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渾的心思轉動間,便已有了計較。既然不願讓那修士糾纏不休,索性便讓他遠離朝歌這片是非之地。

主意既定,他抬眼望向面前之人,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緩緩吩咐道:“罷了,你先尋個隱秘之處暫避風頭,我自有法子讓那修士離開朝歌城。”

言罷,他不再多言,轉身欲行,心中盤算著接下來的計策,深知唯有依靠殿下之力,方能成事。

尤渾身為殷壽之門客,欲見殿下自然非難事,不多時,他已立於殷壽麵前。

殿內燭光搖曳,映照出殷壽眉宇間難掩的煩躁。

“你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殷壽的聲音中帶著幾分不耐,近日因向父皇求娶商青君未果,加之眼線來報,青君與那道士楊蛟日漸親近,心中已是煩憂重重。

尤渾察言觀色,臉上迅速換上一副諂媚之態,活脫脫一個善於逢迎的小人模樣。

“殿下,莫非是因青君小姐之事而心生不快?”他試探著問道,眼神中閃爍著狡黠之光。

“哼,本王之事,何時需向你一一稟報?”

殷壽冷哼一聲,面色更顯不悅,眉宇間怒氣隱隱。

尤渾見狀,連忙收斂諂媚,換上一副忠心耿耿的表情,語氣誠懇:

“殿下誤會了,屬下近日見殿下為青君小姐之事日漸消瘦,心中亦是焦急萬分。屬下夜不能寐,苦思冥想,終得一計,或許能為殿下分憂解難。”

言罷,他目光炯炯,滿是期待地望著殷壽,彷彿已將所有的忠誠與智慧,都凝聚在了這一刻。

“難得你有如此心思,卻是本王錯怪了你,你有何計且說來。”

殷壽見尤渾如此模樣,語氣也不由得柔和了起來。

尤渾不愧是擅長甜言蜜語的小人,不過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讓殷壽的態度發生轉變。

“是,殿下!”

“殿下之所以憂慮,無外乎是因為青君小姐每日與楊蛟這個修士待在一起,關係越來越親密,而要解殿下心中之憂,只要讓楊蛟這個修士遠離青君小姐,久而久之兩人的關係也就疏離了。”

殷壽聽見尤渾的話,臉上露出恍然之色,不過很快又皺起了眉頭。

“可是本王應該如何讓楊蛟這傢伙離開青君呢?”

尤渾一副輕鬆寫意,似乎胸有成竹,心中早有定計。

“聽說殿下又要準備出征東夷了?”

殷壽自小武力過人,精通兵韜武略,多次奉帝乙之命帶領軍隊打敗東夷大軍,所以如今尤渾才有此一問。

“確有此事,怎麼突然說這事?”

殷壽現在心情略好,所以回答此事並沒有不耐煩的表情。

“殿下屬下所說的計策就跟此事有關。”

尤渾臉上一臉笑意,很顯然,他對於心中的想法非常自信。

“怎麼個有關法?”

殷壽此時滿頭霧水,他出徵東夷怎麼跟楊蛟那個道士扯上關係。

“殿下,東夷的大軍中有巫師相助,我們大商的軍隊出征東夷又怎能缺了修煉之人相助?”

“而殿下只要在大王的面前對楊蛟那個修士的能力極大誇獎,言稱有了此人的相處,對出征東夷的巨大作用,將此人捧得高高的。”

“然後殿下再用人族大義大商之命要求此人隨君出行,待此人跟隨殿下前往東夷之後,再找理由,令其無法跟隨殿下返回朝歌。”

“在大義之下,就算此人不是大商的官員,並且擁有創造紙張墨水毛筆這三樣東西的大功和名聲也不得不聽命行事,否則整個大商都容不下他。”

在殷壽的目光下,尤渾終於將他心中的整個想法一一說了出來。

他將這個想法說出,既解決了楊蛟上門找麻煩的問題,又討好了殿下,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想到這,他也不由得被自已的想法得意了起來,好在,他還記得自已現在在何處,並沒有將心中的得意表現出來。

“此計大妙,本王怎麼沒想到?本王現在就去找父皇。”

殷壽聽完尤渾整個計策,當即開懷大笑,立即表示現在就要去找父皇。

“那屬下就先行告退了。”

尤渾見殷壽要去找帝乙,巴不得殷壽早點過去,免得晚了楊蛟那個修士找上門來。

楊蛟卻不知道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好不容易來到朝歌城這個安全的大商都城,卻因為尤渾殷壽兩人的謀劃而離開。

至於殷壽如何說服帝乙讓楊蛟隨軍出征且不說,此時楊蛟也正好跟商青君分開。

楊蛟回到他的府邸,心中默默思索,如今紙張已經在朝歌城推廣開來, 想來用不了幾年,就會傳遍整個大商。

而他楊蛟的名聲也會隨之傳遍大商上下,隨之增加的人道氣運,也能令他的修煉速度變得更快。

不過有一利也有一弊,隨著名聲的傳播,不可避免的就讓天庭獲知了我的情況。

不過自已也沒有必要害怕,先不說如今自已處於朝歌城,天帝並不會派人過來,就算是自已離開了朝歌城,自已也有至寶陣盤遮掩天機。

既然如此,那不妨讓自已的名聲更加響亮,這樣獲得的人道氣運,也能讓自已的修煉速度變得更加快速。

而能令自已名聲更加響亮的他想到一物,那就是印刷術,而且是活字印刷術。

要創造出活字印刷對於他來說並不困難,等紙張傳播的再廣一些,人們接受了紙張,那時才是造出活字印刷的最好時機。

接下來的兩日裡,他足不出戶,將自已深鎖於府邸之中,而商青君卻如同約定一般,每日必至。

她不是來求教修行之法,便是來探討道術奧秘,頻繁往來,從未間斷。久而久之,尤渾也漸漸察覺到了商青君心中那份難以言喻的情愫。

他並非愚鈍之人,只是之前未曾往這方面細想,如今一切明瞭,心中卻不由自主地泛起了漣漪。

明白了商青君的心意後,尤渾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他深知,自已的母親尚陷困境,未得解救,而封神大劫的陰影又籠罩著不遠的將來,這一切都像是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他的心頭。

面對商青君的深情厚意,他是否應該坦然接受?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

他輕輕地搖了搖頭,試圖驅散心中的迷霧。他明白,世事無常,一切隨緣,既然商青君已經踏上了修行之路,世間也有道侶之說。

或許,自已不必過於煩惱,順其自然,看事情如何發展,也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於是,他放下心中的糾結,決定讓一切隨緣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