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哥聽著耳邊張若飛的絮絮叨叨,考慮著自已要不要再去申請下職工宿舍,自已倆夫妻都在一個廠裡上班,自已是正式工,老婆是臨時工,申請了好久裡面的雙人宿舍都沒申請下來。上班的地方離老婆家很近,女兒上小學前一直住老婆娘家,小舅子慢慢長大了,女兒上小學後就搬出來了,自已租房子住,倆夫妻的工資勉強維持生活,屬於餓不死,肥不了的那種,但比在家種田好,好歹每個月工資按時發放。在種田一年看不到一點現錢。

還好自已是農村的,家裡還有田地,米呀菜的還能接濟下自已,就是挺遠,坐班車要轉2趟車,回趟家要3小時左右,也能坐火車,趕車去隔壁鎮,每天下午2.30點有一班廣元到成都的短途火車可以坐,回家也有,早上從成都發車到廣元,9.30從綿陽上車,中午12.30到隔壁鎮,好歹是直達,價錢也比班車便宜一半。

“全哥,在想啥子?喊你幾聲都沒反應”張若飛的手在全哥眼前揮著。

“我在想我要走了,趕2.30的火車”全哥看了看手錶說到。

“走嘛,我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大姨父推著掛滿袋子的腳踏車出來,我騎車送你到大溪鎮。

“從我們這過去太遠了,還是送到街上坐班車去大溪鎮,弄根扁擔我下車挑上上火車”全哥看了看腳踏車上的重量,計算了下自已能挑的起。

“我跟姨父一起去送。”張若飛叫一聲跟著跑去,他要去鎮上看看,是不是記憶中的樣子。

走在出村的路上,碰到好多記憶中的熟人,打著招呼,這個時候的農村人還挺多,幾乎都在自已家的一畝三分地上轉悠,這個時間還不流行打工這一說,都在家裡待著,看著真親切,也不曉得是誰發明的打工,為生活奔波在外,如牛似馬般辛勞,這裡掙錢這裡花,一分別想帶回家。好多人為了省下路費,可以好幾年都不回家。自此,家鄉於遊子而言,只剩下冬日那一抹帶著思念的清冷。在異鄉的日子裡,汗水與疲憊交織,而記憶中的家鄉,彷彿被時間定格在了冬天。唉!張若飛邊走邊嘀咕。

這個鎮叫重樓鎮,根據一味藥材取的名。據說以前這裡是中藥之鄉,出產各種中藥材,主要出產重樓。

看著記憶深處的小鎮,紅磚,小青瓦,斑駁木板門,整條街像圓弧形,只有後世的老街,後世的新街還是田地,街上除供銷社外,還有2家糧油店,4家服裝店,3家早餐店,1家大點的飯店,2家小茶館,每逢2.4.8趕集。去汽車站不用從圓弧形的主街穿過去,直接走後面的國道直達街尾的汽車站。汽車站斜對面就是初中,中間隔著一條小河。這個時候還沒有九年義務教育,考上初中就去讀,考不上去就拜個師傅學點技術,或者回家種田。

把全哥送上車後,突然想起一件事,蘑菇!!張若飛看了看候車室的時間,下午1點,回家騎車差不多20分鐘,還可以去山上看看。這個季節山上的蘑菇正是採摘的時候,他知道有個地方,有大片大片的蘑菇,這個點因為景區還沒開發,路還沒修,一般人不會過去,沒發現這個地方,還是後來景區開發後,大家才無意中發現這個地方,每年9,10月份,十里八鄉的人都帶上各種桶,揹簍坐車或者包車來撿蘑菇,手腳快的人一天能撿幾百斤。從8月底到10月底,可以持續2個月撿蘑菇。

“姨父,走,趕快回去,喊上大姨姐姐,我帶你們去撿菌子。”張若飛興奮的道。想著自已親媽馬上就拿不出自已的學費跟每個星期5塊的生活費了,自已要想辦法賺錢,把書讀下去,這次自已一定要上個大學,哪怕最普通的,至少要混個文憑。

“撿菌子呀,怕是不好找哦,天天那些放牛娃兒都在林裡坡上找,有也不多哦。”姨父對撿菌子不抱太大的希望。

“我曉得有個踏踏,菌子多的很,就是有點不好走,我上回放牛,發現那有好多菌子,密密麻麻的,一片一片的,我想撿的,牛跑了沒來的及,後來又搞忘了。”張若飛趕快編了個藉口。

“那我們去看哈,來上車,回家!”姨父蹬著28大槓讓張若飛趕快上車坐好。

**

“大姨,大姨,姐姐,姐姐,屋裡有空背篼不?籃子也要幾個。”剛進家門張若飛就咋咋呼呼的還是叫了,這一刻才像個14歲的少年。

“有幾個背篼,你要大的還是小的?你姨父編的多。”大姨剛放下一背豬草答到。

“一人一個都背上,姐姐一起,我們去撿菌子,帶2個籃子。”張若飛安排到,然後去雜房找了一把柴刀,帶上大家一起從後門直接上山。

一行人來了山腳下,不上山,直接向左拐去大概200米的樣子,再第二個分叉路口繼續向左,眼見著沒路了,都是雜樹雜草,張若飛看看方向。就是這片林子,以後這裡會修一條到景區的柏油路。

張若飛緊緊握住手中的柴刀,眼神堅定地凝視著前方茂密的松樹林。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猛地揮動起手臂,開始瘋狂地砍伐起來。每一刀下去,都伴隨著清脆的聲響和四濺的木屑,彷彿要將這片樹林劈開一般。

