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們聽過寶蓮燈的故事沒?
成為大唐皇帝十三年,西遊開啟? 碼字專業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陛下,山路崎嶇,跟行軍打仗可不一樣!”
見李逸一副堅持要上去的樣子,旁邊的劉仁軌也跟著出聲道。
行軍打仗還有人能保護陛下,但是這山上的崎嶇山道,一旦出了問題,就是想保護也沒那麼容易啊。
那懸崖峭壁,誰也沒有飛簷走壁的身手,怎麼保證陛下的安危?
“怎麼?兩位愛卿是不是要跟朕比試一番?”
看了眼劉仁軌,李逸笑著回道。
這兩人都不是出自世家,而且都有才能,所以他對這兩人的態度都非常親近。
不過,他們想要阻止自已去爬華山,那是不可能的。
這次巡遊天下,難得有時間到處轉轉,天下名山,他幾乎都去爬過。
華山,自然不能例外。
“呃……”
聽了李逸的話,馬周也好,劉仁軌也好,都很為難。
真要論打鬥的話,就算他們比陛下年輕,但是他們恐怕都不是眼前的皇上的對手。
當年皇上跟著太上皇南征北戰的時候,戰鬥力那可是非常的強!
可是,爬山跟打鬥不一樣啊!
“行了。朕只帶幾人上去看看風景而已,不會擾民,也不會為難你們。今天可是週日,朕也有休息遊玩的資格。”
“如果路途實在險峻的話,朕也不會逞強。”
看了兩人一眼,李逸也沒去為難他們。
而他所說的星期計時是他上位後製定出來的,除此之外還引進了數字計數這些。
正因為如此,週末休息制度也被李逸給拿了出來。
要不然除了那些節日,剩下的日子天天上班,那豈不是一點盼頭都沒?
聽了李逸的話,馬周和劉仁軌立刻明白,陛下要去山頂,這已經阻止不了了。
剩下的,便是怎麼安排。
他們兩人肯定要跟著上去,要不然誰也不放心。
如此商量一番後,兩人先是安排了縣衙的事情,然後隨著李逸他們一起往華山而去。
到了華山腳下後,李逸這邊確實也沒讓他們為難,換了私裝,然後挑了幾個實力高強可靠的侍衛,帶了點吃食便往華山頂上而去。
不興師動眾,也不擾民。
但是爬山的裝備,卻是看著齊全的很。
看自家陛下這準備,馬周也好,劉仁軌也好,便知道自家陛下這是慣犯了。
想來之前巡遊的時候,沒少不顧其他臣屬的勸阻去爬過其他地方的大山。
“你看,別看你們比朕年輕,這爬華山還不如朕呢。往後日常處理政務之餘,記得多運動鍛鍊一番,身體,是你們打理建設大唐的第一條件。”
然而,一直到山頂,李逸都是遙遙領先馬周和劉仁軌兩人,這可不是他們讓著李逸,而是體力真不如李逸。
雖然做了十來年皇帝了,年紀也不小了,但是李逸這邊可從沒落下自已的運動量,所以他的體力和身體機能,一直保持的很好。
看著馬周和劉仁軌,李逸笑著回道。
劉仁軌的身體李逸不擔心,但是馬周可不行,這傢伙只活了四十幾歲就沒了,甚是可惜。
所以李逸當初提拔他的時候就讓太醫給他檢查過身體,還不時提醒他要注意自已的身體。
“臣等有愧,日後當謹記陛下的囑咐,一定注意鍛鍊身體。”
鍛鍊身體這一說法是陛下帶出來的,那些官學的孩子,每天讀書識字之外,都要鍛鍊身體,還有騎射這些課。
朝廷的官員,陛下也有關注過這個問題。
只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並沒把這個當回事,特別是忙起來之後。
看著陛下遙遙領先於自已和劉仁軌,這讓馬周相當慚愧。
畢竟,陛下的實際年紀可比他們大不少呢。
“嗯,你們都是有才之人,朕還有大用的,身體可一定要保護好!”
看了兩人,李逸誡勉了一番。
這兩人,他確實準備要重用的。
馬周也好,劉仁軌也好,都有丞相之才。
特別是劉仁軌,這傢伙可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天下名山,每一處都有各自的奇美之處。這華山也不例外,朕要是不登上來看看,怎麼能看到如此美景?”
在山頂小小的訊息了一番,李逸便到處看起風景來。
這華山的美景,有華山的特色之處。
雲海,奇峰。
還有一座小廟。
“這民間有哪些三聖母的傳說?”
看到面前的三聖母廟,李逸好奇的問向身邊的馬周和劉仁軌。
他們在華陰縣有些時間了,應該清楚很多民間的事情。
在李逸的認知中,這應該是一個正常的世界,鬼神之說雖然民間傳聞不少,但是李逸也好,還有他手下的侍衛也好,並沒誰見過。
看到面前的三聖母廟,李逸心中有些好奇,不知道那個寶蓮燈的傳說現在有沒有。
“很多,但都是三聖母顯靈救了誰誰這些。也不知道是民間繆傳,還是三聖母真有顯靈。臣等在華陰縣也有幾年了,未曾親眼見過,但是這三聖母廟的香火卻是非常的好。”
聽了李逸的話,馬週迴道。
他確實聽過不少關於三聖母的傳說,但都是差不多相同的內容,只是換了不同的人而已。
而他自已在華陰縣幾年,並沒見過什麼三聖母顯靈的事情。
但是,華山周圍的百姓,三聖母的人氣就高了,還有不少從遠處慕名而來的。
“噢。你們有沒有聽過寶蓮燈的傳說?”
聽了馬周的話,李逸滿是好奇。
因為從馬周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似乎沒聽說過什麼寶蓮燈以及劈山救母之類的故事。
難道寶蓮燈的故事在這個世界還沒有?
“寶蓮燈?這個臣未曾聽說過。”
看了眼李逸一眼,馬周搖搖頭回道。
一邊的劉仁軌聽後,也跟著搖了搖頭。
猶豫了下後,隨後劉仁軌肯定的回道。
“陛下,如果臣和馬縣令都沒聽過的話,那華陰縣應該是沒有這個傳說的,不知道陛下從哪聽來的?”
說這話,劉仁軌很自信。
他和馬周兩人可是走遍了華陰縣所有的村莊和百姓居住的地方,修路,興修水利,還有辦官學這些等等,都需要對華陰縣很瞭解才行。
同時,他們到了每個地方也會跟那些百姓聊到一起,瞭解更多的情況。
所以華陰縣的各種傳說什麼的,他們都聽過不少。
如果他們都沒聽過的話,那就是民間肯定沒有這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