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理是徽州府休寧縣人,他在蘇州府開設了一家店鋪,專門收購各種花色的布匹。他所經營的布行生意規模極大,在當地頗具名氣。
由於其貨物品質優良、花色多樣,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眾多買家,每天的交易額都能達到幾十兩銀子。
這家店鋪佈局獨特,外面是寬敞的鋪面,用於展示和交易布匹,而裡面則隱藏著倉庫,存放著各種各樣的貨物。
有一天,好幾撥客人聚集在店裡要買布,吳勝理和他們都在內堂忙著算賬、交接銀兩。這時,一個騙子瞅準店裡人多雜亂的機會,也走進店鋪,嚷嚷著要買布。
吳勝理聽到動靜,趕忙出來,和騙子施了禮,又讓人端上茶來招待。等騙子喝完茶,吳勝理便安排他在外鋪先稍坐一會兒,自已轉身又回到內堂,繼續和之前的客人核對銀兩。 那個騙子見店鋪裡沒人看守,便裝作要告辭的樣子,慢慢靠近門邊。
只見他假裝對著空氣拱手作揖,像是在和人告別,接著趁機靠近鋪子邊上,一把抓起一捆布,扛在肩上,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慢悠悠地離開了。
就連對面店鋪的人,都沒察覺到他是在偷東西。 過了一會兒,內堂的各位商人交易結束,吳勝理陪著客人往外走。剛一出來,他就發現鋪面上的布少了一捆,心裡一驚,趕忙問對面店鋪的人:“我鋪子裡的一捆布,是誰拿走了呀?”
對面店鋪的人回答說:“就是你剛剛後來接待的那個客人啊,他跟你拱手作揖,像是在告辭,然後就拖著布走了,大家都瞧見了,你怎麼還假裝不知道布丟了呢?”
吳勝理著急地解釋道:“因為內堂這邊事情忙,所以我才安排他在外鋪坐著,等前面客人的事情辦完,再和他算賬交易。我根本就沒把布賣給他呀!”
鄰居們聽了,驚訝地說道:“這騙子太狡猾了!他假裝拱手告辭,讓我們都以為他是正常離開,不敢懷疑他是小偷,然後又慢悠悠地走,就這麼明目張膽地把布偷走了!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吳勝理也毫無辦法,只能滿心懊惱,自認倒黴,這場風波也就此作罷。
分析這個騙子偷布的手段,一開始,他是趁著店裡人多雜亂,混進了店鋪,此時他還沒確定到底要用什麼騙局來偷布。直到吳勝理招待他喝了茶,安排他在外鋪稍坐,他左右觀察之後,奸計就已打定。
所以他假裝拱手作揖告辭,大大方方地拖著布就走,就如同暗中偷襲荊州一般,沒費多大勁,真算得上是騙術高手。 對於吳勝理來說,店裡堆積著貨物,本就應該時刻有人看守,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如果防範不嚴密,又怎麼能知道會不會有騙子混進來行騙呢?等到布已經被偷走了才捶胸頓足、後悔不已,又有什麼用呢?一般來說,開店做生意的人,應當明白這個道理,做事謹慎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