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內,作為裁判的幾名大家也在一一省閱收上來的詩文。

這時賀知章突然一拍几案,“好詩……好詩!”

“太白,此詩怕是已經不比你的差多少了!”

眾人皆知賀知章可不是冒失之人,敢這麼說,那這首詩定然是好的。

眾人紛紛把目光投向賀知章,就連玉真公主也不例外。

賀知章這時大聲的把詩文唸了出來。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果然是好詩,此詩當為第一。”王維擊節讚歎。

“摩潔所言甚是,此詩當為第一!”

“沒成想,今日竟然有見如此好詩……”

其他幾人也紛紛表示贊同。

這時玉真公主問道:“此詩是誰人所作?”

賀知章道:“乃是信安郡王嫡孫李惲所作!”

“無上天尊,沒想到我家竟也出了如此少年才子!”玉真公主面露驚喜之色。

玉真公主乃是李隆基的胞妹,與李禕同輩,算起來李惲還真是她的侄孫。

“恭喜殿下了!”

“賀喜殿下!”

一旁的宦者與女官此時也紛紛向玉真公主道喜。

……

園中眾人正討論的熱火朝天之時,突然主堂方向有人高聲喝道:“今日評定揭曉!”

這訊息像波浪一樣,一波又有一波的擴散到園中每一個角落。

頭名詩詞很快也被張貼出來。

“天寶元年春二月,予見終南之景,有感而制曰: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好詩啊……好詩……”

“此詩定能流傳千古了!”

“不知此詩是那位才俊所做……”

在吊足了眾人的胃口後,玉真公主終於讓人公佈了作者的名字。

“李惲!”

“什麼竟然是他!”

“信安郡王竟然有如此後輩……”

“某一直以為那李二郎就是一介武夫,沒曾想竟然是文武雙全!”

就在眾人正在議論之時,堂內有聲音響起,“殿下請李惲入內!”

眾人聞言皆露出羨慕之色,李惲也起身準備進屋。

不過這時他身旁的蘇慧卿卻沒有動。

“怎麼不願意隨我入內?”

蘇慧卿聞言面露驚喜之色,“當然願意,只是……”

“只是什麼……隨我進去就是了!”

李惲一拉蘇慧卿的手,就往正堂裡面進。

前來邀請李惲的宦官也並沒有阻止。

這一刻蘇慧卿只感覺自己的心在撲通撲通的亂跳,看向李惲的目光也變得無比溫柔。

“小子拜見殿下,殿下萬福!”

“果真是我李家好兒郎……”

玉真公主對李惲的第一印象不錯,當著眾人的面就誇讚起來。

隨後玉真公主又詢問了李惲一些家長,讀過什麼書,弓馬如何。

李惲也都一一回答。

最後玉真公主聽到李惲言自己善武之後,更是眼前一亮。

“李惲,皆言詩可言志,汝可能作詩一首!”

李惲聞言自然不可能拒絕,當即答應下來。

堂中眾人此時皆是看向李惲,大家都想看看李惲有何佳作。

玉真公主身後一名仕女也向李惲投來好奇的目光。

蘇慧卿此時也突然變的緊張起來。

李惲思忖一番後,看著蘇慧卿微微一笑,隨即唸了出來。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好詩,好詩……”

“沒想到,今日竟然得聞兩首佳作!”

高適也感嘆,“李惲之詩,已有大家之像!”

王維也道:“以詩明志,看來二郎志向不小啊……恭喜殿下了!”

其餘眾人也再度向玉真公主表示恭賀。

玉真公主此時臉上都笑開了花,“信安王兄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玉真公主點了點頭:“二郎,不知今後有何打算?”

李惲躬身道:“小子欲往邊塞為國效力……”

“好好好,果然是我李家好男兒!”

“我答應過你,送你一件禮物……”

玉真公主說到這裡,拍了拍手,這時一名女官把蘇慧卿帶了出來。

“此女就贈送於你了……他的文契晚些我會讓教坊司送至信安郡王府!”

李惲正要開口拒絕,看見蘇慧卿那哀怨的眼神,又把拒絕的話嚥了回去。

“長者賜不敢辭……多謝殿下!”

玉真公主這時慵懶的伸了一下腰,“今日也乏了,大家都散了吧!”

……

大明宮中,李隆基這日閒的無事,召集宮中諸人遊樂。快到結束之時他忽然心血來潮的向一旁的高力士詢問。

“最近長安城和宗室之中可有趣事發生!”

高士力聞言笑道:“好叫聖人知道,這些日子信安郡王殿下之孫李惲卻是名聲鵲起。”

“如今那李惲與李白、高適兩人經常詩書唱和,整個長安都在言說我大唐宗室之中出了一大才子......”

高力士當下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通,又說了一些李惲與李白、高適二人詩文唱合之事。

“前些時日,玉真公主舉行的詩會之上,李惲更是力壓群英,所做兩首詩如今已經在整個長安傳唱……”

“另外那李惲還在府中行孫武吳宮教戰之事,聽說信安王府的奴僕在李惲的教導之下,已經頗有可觀之處……真可謂文武雙全啊!”

李隆基聞言感興趣的道,“竟有此事……”

這時一旁的楊玉環笑道:“三郎,若是感興趣何不命那李惲帶著家中奴僕入宮一觀......說不得還真能為大唐尋得一位良材呢!”

李隆基聞言先是一愣,隨即笑道,“娘子說的是……

......

李惲正在教場上對訓練的奴僕進行考核。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那群奴僕如今可謂脫胎換骨。所缺的就是戰陣經驗了。

李惲也對他們進行了重新整編。

六十名奴僕,被李惲編為了六個什,十二個伍。

今日的考核就是從中挑選出優秀之人擔任什伍長。

大唐軍制以五人為伍,兩伍為什,五什為夥,三夥為隊,五隊為團(營)。

李惲的計劃是把這六十名前奴僕,編為一夥加一什。

多出來的一什,接下來會訓練成騎兵,作為自己的親衛。

這次考核,李惲是很重視的,在李惲的計劃中,這些人就是自己入軍後的基本盤了。

考核才剛剛進行到了一半,李飛突然出現在了校場上。

“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