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初識玉環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 公孫無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二郎,殿下喚你去正堂!”
“好!”
李惲心下疑惑,卻不敢怠慢,當即把考核之事交給李輝和李瑄兩人。
他則隨李飛前往正堂。
“八叔,可知大父何事尋我?”
“某也不清楚,只是剛剛宮中來人了!”
“宮中來人!”李惲心下更是疑惑,不過腳下卻是不自覺的加快了步伐。
還未到正堂,就見幾名小黃門,立在堂外。
這時他心下更加疑惑,他再次加快了腳步。
進入正堂就見自己大父李禕正與一名太監在聊天。
“小子拜見大父!”
“二郎,這位是林常侍!”
“見過林常侍,林將軍!”李惲躬身行了一禮。
“林常侍,莫非此人就是李隆基身邊四大太監之一的林招隱,楊思茂死後,他可就是宮中僅次於高力士的內侍從了!”
“小郎君果然好氣度......”
賠著大父與那林常侍閒聊一陣後,終於確定此人正是林招隱。
“二郎,你且隨林常侍入宮面聖……另外帶上你訓練的奴僕……”
“李隆基怎麼會突然想著召見我呢?”
李惲聞言心下竟是頗為忐忑。
“莫非是大父和玉真公主已經舉薦我入軍了!”
想到這裡,他不自覺的望向李禕,心中頗有些興奮。
“見到聖人以後,要知禮數,不可隨性。”
李禕向李惲千叮嚀萬囑咐,生怕李惲任性而為,忤逆聖人。
“大父放心,孫兒省得。”
到了府門口,李輝、李瑄二人帶著人已經在府門口等著了。
隨後李惲在林招隱的帶領下往宮中而去。
……
李惲一開始還以為是前往興慶宮,因為從開元十四年(726年)開始,李隆基就移往興慶宮聽政。
行到半路才知道這次去的卻是大明宮。
這大明宮位於唐京師長安北側的龍首原,面積差不多是後世北京故宮的五倍。
李惲隨著那林常侍穿過重重宮禁,來最終來到了太液池。
至於李輝、李瑄等人則跟著羽林軍前往了別處。
李惲抵達太液池,遠遠就看見李隆基正與一個美貌絕世的女子說笑著。
此女身穿華麗的宮裝,身材豐滿婀娜,眉毛又細又長,紅唇欲滴。
遠遠望去,一眼看上去雖然並不驚豔,但卻又讓人慾罷不能。
李惲暗自猜想,這應該就是把李隆基迷得神魂顛倒的楊貴妃,楊玉環了。
不過現在楊玉環還沒有封號,眾所周知這楊玉環本是李隆基之子壽王李琩的王妃。
李隆基畢竟搶了兒子的媳婦。一時半會,他也不好意思給楊玉環上封號。
李惲也不禁多看了楊玉環兩眼,此女在後世的評價中兩極分化可能是最大的,李惲自然也是對她頗為好奇。
“郎君,聖人有請!”
李惲深吸一口氣,慢步來到亭前。
一個是一手締造開元盛世,又一手葬送盛唐,集大譽大毀於一身的帝王。
一個是有著“羞花”之容,被評為“四大美人”之一,卻又被詬病千年的女子。
面對兩人,李惲也是頗感有些壓力。
距離越近,李惲越能感受到楊玉環身上散發出的魅力。
她一顰一笑間,都帶有一種風騷入骨的媚,讓李惲也不禁心動神搖。
“今日才知什麼是媚骨天生,難怪李隆基有了梅妃,還會被迷的七暈八倒!”
李惲強迫自己收回思緒,正了正衣冠對李隆基一拜:“小子拜見聖人,祝聖人萬壽無疆。”
“拜見娘子。”
“起來吧!”
李惲起身來到亭內,雖然面對皇帝卻依然從容淡定。
他的餘光注意到香案前站著一名身高六尺的黃衣宦官。
此人面白無須,沉著偉岸,想來就是如今第一大宦官,歷史上被評為四大太監之一的高力士了。
“近日長安都在盛傳二郎之名……言汝乃是宗室之中難得的少年才俊……”
楊玉環道:“奴家最近讀了二郎所做之詩,頗有感觸,我大唐又出一英才……”
李隆基這時也來了興致,他對李惲道:“二郎可能為我家娘子做詩一首!”
一旁的楊玉環聞言也是面露期待之色,楊玉環本身的詩文水平也不低,後世流傳的幾首楊玉環所作的詩也皆是佳作。
李惲知道這是對自己的考教了,當即道:“小子敢不從命!”
當下李惲就開始思索起來。
思考良久,李惲終於把自己的詩作唸了出來。
“善,大善!”
李惲聞言卻是心中慚愧,他這首詩卻是抄襲了李白之作。
“三郎,看來咱們大唐又出一名才子了……”
“哈哈哈,娘子所言甚是,二郎果然是我家麒麟兒!”
李隆基見楊玉環很開心,自己也歡快地笑了起來。
周圍的侍從聽到李隆基對李惲的評價也都是明白這李惲已然是簡在帝心,當是一個潛力股。
一眾常侍都在思考著如何與李惲拉近關係。
“小子才疏學淺,比起聖人、王摩詰、李太白還差的遠……”。
李隆基微微一笑,“朕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是萬萬不能與王摩詰和李太白相比!”
李惲聞言卻是面色一肅道:“聖人之語,恕小子不敢苟同……以小子看來,王、李二人雖有才卻只是小才,聖人才是大才……”
“若無聖人勵精圖治,如何有這大唐盛世,若無大唐盛世,如何能有王、李這樣的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