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殲滅了敵人的先遣艦隊,不過愛德華·羅素沒有絲毫的興奮。

皇家海軍付出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他們為減少戰艦裝甲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實戰證明,3000多噸的裝甲巡洋艦在敵人的艦炮面前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幾乎就是靶船。

即便是超過1萬多噸的裝甲戰列艦,對戰滿載排水量7500噸的秦級戰列艦也沒有絲毫的優勢,如果不是雙方的數量差距實在太大,甚至都打不沉敵艦!

更可怕的是中國人的魚雷,雖然這種射速不超過10節的武器,有效射程只有1000多米;但是皇家海軍的船隻實在太密集了,幾乎難以逃脫。

雖然很難直接擊沉完好的戰列艦,但是面對巡洋艦以及被重創的戰列艦時,這種武器太過可怕了。

他得出的結論是,中華海軍無論是戰艦的效能以及各種武器的質量都遠在皇家海軍之上;甚至連士兵的技能和士氣都不落下風。

於是他改變了繼續尋找敵軍主力艦隊的想法,而是下令全體撤回英國本土休整,伺機再戰!

可惜還是晚了一步。

遠處的海平面上,最初只是隱約可見的幾個小黑點,它們似乎與天邊的雲霧融為一體,難以分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黑點迅速膨脹,變得清晰可辨——那是一艘艘龐大的戰艦,它們的輪廓在海浪的起伏中逐漸顯現,如同遠古巨獸從深海中緩緩升起,帶著不可一世的威嚴與力量。

這些黑點迅速匯聚成一片,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艦隊,宛如一片鋼鐵森林,在晨光中閃耀著冷冽的光澤。

隨著距離的拉近,每一艘戰艦的細節都變得越來越清晰,巨大的炮塔巍峨聳立,炮口直指天空,彷彿隨時準備傾瀉出毀滅性的火力。甲板上,人影綽綽,士兵們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間,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做著最後的準備。

羅素元帥倒吸了一口涼氣,對方有13艘戰列艦同30艘巡洋艦,而且戰列艦噸位普遍要大於剛才被擊沉的3艘。

即便是算上被重創的4艘,此時皇家海軍也只有18艘裝甲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雖然要多一些,但也只有60艘。

皇家海軍的規模還不到敵軍的2倍,這一戰幾乎毫無勝算。

但他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打這一仗,因為剛才打大戰不少英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戰損,航速也無法達到最快狀態。

如果下令繼續撤退,估計有相當一部分戰船會被敵人追上並擊沉!

當然了,此時英軍還有一支艦隊正在趕來,這也是他敢於同遠征艦隊繼續交戰的底氣。

不過當真正交手之後,英國人卻後悔不已。

漢級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為10800噸基本同英國的勇士級戰列艦相當,隋級戰列艦卻有14000噸,明顯超出了英國戰列艦一大截!

更可怕的是敵艦主炮的射速是自己的好幾倍,自己打一炮的功夫,敵艦最少能打出3炮。

這要得益於克虜伯艦炮的改進設計。

傳統的炮擊由於後坐力的原因整個炮塔都要震動,水兵們必須先復原炮位,然後才能再次開炮射擊。

在傅善坤的建議下,漢級戰列艦開始炮管都被設計成了可伸縮式的,火炮發射後由炮管來承受後坐力,整個炮塔是固定的。

因此節省了炮塔復位的時間,使得遠征艦隊的主炮射速是英艦的好幾倍。

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儘管英國艦隊的戰艦同火炮數量更多,但實際上卻被遠征艦隊壓著打。

更何況中華戰列艦的裝甲要比英艦厚的多。

戰鬥的結果自然也是一邊倒,僅僅開戰了一個半小時,就有7艘英國戰列艦以及23艘巡洋艦被擊沉。

而遠征艦隊這邊只被擊沉了3艘裝甲巡洋艦,另有4艘重創!

不要說是火力強勁的戰列艦,即便是遠征軍的巡洋艦也透過魚雷擊沉了一艘英軍的戰列艦,從而創造了第一次裝甲巡洋艦擊沉裝甲戰列艦的記錄!

就當丁汝昌覺得遠征艦隊能夠輕鬆擊敗皇家海軍的時候,變數出現了。

一支小型的英國艦隊出現在了戰場上。

雖然這支艦隊僅僅只有1艘戰列艦同8艘巡洋艦組成,可是英國的這艘鐵甲戰列艦“維多利亞號”的滿載排水量卻達到了22000噸,遠遠超出所有的戰艦。

“維多利亞號”裝有14座鍋爐,馬力為31000馬力,航速21節;擁有10門雙聯305毫米主炮,還有14門127毫米,6門76毫米副炮。

僅僅是一輪齊射,“維多利亞號”就直接擊沉了遠征艦隊一艘3800噸的裝甲巡洋艦。

隨著“維多利亞號”的登場,皇家海軍計程車氣為之一振!

丁汝昌很快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很快他的旗艦就發出了訊號,6艘隋級戰列艦直接將“維多利亞號”團團圍住。

各艦的炮口逐一調整角度,對準了這座象徵皇家海軍榮耀的鉅艦。

指揮官們緊握望遠鏡,眼中閃爍著冷酷與決絕,隨著一聲聲令下,炮火轟鳴,震耳欲聾。炮彈劃破長空,留下一道道熾熱的軌跡,宛如死神的箭矢,直指“維多利亞號”。

然而,“維多利亞號”並未如預期般在猛烈的炮擊中顫抖屈服。

相反,它像一位身經百戰的勇士,身披厚重的裝甲,以鋼鐵之軀硬抗如雨點般落下的炮火。每一聲巨響,都伴隨著炮彈撞擊裝甲的火花四濺,卻未能穿透其堅固的防禦。艦體雖被震得微微顫抖,但依舊屹立不倒。

不過“維多利亞號”在被第9發魚雷擊中後,最終還是發生了爆炸,緩緩沉入了比斯開灣。

“維多利亞號”的沉沒,也象徵著日不落帝國的最終隕落。

愛德華·羅素僅率領1艘戰列艦同7艘巡洋艦逃回了普利茅斯。

之後遠征艦隊駛入英吉利海峽,並開始炮轟英國南岸的多個港口。

失去了制海權之後,英國再也囂張不起來了,很快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表示英國願意同中華帝國進行和談!

感謝各位書友的月票、推薦票、評論、打賞、追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