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劍南節度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 公孫無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此人腰間佩著象徵著身份的銀色魚袋,目光沉穩柔和。
旁邊那人年近四十,則是穿了一身從五品的官服。
見兩人進來,兩人也都站了起來。
齊海見狀急行幾步,臉上笑得似乎根根短鬚都在抖動,他衝那正五品的武官行禮道:“下吏拜見許軍使!”
接著又向一旁的官員拱了拱手,“見過張都尉!”
李惲見狀也趕緊上前拜見。
“拜見許軍使!”
“見過張都尉!”
那身穿正五品服飾的武官微笑點頭,“你就是信安王殿下之孫,李惲!”
“下官正是!”
齊海這時也回頭對李惲介紹道:“李縣令,這位就是咱們蜀中鼎鼎大名的平戎軍使許遠許將軍……
隨後他又繼續介紹道:“這位是折衝都尉張方。”
李惲聽完介紹再次以大禮拜見:“下官李惲拜見軍使、拜見都尉!”
許遠柔聲道:“李縣令乃是郡王殿下之孫,都是一家人,快快入座吧。”
他伸手虛引,李惲也順勢站了起來。
許遠仔細端詳李惲,不由連連讚歎:“今日見了李縣令方知什麼才是,陌上人如玉,君子世無雙!今後還不知道我蜀中多少小娘子會被李縣令所迷倒呢!”
他語聲柔和,舉止間頗為儒雅,腰間懸懸掛著一柄利劍,不過自有一股凜然而威的氣勢,那是久居上位而帶來的權利威嚴。
這時一旁的張方也道:“許軍使所言甚是,某可是聽說李縣令在長安頗有才名,經常與李太白等人詩文唱和,所著《牡丹詩》可是聖人也誇讚不已。”
許遠笑道:“沒想到李縣令還是一個才子……我家那小子也頗喜詩詞,以後還要請李縣令多多指教!”
李惲聞言連忙道:“不敢不敢,在下才學不過中人之資而已……”
四人談笑著,就在這時一個身影從屏風後轉了出來,正是如今的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
“末將許遠\/張方;下官\/齊海\/李惲拜見節帥!”
四人趕緊起身大禮參拜。
“好好好!都起來說話吧!”
章仇兼瓊笑呵呵的說著話。
章仇兼瓊滿意的看著李惲,其實他早在半刻鐘以前就已經到了,只是隱於屏風後觀察著四人。
在他看來李惲氣度沉穩,舉止得體已是讓他滿意。
他上下打量著李惲,臉上已是現出熱切之意,李惲乃是信安郡王嫡孫,若是能透過他與信安郡王搭上線,那自己入京的夢想就更進一步了。
不過……這李惲如今是自己治下犍為縣令,倒也不用急於一時。
章仇兼瓊在想著心事時,李惲也在仔細打量著他。
根據公開資料這章仇兼瓊乃是任城縣人。初任殿中侍御史,出為益州長史、司馬。
因為攻取吐蕃安戎城之功,累遷劍南節度使。
真正讓李惲記住他的原因還是因為樂山大佛,因為後世大名鼎鼎的樂山大佛就是他捐資建造的。
“某昔日亦曾經見識過郡王殿下的風采,說起來郡王殿下也曾經敦敦教導過某……二郎以後有事只管告知於我!”
齊海見竟然也章仇兼瓊竟然主動與李惲攀關係,心中不禁對李惲更加高看了一眼。
不過此時上官說話,他也不敢隨意插話,只得在心中不斷的算計。
待章仇兼瓊說完話,那齊海方笑道:“李縣令來的正是時候,過得幾日正是端午盛會……屆時正是李縣令一展風采之時!”
章仇兼瓊聞言也是眼睛一亮,笑道,“齊御史所言甚是,賢侄到時候若是能留下一首詩文,當也是一段佳話!”
許遠這時笑道:“若是二郎參加端午盛會,不知有多少小娘子會被迷倒啊!”
張方也插科打諢道:“可惜下吏沒有女兒,否則定當把二郎搶回家去!”
“哈哈哈!”
幾人皆是一番大笑。
李惲也是笑道:“能參加端午盛會小侄自然是求之不得,只是上任之事……”
章仇兼瓊擺了擺手道:“賢侄不必擔心,時日尚早不急在一時……”
李惲與三人相談甚歡,眼看到了小食之時,章仇兼瓊吩咐下人擺上了宴席款待李惲幾日。
席間李惲趁機向章仇兼瓊為犍為縣要了不少好處,最重要的是章仇兼瓊答應他整頓府兵,重組犍為縣團結兵,並撥付一批軍械糧草。
早就已經得到李隆基暗示的章仇兼瓊自然滿口答應下來。
李惲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自然大喜,投桃報李之下,答應替章仇兼瓊送禮給高力士。
這一頓飯卻是吃的賓主盡歡,一直到日入之時李惲方才告辭離開。
……
成都南門外一座草廬之中,再次傳來了激烈的爭吵聲。
周圍的鄉鄰聽見動靜都不禁搖頭嘆息。
這朝廬的主人名叫楊釗,原是新都縣尉,據說還曾經擔任過關中扶風縣尉。
可惜如今卻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夫妻兩人也經常因為生活瑣事而大打出手。
一開始鄉鄰們還勸說一二,如今卻是習以為常也就無人再勸了。
“楊釗,你這個廢物,老孃嫁給你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了……”
女主人的聲音再度響起。
隨後草廬內又是一陣雞飛狗跳,那楊釗竟然被自己的妻子追打至屋外。
楊釗的幾個兒子見狀卻是遠遠的躲了開去。
……
李惲從節度使府出來後,並沒有在城內停留,而是出了南門,前往府中在成都的莊園。
這莊園的地契在離京之前李禕就已經轉給了李禕。
“這是怎麼回事?”
楊釗被妻子追打這一幕正好被李惲給看見。
李惲一下子被這一幕給驚到了,自從回到大唐他還沒有見過這麼潑辣的女子。
好奇心被激發的李惲忍不住向看熱鬧的百姓詢問情況。
“老伯,這是怎麼回事?”
“郎君是外鄉人吧!這家主人名叫楊釗,以前還曾經做過一任新都縣尉……”
被問到的老人,把情況給李惲細細道了出來,最後還不禁搖頭嘆息了一聲。
“楊釗!”
李惲聽到這個名字總覺得有點耳熟。
雖然一時想不起來此人是誰,但李惲還是吩咐自己的小廝李平上去勸了一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