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吒駕駛著祥雲,一路追到了車遲國的上空。他運起法力,開始尋找唐僧師徒四人以及紅孩兒的下落。

突然,他發現了他們的身影。就在他準備降落雲頭去營救眾人的時候,目光掃到了那五個負責監工的小道童身上。

起初,木吒並沒有將這些小道童放在眼裡,但當他仔細觀察時,卻嚇得他渾身顫抖。只見這五個小道童竟然都是大羅金仙境界的強者!

“我的媽呀!”木吒心中大驚,雙腿發軟,額頭上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以他金仙的修為,如果貿然衝下去向他們要人,恐怕人家只用一根手指就能輕易地將他碾碎。

更讓他震驚的是,站在一旁的兩個道士,一個坐在一塊石頭上讀書,一位在旁侍候,這兩人給他一種若隱若現、高深莫測的感覺。這種感覺只有三清道觀祖才能擁有的法相神通。難道說,這兩位道士也是與道祖同等地位的大能嗎?

木吒深知自已絕不能魯莽行事。他跟隨觀音菩薩在三界之中闖蕩,見識過無數的神仙大能。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他必須謹慎小心,絕不能有絲毫的不敬之心。

木吒不敢再想下去了,他趕忙按下雲頭,恭恭敬敬地走到年齡最小的道士木天圭面前,雙手合十,唸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這位道友,貧僧木吒有禮了!”

“哦,原來是金仙境的和尚,說吧,你有什麼事?”木天圭面色冷漠,語氣冰冷地問道。他對和尚一直心懷憤恨,畢竟曾經被和尚追殺過,那種刻骨銘心的仇恨至今難以忘懷。不過,如今他的修為已經提升到了大羅金仙境界,心境也變得寬廣許多,所以才會回應木吒的話語。若是換做從前,他早就不顧一切與木吒拼命了。

“道友,我乃是南海觀音菩薩座下的惠岸行者木吒,天庭的托塔天王李靖正是家父……”木吒還在滔滔不絕地自我介紹著,然而,他的話卻被木天圭無情地打斷。

“貧道並不關心你是誰,只想知道你來此究竟所為何事?”木天圭神色冷淡,語氣冷冰冰地說道,身上散發出的大羅金仙威壓讓木吒不禁感到一陣心驚膽戰。

“道………道友。”木吒艱難地嚥了一口唾液,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恭恭敬敬地說道:“我這次奉菩薩之法旨,來問問道友,唐僧師徒為什麼會被扣留在這裡,紅孩兒又是犯了什麼事?”

木天圭看著眼前的木吒,面色平靜如水,但他的眼神卻如同一把利劍,彷彿能穿透人的靈魂。他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冷笑,語氣帶著幾分諷刺和不屑。

“你這是來興師問罪了?還是來想教訓我們?”木天圭的聲音冰冷而低沉,彷彿一陣寒風吹過,讓人不寒而慄。

木吒聽著木天圭的話,心裡不禁一緊。他知道自已這次來的確有些魯莽,但也是奉命行事,沒有辦法。他連忙低下頭,膽戰心驚地說道:“貧僧………不敢,貧僧只是想向道友問一下,回去好向菩薩做個交待。”

木天圭依舊面無表情,眼神冷漠地看著木吒,繼續問道:“是要我交待還是你自已的交待?”

木吒心中一驚,額頭開始冒出冷汗。他知道這位大能不好惹,如果不小心說錯話,可能會給自已招來大禍。他連忙解釋道:“是我………是我向菩薩交待,貧………僧唐突大能了,望大能願諒則個。”

此時,木吒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感受到了木天圭強大的威壓,彷彿一座大山壓在了他的身上,讓他喘不過氣來。他後悔不已,早知道這樣,他在窷中看清楚就回南海,現在可好,進退兩難。他只能在心裡默默祈禱,希望這位大能能夠放過自已,不要與自已計較。

“原來如此,是這樣的,孫悟空他們毀我道觀,被我師祖和師尊捉來修道觀,什麼時候修好,什麼時候就放他們離開,至於那個叫什麼的紅孩兒的懲罰,你們也別管,到時候自會放他離開。”木天圭心中暗笑,表面上卻是裝作一臉嚴肅的樣子對木吒說道。

