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江西一個小縣城。

土匪的事情,讓祥子有了些名聲。

從湖北那邊過來了一些人,準備在這邊留點東西,狡兔三窟。

這裡也算是個人口大縣,有著幾十萬人。

人多才好做事情。

另外還得再招些人。

現在的祥子暫時住在張員外家。

主要是救了他家的少爺。

少爺聽說過祥子的名字,非常的佩服,把人給留了下來。

祥子想要儘快的開啟局面,和張府的人拉些關係。

張府的實力不錯,張老爺竟然還是前朝的武舉人出身。

有著數百畝的地。

家裡請了五六個長工,還有六個丫鬟。

就是夫人,二夫人,大小姐二小姐,還有兩個太太,一人一個丫鬟。

都是有著賣身契的。

數百畝的地有著不少種植的水稻。

差不多到了收割水稻的季節。

夫人知道了祥子那個大棚種植的法子,都想著全部的這樣去處理。

“鍾先生,吃飯了。”

祥子在這邊住了半個多月了。

之前一直在打仗,現在正好過過安生的日子。

張家的人還算不錯。

今天的這頓飯,和長工們一起吃的。

飯上頭還有肉。

長工們都非常的開心。

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吃肉的。

只有主家才有這個條件。

張家的主人們也不是時時的吃肉。

“今天是什麼日子,這麼大的肉片?”

長工們也有些疑惑,平時都不太能吃得到肉。

這幾個長工,有著幾個都是老員工了,跟了張家七八年的那種。

六個長工,有著幾個也給了賣身契。

六個丫鬟的賣身契全部都在張家。

“好好吃,吃完了這一頓就要下地幹活了。水稻都熟了,要收割了。”

今天是有大動作。

天氣也不錯,有太陽,但是並沒有覺著太曬人。

“真香。”

肉,隨便怎麼做的都好吃,就是水煮的,稍微的放點鹽,都是非常美味的東西。

長工們都感恩戴德,準備著等會兒多多的賣點兒力氣。

吃完了之後,六個長工都去了地裡,另外還從外邊請了幾個人過來,湊上了十個,都在吃肉。

不少人都願意過來幹,就算不給錢,包兩頓飯估摸著也有人過來幹活的。

這些人都到了地裡頭去。

一望無際的稻田。

數百畝。

都是張家幾十年的產業。

主要都是張家老爺弄過來的。

祥子的實力弄到這麼多的地也不是什麼難事。

一畝地賤賣的時候,可能也就是十幾個大洋而已。

數百畝就多了,幾千上萬個大洋。

張家還是非常有錢的。

不過大多都是固定資產,沒太多的流動資金,這不他們的少爺被土匪抓走了,兩千塊錢都湊了蠻久的。

張家老爺也不想賣地,他家是買地的,自家去賣地讓別人笑話。

數百畝的稻田,都變得金黃,祥子也到了田地裡頭來。

差不多都熟了。

六個長工幹這活估計要蠻久的。

即便是十個人,這數十畝地都要幹小半個月的時間。

不是收割完就行了的,還有晾曬什麼的。

這是個大地主。

數百畝地自己也種不完,還會有一些佃戶,只是把張家的一些次要一點的地都分給佃戶去種,只是收上一些個租子。

張舉人看著自己的地那是相當的滿意。

祖業有一部分,更多的是他自己弄到的。

這時候的他雖然上了年紀,五十多了,還是意氣風發。

可惜前朝沒了,不然他這個武舉人還能更厲害。

現在已經是明國了,前朝的武舉人不承認的,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有著很大的底子。

可惜這時候沒有收割機,純靠的人力,不然張家也不會再從外邊請了幾個短工回來。

也沒有打穀機,用洗衣錘錘曬乾的禾把,達到脫粒的目的,那是最原始的脫粒工具。人在地上蹲久了,腰痠背痛,新手使用木錘,不少人手心會起水泡,嚴重的還會起血泡,使用木棒錘錘久了的人,就沒有了水泡或血泡,但手指頭上會長出厚厚的手指肉繭,農耕勞動強度之大可想而知。

