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週五 下午盤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要打頭陣。
這條新聞無疑是今天最亮的仔,放開手腳,繼續努力這就是方向。
下午科技引領,服務國家戰略,兩市成交量2萬億。
收盤再來重點,成立中國資源迴圈公司,又一個大央企。
組建中國資源迴圈集團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經濟層面:
- 最佳化資源配置:能夠對各類廢棄資源進行高效收集、分類、加工和再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對原生資源的依賴。例如,對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的回收利用,可以為相關產業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供應,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強產業的競爭力。
- 推動產業升級: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資源迴圈集團可以帶動整個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的發展。透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智慧化方向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益和附加值。同時,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企業進入該領域,促進產業的繁榮。
- 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資源迴圈利用產業是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組建中國資源迴圈集團可以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拓展業務領域,開展報廢機動車、家電及電子產品、退役風電光伏裝置等的回收業務,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
2. 環保層面:
- 減少環境汙染:大量的廢棄物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會對土壤、水體和空氣造成嚴重的汙染。中國資源迴圈集團透過對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和堆存,降低環境汙染的風險,保護生態環境。例如,對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可以避免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對土壤和水體的汙染。
- 助力碳減排:資源迴圈利用過程中,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對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透過對廢鋼鐵的回收利用,相比生產原生鋼鐵可以減少大量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3. 社會層面:
- 增加就業機會: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組建中國資源迴圈集團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包括廢棄物收集、分類、加工、運輸等環節的就業崗位,對於緩解就業壓力具有積極作用。
- 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作為中央企業,中國資源迴圈集團的成立具有示範效應,可以引導公眾更加關注資源迴圈利用,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資源節約意識,促進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的生產生活方式。
4. 國家戰略層面:
- 保障資源安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組建中國資源迴圈集團可以加強對國內廢棄資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資源的自給率,保障國家的資源安全。
- 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符合國家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對於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講了這麼多年,這一次是從全國層面上進行對碳中和的一個佈局,然後針對迴圈重複利用等環境,問環境方面的一些資源利用等等做出了重大的部署。
可持續發展也叫做ESG,這次對ESG這個方向是一次整體提振,整體來講,這次這個我資源迴圈集團有限公司的成立,能夠打造全國性,功能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推動國民經濟迴圈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沒有想到,在當代的時候,有這麼一天撿破爛,竟然會成為一個朝陽行業。
整個今天方向定了下來之後,那麼未來可以看到這這條主線,就是科技,包括以科技引領的新能源以及碳中和等相關的行業和板塊,都將成為未來的一個主線。可以說,正兒八經從現在開始,我們進入了數字經濟的一個時代。
今天的盤面已經結束了,獻上收盤點評。
【收盤點評】2024.10.18——科技挽留缺口
正值烈日高懸的中午時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了屋內的每一個角落。我悠閒地坐在沙發上,眼睛緊盯著電視螢幕,正在收看最新的新聞報道。此時,我的心情格外平靜,但心中卻隱隱期待著即將到來的股市開盤時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於到了開盤的時候。我迅速開啟電腦,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不斷跳動的行情資料。不出所料,正如之前所預期的那樣,市場的焦點果然聚集在了大科技板塊之上。
在這關鍵時刻,那些關鍵的點位和時點顯得尤為重要。每一次數字的跳動都彷彿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跳,而就在大家都屏息以待之時,大科技板塊突然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一躍而起!其上漲之勢猶如洶湧澎湃的浪潮,勢不可擋。瞬間,整個市場都被這股強大的力量所震撼,投資者們或是歡呼雀躍,或是緊張焦慮,氣氛異常熱烈。
要知道,科技才是引領方向的關鍵,而且還是大科技喲!領先股那可是龍頭老大,就像 AI 晶片一樣。這呀,和全球產業趨勢完美契合,也是國家戰略呢!
創新驅動是國家戰略。科技創新涉及領域非常多,AI是動力源,從AI算力,到AI賦能。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資訊科技領域,要加快、要抓緊的,至少有這二段話:
一是“加快新一代資訊科技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促進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建設和運營國家資料基礎設施,促進資料共享”。
二是“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健全強化積體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體、工業軟體、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
瞄定領先股,緊跟主流方向。
結論:大科技,再出發。
(以上所有資訊僅供投資交流使用,不構成任何具體的投資建議和意見,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