“好的,道友,貧僧知道了,貧僧這就回去向菩薩覆命!”木吒雙手合十,向木天圭行了個躬身禮。

“嗯。”木天圭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話,表示同意木吒離開。

得到木天圭的許可後,木吒根本不敢多做停留,看也沒看唐僧師徒一眼,更別說一旁的紅孩兒了,直接頭也不回地駕雲離開了車遲國。

看著木吒遠去的背影,木天圭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然後轉身走到建木身邊。

“師父,我剛才的表現怎麼樣?”木天圭跑到建木面前,如邀功一般笑著問道。

“以後啊,你隨心就行,別裝什麼深沉,只要你不犯門規,別的什麼事你就放手去做,不惹事更不怕事,一切有師門為你做主。”建木撫摸著木天圭說道。

“我知道了師父!”建木感受到了師尊的關愛,激動地答應。

木吒傾盡畢生法力,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南海普陀山,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來到了菩薩面前,把自已去車遲國的經歷事無鉅細地彙報給了菩薩。

菩薩坐在蓮花臺上,聽著木吒的彙報,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她沉思片刻後,開口問道:“你說唐僧師徒被人囚禁於那裡修復道觀?”

木吒恭敬地點頭回答道:“正是如此,弟子親眼所見。”

菩薩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她心中明白,那幾個道士並非普通之人,背後必定有著深厚的背景和勢力支援。

聽完木吒的彙報以後,觀音菩薩沉默良久,最後才自言自語地說道:“看來,貧僧得親自去一趟車遲國了。”

木吒聞言大喜,連忙跪地叩拜道:“菩薩慈悲,若您親自出馬,定能拯救聖僧師徒於水深火熱之中。”

菩薩輕輕嘆了口氣,示意木吒起身,然後說道:“此事關係重大,需從長計議。你且先下去休息吧。”

木吒遵命離去,菩薩則陷入了深思之中。她深知車遲國之事絕非表面那麼簡單,其中必然隱藏著陰謀和危機。

過了一會兒,菩薩緩緩睜開眼睛,對著身旁的小龍女說道:“拿我玉淨瓶,隨本座去一趟車遲國。”

小龍女不敢怠慢,立即取來玉淨瓶,跟隨菩薩一同離開了南海普陀山,前往車遲國。

菩薩腳踩蓮臺,化為一道流光,向著車遲國疾馳而來。

眨眼之間,觀音菩薩便已經來到了車遲國的上空。她目光掃過下方,看到了道觀廢墟中正在忙碌的唐僧師徒以及紅孩兒,又看向那五名小道士,最後才注意到了封言和建木。當她看清兩人後,心中頓時一驚。

什麼時候三界之中竟然出現了兩位連自已都不認識的大能?那兩個道士看似平平無奇,可仔細一看兩人身上若有若無的道蘊後,菩薩心中震驚地無以復加。而且,那五個小道士的境界也和自已的境界相差無幾。在不使用任何法寶的情況下,自已想要戰勝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勝率都不大。

觀音菩薩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她深知想要救出取經隊伍幾乎是痴人說夢,而與這些道士正面交鋒,最終也只會讓自已陷入困境。不行,絕對不能輕舉妄動,必須從長計議,以免壞了佛教復興的大計。

想到此處,觀音菩薩毅然收回神通,緩緩飄落至地面,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封言和建木。

“阿彌陀佛,兩位施主,貧僧有禮了!”觀音菩薩雙手合十,恭敬地說道。

封言輕輕放下手中的書籍,目光冷漠地掃了一眼觀音菩薩,語氣平淡地回應道:“你來本尊這裡有何貴幹?”

觀音菩薩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但還是強壓心頭怒火,凝視著封言道:“施主,唐僧師徒乃是我佛門興盛的關鍵,順應天道之規律。而今施主卻將他們囚禁於此,破壞了天道的秩序,難道不擔心遭受天譴嗎?”

