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鳴謙彙報完工作後,就是朱標的賞賜了。

朱標清了清嗓子,喊道:“方鳴謙!”

“臣在。”

“這次你北上探索,成就豐碩,還發現了一個大金礦,孤要獎賞於你。”

朱標繼續說道:“浙江都司都指揮同知方鳴謙,率船隊北上探險,為我大明開疆擴土,孤加封你為北望伯,祿一千五百石,世襲罔替,賜予丹書鐵券。”

如今只要是國公以下,無論是侯爵,還是伯爵,身為儲君又有監國之權的朱標基本能夠拍板。

哪怕是國公這個層面,朱標只要和老朱商量一下,老朱基本也會同意。

“孤再加封你的長女為北靜縣主,追封愛卿之母為一品夫人。”

方鳴謙馬上五體投地的說道:“臣謝殿下隆恩!”

朱標的封賞確實是非常高規格了。現在大明現存的世襲伯爵一共就那麼幾個,方鳴謙一下子被加封為伯爵,確實是非常大的恩典。

何況朱標親自冊封的伯爵才三個,另外兩個事東莞伯方進,神醫伯孫子文。這兩人可是也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又都是穿越者。

不過朱標給方鳴謙,其他人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你要有意見,你也發現一個大金礦獻給大明足足四十八萬兩黃金啊!

朱標接著說道:“兩個千戶,各自賜予世襲指揮同知。餘下的副千戶、百戶等人,也各自都有封賞。”

方鳴謙說道:“臣代他們謝殿下隆恩。”

然後朱標讓方鳴謙退下,自己則返回了東宮。不過朱標回到東宮後還是興奮異常,弄得今晚侍寢的妃子非常詫異,也非常舒爽。

……

時間很快來到了洪武十年的春節,宮裡也完全裝扮了起來,又正好天公作美這幾日沒有風雪,宮中也裝扮的極其喜慶。

但即使是這樣的日子,朱標還是早早起來,前去坤寧宮給老朱和馬皇后請安。

洪武十年了,這個時空的大明遠比前世來得強大。

外封諸侯國,來拱衛大明,又借諸侯國之手,去消滅那些敵人。

如今的大明,已經有了四個諸侯國,分別為衛國、魏國、北海國、以色列;一個藩國為齊國,有老七朱榑坐鎮。

但也不能否認,在大明強盛的外表之下,也存在著隱患。

老朱也知道太子又冊封了一個世襲罔替的伯爵,雖然他曾經有言,非軍功不得封爵,但人家北上探險,不僅為大明佔據了一座偌大的冰火島(庫頁島),還發現一個巨大的金礦。

這個伯爵給出去,老朱是一點頭不心疼。

“標兒,這金礦的事情,如今在朝堂上傳得沸沸揚揚啊,不少人都眼紅至極。”朱元璋有些不滿地說道。

這是咱朱家的金礦,你們眼紅個什麼勁?

好好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咱是會給你發俸祿的。要是你敢偷懶的話,俸祿都給你扣了!

“眼紅是正常的,那畢竟是黃金。”朱標淡淡一笑,“古往今來,誰看見黃金不眼紅啊。”

朱元璋哼了一聲,回道:“眼紅也沒他們的份。”

馬皇后聞言,隨即搖搖頭,都當皇帝的人,對這些還這麼吝嗇。

朱標則笑道:“兒臣覺得這麼多黃金,要不打造一些金豆子吧,可以賞給那些表現好的官員,以示獎勵,由父皇和兒臣來負責考核。”

金豆子啊,當年漢王朱高煦就用這玩意兒去賄賂滿朝群臣的。

“金豆子,這怎麼行?”老朱立即反駁道。

朱標笑道:“金子好看是好看,可你放在國庫裡不動就是擺設,我們要將金子的價值利用起來。”

