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心為即將到來的小範圍出兵北伐做著緊鑼密鼓的準備,籌糧備馬成為了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在這關鍵的時刻,楊儀站了出來,協助姜維共同應對這艱難的局面。
楊儀此人,心思縝密,排程後勤之事經驗頗豐。姜維深知此次任務艱鉅,有楊儀相助,當能增添幾分勝算。
姜維將楊儀請到營帳之中,二人相對而坐,姜維一臉凝重,開門見山地說道:“楊兄,此次北伐籌糧備馬之事,關乎全域性,吾等責任重大啊。”
楊儀微微點頭,神色嚴肅地回應:“姜將軍放心,吾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只是如今局勢複雜,困難重重,需從長計議。”
姜維皺起眉頭,憂慮地說道:“吾深知國內糧草儲備本就有限,加之連年征戰,百姓負擔沉重。若要籌集足夠的軍糧,實非易事。”
楊儀沉思片刻,分析道:“將軍所言極是。但可先從各地糧倉調配,同時向大戶借糧,承諾戰後歸還。再者,鼓勵百姓捐糧,給予一定的賞賜。”
姜維聞言,微微頷首:“此計可行,只是向大戶借糧,恐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楊儀輕捋鬍鬚,說道:“吾等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知他們北伐乃為興復漢室,保家衛國,若成功,他們亦將受益。”
姜維站起身來,雙手背後,在營帳中踱步:“楊兄,那馬匹之事又當如何?”
楊儀思索片刻,道:“馬匹可從軍中現有戰馬中挑選優良者,再從民間收購。同時,派人前往周邊部落交易,或能獲取一些良駒。”
姜維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看著楊儀:“好,就依楊兄之計行事。吾這就派人去辦。”
然而,事情的進展並不順利。從各地糧倉調配的糧草數量遠遠低於預期,大戶們對借糧之事多有推脫,百姓們雖有心捐糧,但自身也並不寬裕。
姜維心急如焚,再次與楊儀商議。楊儀寬慰道:“將軍莫急,吾等可加大對大戶的勸說力度,同時派官員到各地督促籌糧。”
姜維握緊拳頭:“也只能如此。吾親自去與那些大戶交涉。”
姜維帶著一隊親兵,逐一拜訪大戶。在一家大戶門前,姜維義正言辭地說道:“如今國家危難,北伐在即。若漢室不興,你等財富亦難保全。借糧於國,功在千秋。”
大戶面露難色,卻在姜維的威嚴之下,不得不答應借糧。
在籌糧的同時,收購馬匹也遇到了阻礙。民間馬匹數量稀少,且品質不佳。前往周邊部落交易的隊伍,也遭遇了其他勢力的干擾。
楊儀得知情況後,對姜維說道:“將軍,吾等需另想辦法。或可從軍中抽調一些年輕力壯計程車兵,加以訓練,使其成為騎兵。”
姜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此計雖緩,但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經過多日的努力,糧草和馬匹的籌備工作終於有了一些起色。但距離姜維心中的目標,仍有差距。
此時,朝廷中反對北伐的聲音再次響起。有人上書劉禪,稱姜維籌糧備馬之舉勞民傷財,恐難有成效。
姜維聽聞此訊息,悲憤不已:“吾等一心為了國家,卻遭此誤解。”
楊儀勸道:“將軍,莫要灰心。吾等只要做出成績,自能堵住悠悠眾口。”
姜維深吸一口氣,說道:“楊兄所言極是。吾等當更加努力,早日完成籌備工作。”
在姜維和楊儀的不懈努力下,糧草和馬匹逐漸籌集到位。但他們二人都清楚,這只是北伐的第一步,未來的路依舊充滿艱難險阻。
一日,姜維與楊儀站在糧草和馬匹前,姜維感慨道:“楊兄,此乃吾等心血,只盼能為北伐奠定基礎。”
楊儀望著姜維,堅定地說道:“將軍放心,有此基礎,北伐有望。”
就在他們準備將糧草和馬匹運往兵營之時,突然傳來訊息,曹魏軍隊在邊境有所異動。姜維心頭一緊,深知局勢愈發緊迫。
他望著遠方,心中暗暗發誓:“無論如何,此次北伐,定要破敵,復興漢室!”
楊儀站在他身旁,同樣神色堅毅,二人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高大。
籌糧備馬之事雖歷經波折,但總算有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