“那猴子毀我道觀,屠我道門之門人,如今本尊罰他們修道觀,以贖前罪,有什麼不對嗎?至於天道法則,你去問問天道,他敢對本尊降下天罰嗎?”封言風輕雲淡地說道。

聽到這話,觀音菩薩臉色一變,她沒想到封言居然如此大膽,竟敢無視天道法則。

“阿彌陀佛,道友如此說話,難道就不怕天道法則的懲罰嗎?”觀音菩薩說道。

“哼!天道法則的懲罰又如何?本尊不罰他是他的幸運!”封言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既然道友如此執迷不悟,那就休怪貧僧無禮了!”觀音菩薩臉色一沉,手中出現了玉淨瓶。

看到這一幕,木天圭他們等人紛紛警惕起來,準備隨時出手。

就在這時,封言突然哈哈笑了起來:“哈哈哈哈……觀音菩薩,你以為憑藉你的實力和你的那些垃圾法寶,就能奈何得了本尊嗎?真是可笑至極!”

說著,封言身上散發出一股強大的氣息,將觀音菩薩籠罩其中。

感受到這股氣息,觀音菩薩臉色大變,心中暗自驚訝:“好強的氣息,此人究竟是什麼來歷?為何會有如此強大的實力?”

“觀音菩薩,本尊勸你還是不要多管閒事,否則後果自負!”封言冷冷地說道。

“阿彌陀佛,施主,貧僧並非多管閒事,只是希望施主能夠放下執念,不要再執著於仇恨。”觀音菩薩說道。

“哼!執念?仇恨?本尊沒有執念和仇恨,我說了,只要他們把我的道觀恢復如初,我就放他們離去!”封言平平淡淡地說道。

“施主,冤冤相報何時了,何必如此執著呢?”觀音菩薩繼續勸解道。

“觀音菩薩,你不必再勸,本尊心意已決,要是道觀一日恢復不了,那麼他們就不可離開一日,你要是想動武,本尊奉陪!”封言冷聲道,他周身散發出一股強大的氣勢,讓人不敢小覷。

觀音菩薩心中一沉,知道眼前這個人不好對付,但她還是試圖勸說:“施主,這樣做是否有些過分了?他們畢竟只是法力低下的修行者,施主何必要如此為難他們呢?”

然而,封言卻不為所動,堅定地說道:“哼,他們破壞了我的道觀,是他們做錯了,既然錯了,那就必須要付出代價!”

觀音菩薩無奈,只好再次問道:“那依施主所言,要是道觀恢復如初就放他們離開?”她意識到,眼前這個兩人並非不講道理之人,或許可以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封言點了點頭,語氣依然平淡:“對,只要道觀恢復如初,他們就可離開。”他的目光掃過唐僧師徒一行人,眼中閃過一絲怒意。

觀音菩薩鬆了口氣,心想這事情還有迴旋的餘地。於是,她微笑著說:“好,那就請施主給貧僧一些時間,讓貧僧將道觀修復。”

封言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抹戲謔的笑意,然後輕輕地點了點頭。

觀音菩薩見狀,轉身走向廢墟,對著唐僧等人喊道:“玄奘,你們過來這邊吧,本座替你們修復這道觀。”

唐僧等人聞言,趕忙走到觀音菩薩身旁,恭敬地行了一禮後便站在一旁等待著。

觀音菩薩深吸一口氣,運轉體內法力,準備施展神通修復道觀。然而,當她的法力觸碰到那些廢墟時,卻驚訝地發現,無論她如何施法,那些土坯和木料都紋絲未動。漸漸地,觀音菩薩的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儘管使出渾身解數,嘗試了各種法門,但道觀廢墟卻絲毫未變,甚至連一根茅草都沒有移動半分。最終,觀音菩薩幾乎耗盡了所有的法力,想盡了一切辦法,結果依然如故——廢墟仍是廢墟。

觀音菩薩心知肚明,自已這回是遇上了強敵,無奈之下,她只好放棄了修復道觀的念頭。

觀音菩薩深吸一口氣,緩緩地收回了神通。她的臉色蒼白如紙,額頭上也冒出了細密的汗珠,但還是強打精神,對著唐僧師徒幾人說道:“這些廢墟另有乾坤,本座無法修復,你們幾人先在此等候,待本座另想辦法。”

說完,她轉過身去,朝著封言和建木走了過去。

觀音菩薩走到封言和建木面前,雙手合十,微微一笑:“阿彌陀佛,本座觀二位施主與我佛有緣,兩位施主何不皈依我佛,證道佛果,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