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短手短腳的,姿態看上去十分逗趣。

沐晟擦擦眼角的溼潤跟了過去。

“什麼是秘密基地?”他甕聲甕氣地問。

“大哥說話你別插嘴,跟上來就行了。”朱雄英不讓他問。

沐晟真的就不問了,乖得和中華田園犬一樣。

朱雄英帶著他去了自已寢殿,抱著一碗泡好的泡麵出來,送到沐晟手裡。

“這個東西叫泡麵,你試試!”

沐晟嚐了一口讚不絕口。

“好吃,比我娘做的水引餅還好吃,彎彎曲曲的,也好玩!”

見他吃得歡暢,朱雄英也分享起泡麵的事情。

“我爺爺說了,要把這個泡麵研究出來,當作以後兵部的乾糧,你說好不好?”

得到這個資訊之後,沐晟的第一反應是。

“那我爹他們是不是也能吃上這個?”

“快的話應該可以。”

朱雄英點點頭。

因為爺爺告訴他,研究泡麵的事情已經在跟進。

按照朱元璋雷厲風行的架勢,保不齊半個月就給研究出來了。

那會估計兵尚未點完吧。

他也不擔心自已的小伴讀會把這件事洩露出去。

朱雄英相信,沒有誰比沐晟更希望西平侯打勝仗的。

何況安定後方也是行軍打仗重要的一環。

能夠讓沐晟心情好起來的話,朱雄英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

“那確實是一件好事。”

寒冬臘月裡,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沐晟只覺得眼睛熱熱的。

也不知道是熱氣燻的,還是思念親人所致。

帶著自已無法解決的問題,朱雄英又來找朱時順了。

自從上次生辰過後,他和朱元璋有過約定,來找朱時順的時間不能再隨心所欲了。

太子嫡長子也是萬眾矚目的所在,他頻繁失蹤肯定會惹人懷疑。

所以非必要的情況下,朱雄英都不過來了。

實在是思念朱時順,他會在衣櫃裡留下自已的一封信。

朱時順會按時給他回信。

但今天這件事,朱雄英覺得靠自已是解決不了的。

“小朱叔叔,我有一個煩惱。”

一見面,朱雄英就開門見山地提出自已的問題。

朱時順一聽樂了,“喲呵,難得我們小胖丁有煩惱,你說出來,看看我能不能幫你解決。”

隨後朱雄英把沐英要出征,以及沐晟很傷心的事情說了。

“我看得出來沐晟很想念他爹,但是當著他爹的面,他不敢亂說。”

以牽掛為名的思念,是戰場上的人最不需要的東西。

沐晟從很小就懂得這一點。

“十歲的孩子,怎麼有這麼重的心思。”朱時順蹙眉。

“是啊,我也這麼想。”

朱雄英一本正經地跟著點頭。

朱時順聞言輕笑。

他們家小胖丁也才4歲呢。

“所以我想幫幫沐晟,卻不知道該如何才能讓他開懷。”

辦法不是沒有想過,但好像不太奏效。

“你等我想想...”說著,朱時順陷入沉思。

其實沐晟也是個少有的英勇將領。

黔國公的封號首封便是沐晟,不過始祖為沐英。

後來官至後軍左都督。

五軍都督府統領全國軍隊。

後軍左都督相當於現代軍隊高階將領職位。

左都督和右都督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正級”,一個“副級”。

這樣的職稱放現在少說也是個上將軍的存在。

其實力可見一斑。

不論從何角度來看,幫助沐晟就等於幫助朱雄英。

至於如何幫助沐晟...

朱時順想的容易,促進父子倆之間的感情手段其實很多。

關鍵是,聽朱雄英這麼說,兩父子都不是那種高情商的人。

簡而言之就是不會服軟。

能夠讓沐晟放心父親在外征戰,讓沐英隨時感覺到千里之外來自兒子的關心。

要是在現代,一個簡訊一通電話就能解決的問題。

但在明朝,車馬很慢,書信很長。

靠書信寄情肯定是沒用的。

那不如...

朱時順腦海裡莫名蹦出一個人。

小胖丁說沐英即將前往洮周征討作亂的十八番族。

征討西番更值得人注意的是另一個重點人物——藍玉。

這人,是朱雄英的舅公。

洪武十年的時候,沐英就曾跟隨鄧愈打過一次西番,那一仗越過了崑崙山脈,把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吐蕃人打得落花流水。

收穫了牛馬羊無數,可謂揚盡大明威勢。

豈料這才沒過多久,盤踞在洮州的十八番族也跟著騷動起來。

公開反抗大明不說,還佔據了不少大明的地盤。

可惜鄧愈在上一次攻打西番班師回朝的途中病逝,否則這一次當仁不讓也應該他當主將。

所以這一次的平亂,朱元璋讓沐英做了徵西將軍,並帶上了悍將藍玉,一同前往洮州。

放眼大明,能夠和藍玉形成鮮明對照組的就是沐晟。

中國近代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曾有一言:“藉非然者,玉氏子孫,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後相照,一則食報身後,一則族滅生前,後之君子,可以知所處矣。”

說的就是藍玉和沐英。

一個為非作歹,禍及子孫。

一個精忠報國,福廕後代。

徵西這一仗贏得毫無懸念。

畢竟沐英帶著藍玉,那就等於王者榮耀裡開掛的孫策單挑成吉思汗。

那是手拿把掐。

而藍玉就是那個“掛”。

最後失地被收復不說,十八個異邦部落的聚集地也被佔領。

首領阿昌失納更是被藍玉生擒。

他的功勞自然被記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這不代表他這個人就沒有缺點。

聖人云人無完人,在藍玉的身上被淋漓盡致的體現。

他有勇有謀,在當時,開平、中山王已逝的前提下,藍玉統帥軍部的大才無人能夠匹敵。

加之他平定四方、為大明開疆拓土,屢戰屢勝。

這也越發造成他居功的個性,逐漸變得狷狂自傲。

不說他在私下裡豢養莊奴、義子,甚至搶佔民田等等惡行。

更重要的是,他把手伸向了最不應該產生念欲的地方——朱元璋的五軍。

都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軍隊毫無疑問是朱元璋最在乎,也是他最需要牢牢控制在掌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