還有用簡單一點辦法的,用一根竹把,將竹把蔸用燒紅的火鉗燙個洞,或將竹把蔸根部用篾刀一分為二破開,削去竹把蔸另一端破開的竹邊,用爐火燙軟後掰成圓狀,栓一根橫向的短木槓。

木槓偏右向的邊再栓上幾個竹條編成的竹板枝,人即可站著用能轉動的竹條拍打禾把,人的勞動強度明顯減弱,這樣的轉動竹把錘又叫打連場,這樣靈活機動的轉動拍打攤在地上的禾把。

現在的話主要是收割。

都是請了看風水的先生,先看了最近的天氣,天氣不好可不行。

雙搶或秋收得抓季節。

稻穀與稻草堆在一起,極易發燒,這樣稻穀就會黴爛變質,那就惹下了大麻煩。

會損失很多很多。

還有好幾個方法。

能打穀的扮桶。

扮桶就是當地木工製作的如箱子一樣形狀的敞口木桶,緊靠幹活的身邊斜放著一塊固定的木栓條狀的棍子,農民用鐮刀割稻穀後,直接將禾把舉過頭頂提起往斜木條上摔,鄉里人俗稱扮,故叫扮禾,盛裝稻穀的木器具叫扮桶。

這是粗壯男勞力乾的活,婦女只在一邊抱禾把,遞給男人們使勁摔,為防稻粒濺飛浪費,一般木桶的三方都圍著篾席遮著,一般男人摔上個把小時,頭上就滾豆粒大的汗珠子,這是強壯男勞力乾的活,一般廋小的男人扮了幾下,因身體吃不消,就會敗下陣來。

“開始搶收。”

十個勞力去地裡進行收割。

都是莊稼把式。

手裡頭只有一個鐮刀,但是搞的速度不慢。

都憋著一股勁,在東家的眼裡留個好印象。

特別是那些新過來的短工。

數百畝地,這個活就有些久。

短工賣力氣的幹,他們不想中途就被東家給辭退了。

長工就更加的賣力氣。

他們不想讓短工乾的比他們好。

他們還要在張家常乾的。

張家的話還算是厚道,對長工的待遇,在這個縣城算是中等偏上的。

都在賣著力氣。

祥子把袖子一擼,也準備著去地裡看看。

“張先生,你這是要做什麼?”

數百畝地的收割,這是個大事情,張家的人也都過來了。

特別是張家老爺,想看看手底下的這些人有沒有偷懶的。

這幾天特別的重要,自己得在。

可算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了。

就是要讓他們給自己賣命的。

張老爺除了種地也是有生意的。

張家開了一個糧行,很多都是自家種的水稻。

自產自銷。

還會銷往外地。

這時候的江西糧食算是不錯的。

前朝,在各省漕糧定額中,江南的定額最重,一個需要釐清的概念是,人們說清代江南賦重並不指田賦,而是漕糧。

江南到前朝手工業有了極大的發展,更加的商業化,人口不斷增加,本省生產的糧食不足以供給本地,更何況漕糧。

但是這邊的糧食不少,還會救急周邊的省份。

前朝,北方人口較少,需要恢復生產力,漕糧實際比普通的稅糧負擔要重的多,而這些負擔實際要老百姓承擔的。這樣北方咋承擔,所以主要由東南幾省承擔。而東南基本是重賦區,可以徵收糧食,運到京城。

北方,中原,基本上打仗頻繁。

王勃寫的滕王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個滕王閣就在江西這邊。江南魚米之鄉,其糧食生產也一直位居全國的前列。

每年運銷江、浙、閩、粵的糧食在一千萬石左右,佔當時全省糧食總產的十分之一。

廣東之米取於廣西、江西、湖廣。而江浙之米皆取於江西、湖廣。

只是到了後世,這邊就沒落了,沿海城市全都起來了。

祥子也搞了個鐮刀下地。

這塊地比較溼潤,是塊上好的水田。

讓祥子感慨,張家的確挺有錢的。

拿著鐮刀割了幾下。

後邊直接用上了空間能力。

幹活的速度非常的快。

空間能力本來就是用於切割的。

沒一會兒幹活的速度祥子一個人能頂三個人。

“鍾先生不是讀書人嗎,幹活的速度竟然這麼的利索。”