大明朝的國庫,一下子進賬了這麼多黃金,你真不能光放著不利用吧。

底下那群官員越眼紅越好,朱標就能用這些金豆子輕易拿捏這些人。

“標兒說得對!”馬皇后看朱元璋還想反駁,立即補了一句。

老婆和兒子都這麼說了,老朱提了提腰帶,扭過頭不再言語。

幾日之後,朝堂上下沸騰了,因為太子朱標公佈了一件振奮人心的訊息。

凡是每年考核優秀的官員,將獲得一堆價值連城的金豆子。

只要大家盡職盡責,認真幹活,咱絕不會虧待你們。

……

丞相府裡一間私密的書房裡,胡惟庸躺在椅子上,面色凝重無比。

太子殿下竟然發金豆子了,這讓他去拉攏黨羽的代價變大了。

如今朝堂上的不少官員,因為金豆子的事情,對太子殿下可畏感恩戴德,加上錦衣衛如一把利刃架在百官的脖子上,導致大家做事都小心謹慎,對自己的拉攏,也保持了觀望態度。

因為當今聖上和太子是不喜歡下面的人結黨營私的,所以這些官員也變得非常小心,深怕惹太子不開心,又給錦衣衛留下把柄,還拿不到心儀的金豆子。

“這什麼方鳴謙走了什麼狗屎運,竟然能發現這麼巨大的一座金礦,還獲封伯爵!”胡惟庸心裡氣得有些苦惱。

坐在胡惟庸對面的則是中書右丞陳亮。

對方躬身接過胡惟庸親手遞來的茶水笑道:“相爺,以你我的官位,若是考核合格,這金豆子數量非常可觀啊。”

“嗯……”胡惟庸淡淡點頭,隨即又道,“可看情況,也領不了幾年嘍。”

其實站在胡惟庸的角度,權力的重要性是遠遠大於那些金銀之物。

以朱家父子的德性,再過幾年自己就要告老還鄉了,這中書宰相之位,不得不讓給別人,他的內心自然是不願意。

“相爺,您看秦王和晉王會分藩到哪裡呢?”

“大抵是西安和太原吧,秦王和晉王殿下再怎麼不成器也是諸王之長,而且也沒犯下什麼大錯,聖上舐犢情深,必是天下數一數二的藩地。”

“這是否也意味著那些勳貴們的兵權,會受到削弱?”

“這是必然之事!”

兩人互望了一眼,很快讀懂了對方的眼中之意。

胡惟庸又慢悠悠地說道:“不過這又如何。我等本就沒有什麼資本去拉攏國公武勳,還是好好辦事,認真工作,到時候才有真正左右國政能力。”

“只是……”他話鋒一轉,“聖上一代雄主開國之君,只可惜暴戾之氣太甚,刑罰苛責太過,於國於民無益處,我等臣子理當奮發,匡扶社稷。”

陳亮認真點頭道:“相爺這個匡字用得好,這就是我等之天職啊。”

胡惟庸麾下能聚集這麼多人,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想借相權制衡皇權,就如宋朝時一般,士大夫和天子共天下。

在他們這些高官看來,這金豆子固然能夠拉攏一些文官,但對一些有雄心壯志,想要制衡皇權之人而言,區區金豆子是看不上的。

何況士大夫和天子共天下,那這金礦是否也應該由士大夫和天子共享呢?

可是如今,相勸受到了嚴重限制,別說是皇帝了,連太子都能無視相勸。

這不合理!

不過胡惟庸也承認,當今聖上實在是嚇人,根本不顧自古以來的傳統,有些方面甚至比前元還要苛刻,實在不成體統,但因開國武勳勢大,不得不委身相侍。

如果有機會匡住君王,他們是義不容辭的,不是說要造反,只是要有一定的限制,一個掌握著全部權柄且肆無忌憚的皇帝,做出什麼事都無法預料。

至於宋朝的結局,那不是他們的錯,分明是那幫匹夫無能,沒有禦敵於國門之外。

“秦王和晉王只是開始,其餘諸皇子也將陸續就藩,那些地方將領不可能沒有其他心思,這就是我等的機會。“陳亮目光閃動,有些期待地說道。

胡惟庸也是忍不住搖頭嘆息道:“分封之策遺患無窮,而且還必使上下失合離心離德,沙場上拼死拼活一輩子,竟不如人家生的好,太子殿下便也罷了,文治武功眾人皆服,其餘皇子憑什麼呢?”

