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中央軍和地方軍閥部隊,教導總隊擔負著戰略使命,自編成以來基本沒有參與到與軍閥和CP的內戰中,實戰經驗較少,尤其缺乏與真正現代化敵軍的作戰經驗。

淞滬戰火越燃越烈,全國抗戰救亡的熱情高漲。

軍委會把教導總隊當做“種子軍”,並沒有打算投入淞滬戰場,只抽調了一個步兵團、炮兵營和其他直屬連隊組成一個加強團,作為張文白第九集團軍的預備隊使用。

宋鴻飛借在金陵整訓各地增援部隊的機會,和教導總隊新任參謀長邱雨庵一合計,把教導總隊的兩個步兵團、補充團和大量新招的兵員都拉來整訓,充當假想敵部隊,全程作為陪練。

所有計程車兵和軍官都輪訓了防空、防炮、防毒氣,完成了從班、排到團級的戰術訓練和實戰化演習。

在此期間,不斷從總隊各單位抽調基層軍官和戰鬥骨幹,補充到參加淞滬戰場的第二團中,進行輪戰,第二團也得以在近兩月的激戰中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總隊長桂率真日夜兼程從歐洲趕回來,已來到10月份。

參謀長邱雨庵和宋鴻飛向桂率真彙報了練兵的情況,望著兩人這些天日夜操勞有點疲憊的面容,桂率真頗為感動地道:“辛苦你們了,總隊能有今天的局面,你們當為首功!走,和我到訓練場看看。”

訓練場上,熱火朝天,生龍活虎。

士兵們躍進翻滾,一個個嗷嗷叫,訓練勁頭高漲。

操場上爆發出士兵們扯著喉嚨用盡全身力氣吼出的“殺!殺!殺!”口號聲,直震得人頭皮發麻。

“士氣如虹啊!”桂率真欣慰地道。

參謀長邱雨庵道:“新組建的第2補充團新兵已完成基礎訓練,現在和1團、3團同步進行戰術訓練。”

桂率真認真看著士兵們訓練,道:“訓練強度比以往大了很多,每週只有半天調整放鬆,士兵身體吃得消嗎?”

宋鴻飛回答:“時間緊迫,總隊補充新兵的訓練和所有來金陵整訓的部隊同步開展。軍政部很重視,伙食供應很充足,士兵還吃得消。”

軍委會最高層也知道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親自下令給參訓部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伙食,以保證士兵有足夠的體力。

在這個節骨眼上,所有人都看得明明白白,沒人敢打專供即將上戰場的部隊糧餉的主意。

桂率真點點頭,道:“這麼短的時間,不容易啊。鴻飛你是兩肩都要挑擔子,真是辛苦了。”

“這也是沒辦法,裝備不夠,戰術來湊!”宋鴻飛有點苦澀地道:“從裝備、訓練到戰術,我們落後日軍太多了,要想打敗敵人,只有奮起直追!參訓士兵也知道‘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訓練雖然很苦,也都能堅持下來。”

桂率真點點頭,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邱雨庵和宋鴻飛相看一眼,道:“現在總隊上下苦練不懈,時刻準備一戰。”

桂率真看了看他們,笑笑道:“你們啊,別跟我這打聽。上峰不讓我們上自有他的考慮,我們只有時刻準備著,厲兵秣馬,枕戈待旦。”

不打無準備之戰是兵法至理,有備方能無患。

教導總隊的官兵們見到桂總隊長已回來,紛紛要求赴淞滬參戰。

作為作戰部隊,不管你如何聲名顯赫,只有在戰場上和日軍真刀真槍幹一場硬仗,才是名副其實,才能證明自已,才能令那些從屍山血海的戰場上打出來的其他部隊都心服口服。

這個道理桂率真總隊長自然也十分明白的。

此時的教導總隊不但齊裝滿員,還新編組了一個補充團,一共5個步兵團,可謂兵強馬壯。戰士們經歷了整整一個月的高強度戰前強化訓練,士氣高昂,帶著一股虎狼之師的逼人氣勢。

桂率真望著麾下這群彪悍的精兵強將,心內思潮起伏,油然湧起一股豪邁之情,像是有一團熱火在燃燒。

成為沙場上縱橫無敵的統帥,立下赫赫戰功,糜下戰士驍勇善戰,威震四方,無疑是每一位領兵者的豪情壯志和夢想,他自然也不例外!

桂率真也很清楚,對日作戰將是教導總隊第一次與擁有現代化武器敵人的交鋒,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

尤其當他看到2團的傷亡統計,無比震驚,心疼得直哆嗦。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2團參戰一個多月打到如今已經進行了4次兵員補充,前後共計補充了10個步兵連,步兵傷亡率超過了100%!