祥子幹活的速度肉眼可見。

他差不多是半靠實力,半靠空間能力。

好久沒割過水稻了。

至少到這個世界來,沒有太多的機會。

切割一下水稻,感受下後世的記憶。

十年的時間,還怕把後世的記憶都給忘了。

“鍾先生好手藝啊,比咱家最好的長工幹活都要快。”

這時候長工也注意到了祥子的速度。

祥子在張家呆了半個多月。

長工都知道祥子的身份。

要不是如此還怕祥子是過來砸場子的。

祥子看了下水田的情況,水沒過了腳踝。

估計田地裡頭還有泥鰍。

大自然的饋贈,這些都是好東西。

缺吃少喝的年代,只能靠著這些東西補充肉食。

都是看天吃飯的。

幹了一會兒就停下來了。

祥子開始在心裡思量著。

想著自己可以做一些最簡單的農具來。

有著空間能力的幫忙,不是什麼難事。

一些複雜點的東西,需要很多的原材料這時候沒有。

簡單的打穀機啥的不在話下。

要是能給整出來,一定可以省不少事情。

當即便離開了這裡去找器具。

主要是木料和鐵具。

空間是可以自己的操作的。

只要把原理知道,空間自己就能動手了。

開始計劃著,先畫圖。

畫簡易打穀機的模型。

大少爺又過來了,“鍾先生,你在寫什麼?”

還以為祥子是在寫詩歌文章,湊上前去看了下,是在畫畫,他不太能理解。

“先生,這是在畫什麼?”

大少爺把祥子當作了導師。

覺著祥子太厲害了。

“大少爺,你看下這個,地裡的扮捅你看到了嗎。我畫的這張圖是將原來的扮捅上面加固防濺粒的遮板,靠扮捅的扮谷處兩邊各裝上了一副鐵支架,左右兩邊按上了能滾動的大小兩個齒輪盤,中間支著能脫粒的短曲鐵線嵌在木滾筒上,用腳踏板的形式驅動兩邊的齒輪盤,用腳蹬踏板驅使齒輪帶動轉動盤脫粒滾筒達到脫粒的目的。”

祥子跟他說的非常的透徹。

又有著圖在,要看明白還是很簡單的。

大少爺不是個傻子。

很快就看明白了。

知道這個工具是很有用的。

脫穀粒的速度會很快,減少很多的人工。

祥子:“我計算過,一臺打穀機由兩個正勞力站在打穀機踏板上,一隻腳踏一根橫向的踏板,打穀機飛速轉動自如,脫粒效益輕快,勞動強度大大減輕,兩個正勞力,配上三四個丫鬟,抱禾把的丫鬟,這樣一來的話,一天的時間,能處理五畝地的稻穀。”

這是腳踏板的打穀機,好處理。

就是會很累。

甚至還可以用發電打穀機和柴油打穀機。

想來也不太行。

柴油還有電,這邊都沒有這個條件。

農業畢竟是抓季節性的,農忙耽誤不得,當遇到成天陰雨綿綿的時候,又得急於翻耕農田。

真要搞起來,大動靜。

要是月光好,忙通宵的都是可能的。

要是碰到不好的天氣。

估計張家的人還要請更多的短工。

割完之後要馬上脫穀粒,絲毫馬虎不得,到手的稻糧就會因脫粒還及時黴爛變質,那時候,飢腸轆轆的日子,到手的糧食絕對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否則,就會餓肚子。

當然張家肯定不會餓肚子。

但也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那些長工可能就遭殃了。

乾的好有獎賞,乾的不好,那就罰。

後世的農業收割機就更牛逼。

農民打工成了一種家庭收入的主要生活來源,年輕人外出打工,能種上田的幾乎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中老年人。

鄉村為順應農村出現的現狀,國家對農業極為重視,

集中大戶承包經營生產,大部分農民不再參與農業生產,還能拿上自己田地向外發包的租賃收入既加大了大戶對農業的投入又減少了因年老體弱甚至無人耕種稻田出現的拋荒。農民大戶也乘勢而上,加大了添置了大型農業收割機裝置的力度。

那樣的裝置才厲害,可能一個人一臺機器,比張家請的十個工人乾的活還要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