頭一看,頓時吃了一驚,這伽藍神像的模樣竟和前幾日見到的僧人極為相似。他的兩個僕人也指著神像說:“這伽藍神長得好像前幾天那個僧人啊。”荊秀雲越看越覺得驚奇,心裡不禁懷疑,難道是伽藍神化作僧人模樣,來勸我修繕寺廟的?

荊秀雲見狀,便對著伽藍神像祈禱道:“如果前幾天的那個僧人真是您變化的,就請賜給我一個聖盃(表示神靈應允的一種占卜結果)。”說完,他擲出杯筊,果然得了一個聖盃。荊秀雲又接著說:“我已經把三百兩銀子帶來了,祈求您保佑我今年生意順遂,大獲盈利。”

再次擲杯,又得了一個聖盃,還得了一個陽杯(也是一種占卜結果)。荊秀雲接著說:“我也知道這三百兩不夠,要是您覺得需要五百兩才夠修繕寺廟,就再賜我一個聖盃。”結果又得了一個陰杯(不同占卜結果)。他又虔誠地祝禱道:“我心裡已經明白您的意思了。如果您還希望我再捐五百兩作為香燈錢,那就再賜我一個聖盃吧。”

這一次,果然又擲出了一個聖盃。 荊秀雲拜謝過後,來到齋席,對完朗說:“修繕這座寺廟到底需要多少銀子呢?”完朗回答:“我早就有心修繕。前些日子請工匠估算過,得五百兩銀子才夠,所以一直不敢動工。”荊秀雲說:“我前幾天答應過捐三百兩,現在已經帶來了,明天我再送二百兩過來補上。

等寺廟修繕完成,我再捐五百兩購置香燈田,讓寺廟能夠長久地供奉佛祖。”完朗聽了這話,欣喜若狂,趕忙雙手合十,向荊秀雲下拜。 後來,荊秀雲依照約定把銀子都捐完了。而那遊方僧若冰,暗地裡從這筆錢中分得二百兩,然後悄然離去。

評析:這僧人相貌酷似伽藍神像,所以才湊成了這般巧合,也算得上離奇。但這不過是人為設計的圈套罷了,哪有什麼真正的伽藍神化身呢!所以說,富裕之人能夠施捨財物,本是一件善事;可要是認為真的是佛來化緣,只要施捨就一定會有福報,像這兩個設局行騙的僧人,又怎麼能給人帶來福氣呢?我可不相信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