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規模很大的布鋪,店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布匹,前來交易的顧客眾多,場面十分熱鬧。然而,這麼大的店鋪卻只有店主一人在照看。
這家布鋪對面的人家,養了一圈鵝。這些鵝整天“嘎嘎”叫個不停,聲音嘈雜得很。布鋪的店主被這聲音吵得不勝其煩,經常抱怨說:“這討厭的東西,怎麼就沒人來把它們偷走呢?
要是能有人偷走,也能讓我耳根子清淨清淨。”
忽然有個騙子聽到了這話。有一天,騙子瞅準布鋪裡這會兒沒什麼顧客,冷冷清清的,便走進店裡,對著店主拱手作揖,然後伸手按住櫃檯上的一捆青布,輕聲細語地說道:“跟您說實話吧,我其實就是個小偷,特別饞對面那家養的一隻鵝,就想抓來吃。
可這大街上,人來人往的,實在不好下手。我倒是想出了個小辦法,不過得有個人幫襯著才行。” 店主好奇地問:“怎麼幫襯呢?”
小偷接著說:“我在這邊假裝問:‘能拿走嗎?’您就在裡面大聲回答:‘能。’然後我再問:‘我真拿走啦?’”
小偷接著說:“您就再回應:‘說好了,隨你拿去。’我這就去抓鵝,這樣就能掩人耳目了。
您幫了我這個忙,往後您家就算不關門,也不會有賊光顧啦。不過您得待在裡面,千萬別偷看,一看這法子就不靈了。
您就只管聽著鵝叫聲沒了,我這邊事兒也就辦完了,您再出來。”店主覺得挺有意思,就答應了。
小偷於是提高嗓門問道:“我能拿去嗎?” 裡屋傳來店主響亮的回應:“隨便你拿去。”
小偷又大聲追問:“我真拿去啦?” 店主再次高聲應道:“說定了,隨你拿去。” 兩邊店鋪的人都聽到了他們這一問一答。小偷順勢扛起櫃檯上那捆青布,大搖大擺地走了。
旁人都以為這布是被借走的。 店主待在裡屋,聽到鵝還在“嘎嘎”叫個不停,按照約定,也不敢出來。而那個偷布的小偷,早就急匆匆地走遠了。過了好一會兒,鵝叫聲還是沒停。
店主擔心店裡長時間沒人照看,實在沒辦法,只好從裡屋出來。
他一看,對面那家的鵝好好地還在,可自已櫃檯上卻少了一捆青布。他趕忙向兩旁店鋪的人打聽:“剛剛誰到我店裡,拿走了一捆布啊?”
左右店鋪的人紛紛回答:“就是那個問你能不能拿布的人呀,你還再三大聲回應,叫他儘管拿去。人家都拿走好一會兒了。” 店主這才恍然大悟,心裡懊悔不已,直捶自已胸口:“我這明擺著是被這人騙了呀!怪就怪自已糊塗,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這件事過去許久之後,鄰居們回想起來,才發覺其中的蹊蹺,不禁嘲笑店主糊塗,同時也深深佩服這個騙子手段高明,簡直是偷盜行騙的高手。
通常來說,品德高尚的人,心懷仁愛,既能關愛他人,也會珍惜萬物。而在踐行仁愛之時,首先就應該體現在對鄰里的友善上;說到珍惜萬物,即便是一隻鵝,也在應當愛護的範疇之內。
可是,這家布店店主對於對面鄰居養鵝這件事,卻只因討厭鵝叫的嘈雜聲音,就盼著有人能把鵝偷走殺掉,這哪裡還談得上珍惜萬物呢? 為了除掉鄰居家的鵝,他竟然答應協助騙子行竊,這樣的行為,仁愛之心又在哪裡呢?
正因為他說出了那樣的話,被騙子聽到,騙子才趁機設下圈套行竊,而他還在不知不覺中幫騙子完成了偷盜,實在是糊塗至極。
他本想讓別人的鵝消失,結果卻丟了自已的布,這完全是自已給自已招來的災禍,又能去埋怨誰呢? 倘若他能夠以仁愛之心對待鄰里,有足夠的度量去包容鵝叫這種小事,又怎麼會遭受這樣的損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