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附骨之蛆
重生後這正妻我不當了 寧小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殷文孝只得坐下。
老夫人蹙眉道:“待會兒阿笙過來了你臉色給我擺好些,好好一起吃頓飯。”
石嬤嬤到折芳院的時候,秦笙的晚膳剛剛好擺上桌。
秦笙坐在桌前問:“不知道老夫人叫我過去可是有什麼事情?”
石嬤嬤笑道:“這不是伯爺剛剛回來麼,老夫人想著一家人也許久不在一起用飯了,剛好今兒廚房裡燉了乳鴿,老夫人讓夫人一起過去嚐嚐看呢。”
秦笙沒說話。
她在心裡想著,約莫是殷文孝今兒出去了一趟,這母子倆恐怕又有用得著她的地方了。
秦笙一副慢慢悠悠的模樣,急的倒是石嬤嬤,但她也不敢出聲催促。
“原來是這樣。”片刻之後,秦笙站起來笑了笑。
“勞煩嬤嬤稍等片刻,我換身衣裳就去。”
說完便去了裡間,沒一會兒秦笙便換了套月白色繡梅花的家常服出來。
一路上與石嬤嬤過去松柳院,秦笙言語試探了幾句。
不過石嬤嬤嘴巴嚴得很,回答的一絲不露的,倒是讓秦笙心底有些疑惑了。
到了松柳院。
晚飯剛剛好擺上桌,的確是有道清燉鴿子,湯上面的油花已經撇去了,看著倒是讓人胃口大開。
石嬤嬤親自在旁邊伺候著,給主子們都盛了鴿子湯。
飯後,桌子收拾乾淨,丫鬟進來上了茶,秦笙瞧見了一襲素色衣裙的玉柔,不免多看了眼。
殷老夫人起先還在和秦笙說著府裡今年秋天莊子上的收成,誰知話鋒一轉,就說到了攝政王要建學府的事情。
這也算不得什麼機密,因此也不必忌諱。
殷老夫人隱晦地說,讓秦笙這段時間多與外面的各家夫人走動走動,有了什麼訊息也好及時知道。
秦笙垂眸喝茶,片刻後道:“學府建成也得明年了,現在走動太早,再說,不是娘您說的嗎,讓我沒事別總跟那些喜歡嚼舌根的夫人們來往。”
殷老夫人:“……”
這話她的確是說過。
但那也是因為秦笙當時與永寧侯府的少夫人走得近了,而永寧侯府的老夫人吳氏和殷老夫人不對付,殷府式微之後那永寧侯夫人沒少在公開場合對著殷老夫人冷嘲熱諷的。
所以在看見秦笙與永寧侯府少夫人親近之後,殷老夫人才會對她說出那番話。
殷老夫人有些訕訕地,“旁的人家不說,可你孃家……聽說這段時間陛下頻繁召見你父親呢。”
秦笙抬眸去看她:“娘該不會是想讓我回去跟我父親說,讓他幫忙到時候給弄幾個殷氏族裡的子弟到學府裡去吧?”
殷老夫人還沒說話,殷文孝的臉色就已經難看下來了。
他們雖然是這麼個意思吧,但是怎麼從秦笙的嘴裡說出來就那麼的讓人不中聽呢?
殷文孝心裡又有了那種很奇怪的感覺。
他總覺得秦笙好像有哪裡不一樣了。
秦笙卻是沒看他,而是看著老夫人道:“夫君如今在翰林院裡憑的是自己的實力,可還是有人非要歪曲事實說他靠的是岳父,倘若學府的事情我父親再幫忙,外頭的人豈不是會嘲笑夫君堂堂的平陰伯卻事事都需要靠岳父幫襯?娘您平時不是一向很注重夫君的名聲麼,怎麼連這個都沒有想到?”
她這一番話看似前面捧了殷文孝,後面卻又好像不是那麼回事兒。
殷老夫人蹙眉細思,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年紀大了,一時竟然沒有繞過彎兒來。
倒是殷文孝,聽見秦笙說他進翰林院靠的是自己而不是岳父之後,臉色可謂是陰轉晴。
殷老夫人想了想,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
大概是因為秦笙進門以來,這會兒是第一次拒絕她。
就算是當初她去勸秦笙答應讓文孝納妾,秦笙雖然面色難看,可後來不還是點頭同意了麼?
秦笙道:“以後的事情先不去操心,伯爺最要緊的還是顧好眼前的事情吧。”
提到這個,殷文孝的內心好似被什麼東西給戳了下似的。
翰林院說起來風光,但是手裡沒有實權,想要真正做出來成績了往上升遷也不知道希望大不大。
倘若要熬資歷的話,那還不知道要熬多少年。
秦笙知道他心裡想什麼。
前世殷文孝就是覺得在翰林院升遷無望,後來因為是世襲的爵位,北方接連天災,小皇帝便下了旨意,派平陰伯殷文孝全權負責賑災事宜。
殷文孝在賑災之事上立了大功,回京後受了封賞,小皇帝指派他去了鴻臚寺。
秦笙重生之後細細想過許多次。
後來終於讓她發現了端倪。
大約就是從殷文孝賑災立功被小皇帝指派去鴻臚寺開始,他的野心和胃口逐漸大了起來。
耳邊是殷老夫人的聲音:“那就先說眼前的事情,族學翻修,不知道阿笙你有什麼想法?”
秦笙淡道:“自然是讓族裡的人負責,咱們出錢就行。”
話是這樣說。
但是既然知道了攝政王明年要從各世家族裡挑選子弟入學府,那族學翻修一事殷老夫人就不敢再馬虎了。
畢竟這可是關乎整個家族的大事。
殷老夫人道:“阿笙啊,這件事情交給別人我不放心,還是你親自來負責吧。”
說來說去,不就是怕這銀子花出去了最後卻沒有落到實處嗎?
“可我得忙府裡的事情啊。”秦笙並不大包大攬。
秦笙略略思索之後,道:“要不然把這件事情交給葉姨娘來辦吧?她也是府裡的人,理應也應該為府裡的事情出一份力才是。”
“……”
殷老夫人頓覺頭疼。
最後她說再考慮考慮,秦笙見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辭了,讓他們母子倆慢慢想去。
回了折芳院,翡翠已經讓人準備好了熱水。
秦笙沐浴之後躺在床上,想到松柳院裡殷老夫人和殷文孝臉上的表情,心裡一陣冷笑。
聽到攝政王要從各世家族學裡挑選孩子進學府,殷文孝和殷老夫人想的是如何讓自家族中子弟也能被選中,好在將來可以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卻不知道,攝政王是在一步一步,準備拔除這些只會吸食大襄朝血肉的附骨之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