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繫好披風,在營帳中來回踱步,心中思緒萬千。他剛剛經歷了一場不可思議的穿越,竟附身到了三國時期姜維的身上,而此時,正值諸葛亮逝世不久。
姜維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著內心的波瀾。他深知,諸葛亮的離去對蜀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猶如擎天巨柱崩塌。這位智慧與忠誠的化身,曾為興復漢室鞠躬盡瘁,如今撒手人寰,留下的是一個局勢危急的蜀國。
想起歷史的走向,姜維眉頭緊鎖。如今的蜀國,國力衰微,人才凋零。曹魏則虎視眈眈,東吳亦在一旁伺機而動。而國內,人心惶惶,士氣低落,各方勢力暗中湧動。
姜維坐在案几前,雙手揉著太陽穴,腦海中不斷回憶著諸葛亮生前的教誨和戰略部署。諸葛丞相的音容笑貌彷彿還在眼前,那睿智的目光、堅定的信念,以及對漢室復興的執著追求,都深深烙印在姜維的心中。
“吾定當繼承丞相之志,不負所托!”姜維暗暗發誓。他深知自已肩負的重任,這不僅是對諸葛亮的承諾,更是對蜀國百姓的責任。
姜維起身,走出營帳,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和陰霾的天空,心中湧起一股悲壯之感。昔日,諸葛亮六出祁山,壯志未酬。如今,這副重擔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怎能退縮?
回到營帳,姜維召集了手下將領。眾將面色凝重,他們都清楚,失去了諸葛亮這根主心骨,蜀國的未來充滿了變數。除了姜維熟悉的廖化、張翼等將領,還有馬忠、張嶷也在其中。
姜維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說道:“諸位,丞相雖已仙逝,但吾等興復漢室之決心不可動搖。如今局勢危急,然吾等當團結一心,共克時艱。”
廖化憂心忡忡地說道:“將軍,曹魏勢大,吾等如今該如何是好?”
姜維沉思片刻,說道:“吾等當穩固防線,以防曹魏趁虛而入。同時,加強內政,安撫百姓,積聚力量。”
張翼接著說道:“可國內人心惶惶,只怕……”
姜維打斷道:“正因如此,吾等更要以身作則,穩定軍心民心。吾相信,只要吾等眾志成城,定能度過此難關。”
馬忠說道:“將軍,吾等願追隨您,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眾將紛紛點頭,齊聲說道:“願聽將軍調遣!”
姜維開始著手整頓軍務。他親自巡查營地,檢查兵器裝備,督促士兵訓練。他深知,一支強大的軍隊是保衛國家的基石。
在訓練場上,姜維看著士兵們揮汗如雨的身影,大聲說道:“諸位,吾等肩負著蜀國的未來,唯有苦練本領,方能保家衛國!”士兵們受到鼓舞,訓練更加刻苦。
然而,困難接踵而至。糧草短缺、軍備不足等問題紛紛暴露出來。姜維心急如焚,他一方面派人向朝廷請求支援,一方面想方設法開源節流。
在與後勤官員商討時,姜維嚴肅地說道:“糧草之事關乎生死,務必想盡辦法確保供應。”
負責後勤的官員楊儀面露難色:“將軍,如今國內資源匱乏,實是艱難。”
姜維緊皺眉頭:“再艱難也要克服,吾等沒有退路。”
就在姜維為各種事務奔波忙碌之時,朝廷中也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一些大臣對姜維的軍事行動提出質疑,認為此時應當休養生息,不宜再動干戈。其中,尤以譙周為代表。
姜維聽聞這些言論,心中氣憤不已。但他明白,此時不能與大臣們產生過大的分歧,於是決定親自入朝,向皇帝劉禪闡明自已的想法。
在朝堂之上,姜維跪地行禮後,慷慨陳詞:“陛下,如今雖局勢艱難,但曹魏絕不會給吾等喘息之機。若不主動出擊,遲早會被其所滅。吾等當繼承丞相遺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劉禪面露猶豫之色:“姜將軍,眾大臣皆言當以休養為主,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姜維急切地說道:“陛下,若此時退縮,必將坐以待斃。吾願立下軍令狀,不成功便成仁!”
董允此時站出來說道:“陛下,姜維將軍一片忠心,且其軍事才能出眾,或可一試。”
在姜維的堅持和董允等少數大臣的支援下,劉禪揮了揮衣袍說道:此事明日再議。
姜維走出朝堂,但他已下定決心,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承擔起復興蜀國的重任,不辜負這歷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