“燕王據說要去海外建國,朝堂這邊在前期必然也會不計回報,給於巨大支援,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搞不好我們這邊的人都要陪著燕王去海外開荒。”陳亮有些無奈地說道。

隨著海貿的繁榮和深入,大家也知道海外世界不是蠻荒之地。

那裡有豐富的資源,肥沃的土地,巨大的礦產,對大明之人也充滿了巨大的誘惑力。

雖說大明是天朝上國,但其實在大明境內,資源並不豐富。

因為這裡無論是土地,還是礦產,在經過了兩千多年的開耕以後,其實已經耗費了許多,加上時不時天災人禍,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其實活得很苦很苦。

海外世界,對大明的老百姓而言,尤其貧困人群,是有巨大吸引了的。

可憑什麼你們朱家佔了中原不說,你們的子孫還想去海外建國稱王,這天下的好處也不能被你們朱家全都佔了。

在胡惟庸看來,諸侯國還是要服從大明朝廷的命令,畢竟這些諸侯國的國君不過是伯爵,侯爵,以及公爵。這些諸侯國是必須聽命於大明天子的。

大明今天可以冊封,以後也能撤銷。

但藩國就不一樣了,都是朱家子孫的封國,有很大獨立性,畢竟人家的國君是王啊,無論是親王還是郡王,那都是王啊。

開國皇帝和太子冊封的,以後的皇帝也不好動手。

完全不一樣。

“你看那占城國,富饒之地。明明是朱家的陰謀詭計,可還玩了一個禪讓,讓那個不學無術的齊王成為了一國之主。”胡惟庸羨慕啊。

齊王朱榑在占城國內,就相當於皇帝一樣,一言九鼎。

這占城如今改名為齊國,以後這國家就是他朱榑這一脈的,世代相傳。

占城,也就是如今的齊國是小了一點,但好歹也相當於大明的一省之地啊,有數百萬之民,這實在是太令他們這些人眼紅了。

朱家難道是想把天下許多國家都給佔了,然後讓他們自己的兒子去當這個王嗎?

當今聖下這麼多兒子,孫子則更多。

國內分封,海外再分封,整個世界都是他們朱家子子孫孫的了。

“太子殿下很聰明,以諸侯國來安撫那些勳貴。但那些勳貴真沒意見嗎?他們給的可是一些蠻荒之地,是需要他們自己去拓荒的。”

“拓荒,那也是給了好處的。那麼大的土地,還有不少當地土著可以作為奴隸!太子殿下好手段。”一直沒有說話的中書參政塗節說道,“當然,勳貴們做這些事情比較勞心勞力罷了。”

胡惟庸又道:“可以試著去聯絡那些勳貴,可小規模便也罷了,大肆聯絡藩地軍政官員將士,恐怕難逃錦衣衛的探查。”

這時屏風後走出一人笑道:“這點請參政放心,錦衣衛必不會礙事。”

塗節一看起身迎道:“原是毛指揮使回京了,哈哈,多時未見,甚是掛念。”

“塗兄客氣了,愚弟帶回不少玩意兒,已託人送至府上,還望莫要客套。”毛驤笑著回應道。

“哈哈,縱是一根鵝毛一罈陳醋也是千金不換的情誼,必不客套。”

這幾個人的臉上閃過狂喜之色。

很快,幾人相互見禮。

毛驤一直以來態度曖昧,如今這般乾脆現身倒是罕見,看來他也是走投無路了。也對,否則身為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怎麼可能這麼久奔波在外。

如今的朱家父子,明顯在用蔣瓛在制衡毛驤,而且前者更為得寵,這讓毛驤有些失落,感覺自己的付出被朱家父子所辜負一般。

人心隔肚皮。

想必朱家父子也想不道,堂堂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也會和他們離心離德吧。

站在胡惟庸的角度,能夠做到毛驤這個位置,差不多已經位極人臣了,除了封爵已經很難再進一步。

所以對方想要更上一層樓,也只有跟自己冒險合作,一起去制衡皇權,然後瓜分好處。

制衡皇權並不難,前宋的那些士大夫們已經為他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話歸正題,對著即將而來的風波開始了佈局,拉攏黨羽,在仗著在中樞的權利給他們升遷,擴大自己一系的力量,讓皇帝也要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