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禕如今頭髮已然全白了,身體也很瘦,行將就木一樣,如今實際上已經在養老。

不過李惲卻是知道自己這祖父年輕時候也是一個傳奇人物。

歷任隴西節度副使,河東、河北兩道行軍副總管,最後在隴西節度使之位上致仕。

征戰一生,少有敗績,屢次擊敗吐蕃,收復戰略要地石堡城,打得吐蕃割地賠款抬不起頭來。

後又大敗奚、契丹,為大唐擴地數千裡,乃是名副其實的宗室第一大將。

“二郎,你的傷可大好了!”

“回大父,孫兒的傷已經無礙!”

“汝可知上元節時是誰襲擊於你?”

“小子不知!”

“襲擊你的人是李林甫家的四郎李漁所派,出手之人乃是長安有名的遊俠空空兒......那空空兒大父已經幫你料理了,對那李漁你有何打算!”

李惲聞言暗想,“襲擊自己的竟然是空空兒,這可是留名青史的人物啊……難怪以自己前身這身手竟然還能著了道……”

想著這些他臉上卻是露出笑容,“大父,孫兒也不是好欺的,那李漁既然敢派人襲擊於孫兒,孫兒自然也會讓他知道知道拳頭是什麼味道!”

“哈哈哈,果然是我李禕的孫子,找個機會給我打回去......”

“大父放心……孫兒不會丟了我信安王府的臉面……”

“阿耶,那李林甫可不是好相與的人啊!”李峘卻是面露擔憂之色,

李禕微微一笑,“我還沒死,李林甫還不敢這麼樣......”

“二郎,你可有志向?”

李禕面露滿意之色的問道。

“大父,孫兒欲效仿大父投筆從戎!”

聽到李惲這麼說,李禕不禁想起自己的崢嶸歲月,心中已是感慨萬千。

“這麼說來,你是打算入十二衛?”

如今世家子弟入軍多數都是從十二衛開始,就連李禕自己年少之時也是如此。

李惲道:“非也,如今十二衛已經不是太宗皇帝當年的十二衛,孫兒不願混吃等死,方今九邊正是用人之時,聖人也有意開邊,收復武周丟失之土.....。孫兒願入九邊為大唐開疆擴土!”

“好好好!我的好孫兒既然有此心,大父自當助之!”

“若要入軍,卻得早做準備才是,二郎可有計劃?”

李惲道:“大父,孫兒想先從學習練兵開始!”

李禕聞言點了點頭,“二郎看來是心有成竹了……你的想法沒有錯,古之名將沒有不擅長練兵的……”

“二郎若想為名將,一要懂得練兵之道;二要懂得士卒之心;三要懂得計算之道……”

李禕把自己領兵的心得一一道了出來,這一番話卻是讓李惲獲益匪淺。

“多謝大父!”

李禕擺了擺手道:“這些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李惲道:“孫兒正想求大父給孫兒一個實操的機會?”

李禕面露笑容道:“你有什麼打算,府中的家將暫時可還不能予你!”

李惲拱手道:“前些時日府中不是新進了一些奴婢嗎,孫兒想求大父把這些人交給孫兒訓練一番……”

“哈哈哈,我家二郎這是欲效仿孫武吳宮教戰之事嗎!!!”

“就依你,若是你真能把這些人訓練成了,大父就親自入宮為你求官!”

李惲自信的道:“大父放心,孫兒定不會讓大父失望!”

......

翌日一早,天才矇矇亮,李惲就下令把府中新招的六十餘名奴僕集結起來。

李禕擔心李惲沒有經驗,把自己的兩名親衛李輝與李瑄派來協助,還把府中大教場劃給李惲使用。

《武經總要》有言“開大陣,對大敵。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萬軍之中只如一人,如此可天下無敵。”

李惲如今學習練兵,自然也是打算先從這方面入手。

當下李惲把這些人分為三隊,自己與李輝和李瑄各帶一隊。等眾人分隊站好,李惲這才走上前來。

李惲道:“諸位皆為我大唐男兒,汝等如今雖為奴僕,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先秦之時的百里奚原本也不過是一奴隸,前漢之時的大將軍衛青原本亦不過是一馬奴……宋武帝劉裕也不過是一破落戶、拓跋等人更是蠻夷……他們也並不比你們高貴……”

“眼下聖人有意征伐四方,此正是大丈夫求取功名的好時機,但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今日把爾等招來,就是訓練爾等戰陣技藝……想要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就得先把吃飯的本事練好咯……”

將來面對諸胡之時,才能好好活下去,才有拜爵受賞的那一天……太宗皇帝言,功名但從馬上取,能殺敵立功者方為好男兒!”

李惲神情嚴肅,下面各人都是下意識地站得直些。

訓完話後,李惲先讓他們學習站佇列隊,左轉右轉,齊步行進跑步等。

原本李惲以為這佇列訓練應該是很簡單的是事,因為後世參加軍訓之時這佇列訓練只是最簡單最基礎的。

沒想到實際操作起來,卻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那佇列可說是慘不忍睹,隊伍歪歪扭扭不說,一個個連左右都分不清楚。

好在士卒們都見過府中家將訓練,那比自己等人的訓練更嚴格,更辛苦,是以倒也沒有什麼怨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李惲看著眼前亂糟糟的場面,李惲竟有些抓狂的感覺。

李惲一時無法,只得一遍遍的進行示範。

接連訓練了幾天,一眾參加訓練的奴僕,還是一個個左右不分。

李禕來參觀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多言語,只是放手讓李惲施為。

李惲思考良久之後方才恍然,自己之所以會認為佇列訓練簡單,只是受了誤導。

後世那些參加軍訓的孩子實際上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開始佇列訓練。

最後李惲讓眾人把脖子上的紅巾解了下來,邦在手臂上,標明左右。

讓眾人分清楚左右之後,訓練才漸漸轉入正軌

為了訓練士卒,李惲可謂絞盡腦汁,甚至還為此放了李融的鴿子,答應與李融遊曲江池的事也作罷了。

好在李融也沒有在意,反而對李惲練兵之事起了興趣。

“二郎果然高才!”

在參觀過李惲的練兵之後,李融露出了羨慕之色。

“大郎家學淵遠,可能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