按照軍委會原先的設想,持久抗戰需要大量軍事人才,教導總隊作為全軍的“種子軍”,不應過早在戰場上消耗。

長期以來,教導總隊不光自已訓練出了一批優秀的骨幹士官,軍士營還替其他中央軍部隊訓練了大批基層的班長和骨幹,成效非常出色。

軍委會打算進一步強化士官訓練,以有效解決國軍基層班長普遍指揮能力不行的弊端,讓教導總隊把“教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軍政部長何敬之告訴前來彙報的桂率真,原本擬定將教導總隊調往後方,固守長江中上游,擴編為抗戰第二期準備軍,作為在平漢、粵漢線以西及第二地理稜線實施持久抗戰的戰略預備隊。

桂率真從軍政部領命回來,在營長以上官佐會議上傳達了何部長的指示:“如今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到後方擴軍,大家升官,營長升團長,團長升旅長。另一條是到前方作戰,犧牲報國。”

所有的軍官都很清楚,往前就意味著流血犧牲,往後就是升官發財。

參謀長邱雨庵慷慨陳詞:“長期以來,其它部隊拿國難薪,只有我們拿全薪,論裝備在整個國軍中數翹楚。現在全國各部隊紛紛請纓參戰,我們卻到後方擴編,雖屬命令,但捫心自問,又怎能無愧?”

宋鴻飛也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血灑沙場,乃軍人本色!一支真正無敵的精銳之師,沒有經過幾場血戰是打不出來的。”

這幫子熱血軍官頓時群情激昂,當即紛紛簽名上書,堅決要求赴淞滬參戰。

教導總隊全體官兵主動請纓,沙場報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軍委會高層感慨萬千,禁不住激動地擊節讚賞。

在官兵們強烈要求之下,校長自然也不能忽視部隊的求戰之心,那樣無疑會影響士氣。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淞滬戰場傷亡實在太大,一批批的精銳部隊填了進去,如今校長几乎已到了沒有生力軍可派的地步。並且他也要向各方軍閥作出表率,自已手中的精銳不會捂著掖著,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軍委會最終同意了教導總隊的參戰請求,決定將主力1團、3團和各直屬隊調往淞滬戰場,並在後方另行組建整訓3個補充團。

這是一個相當明顯的訊號,預示著軍委會將按照三旅九團制的甲等師進行擴編,雖然沒有擴編為軍,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了,教導總隊上下軍心大振。

桂率真亦不禁躊躇滿志,心中的得意振奮之情,實是難以言表。一心只待在淞滬打出名堂,立下戰功,那日後搖身一變自已名正言順擔任軍長,還不是水到渠成?

此時淞滬戰場上,日軍已投入了第3、第11、第101、第9、第13、重藤旅團,2個重炮旅團又1個重炮聯隊,連同原有駐滬海軍陸戰隊,兵力近20萬人。各種火炮300多門,坦克200餘輛,飛機200餘架,臨時機場也在泗洲島、沙窩、公大紗廠等處建成。

日軍在強大的陸海空火力協同下發起全線進攻,先以優勢空軍和炮火轟擊國軍工事,隨後以步兵伴隨坦克突襲國軍陣地。

國軍前仆後繼,以手榴彈、刺刀與日軍展開搏殺,不斷組織逆襲,一次次將日軍擊退。

雙方逐村逐地展開激烈的爭奪,死傷遍野,戰況慘烈。

激戰多日,日軍突破薀藻浜以後,連日向南挺進,攻勢非常凌厲。

第9、第3、第101師團由蘊藻浜北岸一線排開,齊頭並進,正面強渡突擊;第11師團於右側迂迴,側擊楊涇河一線;第13師團為二線兵團監視側後,並作為總預備隊。4個師團形成了鉗形攻勢,直撲我軍防禦樞紐大場鎮。

日軍滬上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正注視著地圖,躊躇滿志,心中大為得意。只見地圖上蘊藻浜、大場、南翔一帶,已被多道不同顏色的巨大箭頭所包圍。

這就是松井石根的“中央突破”計劃,力圖速戰速決,一舉切斷國軍中央集團軍與左翼集團軍的聯絡,攻破大場,包抄第九集團軍後路,圍殲國軍,全面佔領蘇州河以北地區。

第3戰區先後增調了10幾個師頑強抗擊,並且發起勇猛的大規模反擊,雙方慘烈對攻,處處炮火連天,殺聲震地,屍山血海。

我軍雖延緩了日軍前進的速度,給敵大量殺傷,但並未能遏制其瘋狂攻勢。

日軍連日猛攻,已在薀藻浜堤岸建立了多個穩固的橋頭堡,並且擺出突破走馬塘一線,席捲江灣、大場、閘北,攻取蘇州河以北之勢。

整個戰局對國軍非常嚴峻,不僅精銳損失慘重,更丟掉了戰場主動權。從江灣、廟行向西,經大場,至南翔一線,已成為國軍守衛蘇州河以北的最後一道防線。

形勢直轉之下,這時大場的防線已呈崩塌之勢,已難以挽回敗局。如果大場丟失,整個淞滬北線將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