“我來。”姨父接過了張若飛手中的柴刀。

經過一番苦戰,姨父終於成功地開闢出了一條僅容一人透過的道路,直通到松樹林內部。這裡的松樹棵棵高大挺拔,彼此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給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感覺。在這些松樹之間,夾雜著一些稀稀疏疏的雜樹。

地上堆積著厚厚的一層松葉,宛如柔軟的地毯。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微微隆起的地方,似乎隱藏著什麼秘密。張若飛高興的從旁邊砍下一根粗的木棍,當作工具來探索這松葉下的秘密。

他手持木棍,輕輕地撥開那些覆蓋在地面上的松葉,隨著松葉逐漸被掀開,一抹暗黃色映入眼簾——原來是一朵松花菌!它靜靜地生長在那裡,散發著淡淡的香氣,彷彿是大自然賜予的珍貴禮物。

嘩嘩嘩的幾下,松葉翻飛,更多的松花菌出現在眼前,果然,都是松花菌。

“哇!真的有菌子呢”姐姐高興的很,飛快的蹲下去撿。

“好多太老,都化了,只能挑新鮮撿,早點發現就好了”姐姐真的太開心了。也趕快去弄根棍子翻鬆葉。

大姨很姨父也很開心,把背篼放下,背篼底下墊上松葉,放在一個大樹下,拿著墊了松葉的籃子也加入撿菌子的行列,一朵一朵的真的太開心了,這裡不光有松花菌還有油辣菇跟刷把菌,都是可食用菌子。一小會就撿了一小籃子,把籃子裡的菌子送回放背篼的地方,一層松葉子層菌子整齊的放好,4個人幹活就是快,一小會就是背篼。

幾個人彎著腰,仔細地刨開松葉,眼睛則如同雷達一般掃視著地面,尋找那隱藏其中的寶貝——菌子。就在這時,突然間傳來一陣驚呼聲:“啊!啊!啊!好多好多啊!快到這兒來,帶上背篼!”聲音之大,彷彿要穿透整個山林。

張若飛猛地抬起頭,目光順著聲音望去,只見姐姐站在不遠處的一個小山坡上,滿臉都是難以抑制的喜悅與興奮。她一邊揮舞著手,示意大家趕緊過去,一邊不停地呼喊著。張若飛見狀,立刻加快腳步朝姐姐奔去,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當他來到小山坡時,瞬間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見地上鋪滿了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松樹菌,它們宛如一朵朵盛開的小花,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張若飛瞪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所見所聞,如此多的菌子聚集在一起,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此刻,張若飛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快拿出手機拍照併發朋友圈,必須炫耀!然而,當他下意識地伸手去摸口袋時,卻猛然回過神來,意識到此時此刻的自已根本沒有手機可用,這兩天忙碌的忘了從不離身的手機。

看著眼前這猶如夢幻般的場景,張若飛不禁感嘆道:“做夢都不敢這麼做。”一旁的大姨和大姨父也同樣被震驚得目瞪口呆,他們之前在松葉裡費力地刨尋菌子的行為,在此刻顯得如此滑稽可笑。面對如此之多的松樹菌,他們感到既興奮又有些不知所措。

“撿哦!今天可以跑2趟,回去直接曬乾嘛?”姨父看著這麼多菌子,怕不好儲存。

“姨父,我在電視裡看到人家那邊撿到這個菌子,先洗乾淨,然後燒開水放點點石灰,把菌子燙哈,再去曬乾收起來。想吃的時候直接抓一把泡開,炒呀,燉湯都行。這樣子菌子沒得苦味,又幹淨好放,直接曬乾的話,吃的時候麻煩,不好洗,又容易被蟲蛀。”張若飛貌似回憶的說道。

“本來想撿點點自已吃,哪曉得這麼多,要吃好久哦,嘿嘿嘿”姨父太驚訝了。

“姨父,曬好了可以賣錢,姐姐結婚的時候還可以加個菜,正兒八經的山珍哦!”張若飛想了下繼續說到“我想拿點去賣了換點錢,估計我媽明年不得讓我念書了,天天在我面前喊窮,想喊我去學個手藝,好早點賺錢。”

“二姨就是偏心,你哥哥郭軍在部隊當兵,給他寄錢幾百幾百的寄。給你妹妹郭春梅買的零食衣服都沒缺過,到你這就沒錢了,你們三兄妹就你跟你爸姓,你是你爸的,他們兩個跟你媽姓,他們才是你媽的娃,你不是。你從小就沒媽。”姐姐王菊花氣憤的道。

“莫亂說,你個小娃兒懂啥子。”大姨趕緊開口阻止姐姐,“你二姨也不容易,就屋裡幾畝田地的收入有好多嘛!家裡家外人情世故都要開支,哪有那麼多錢。”

是滴嘛!在我這就是沒錢,過幾年老大結婚,給老大修了一棟房子樓上樓下2層,老大跟妹妹都有自已的房間,就我沒得,給女方家3.5W的彩禮,酒席15桌。村裡的頭一份,那個不誇,到我這,不說房子,就說借給他2W結婚,就一句沒錢。不管不顧,關鍵是,我還比老大先結婚。

自已爸喊他親媽拿錢出來,就跟爸吵翻天,後來爸氣的喝農藥去了。又幾年後,拿錢給老大做生意,老大做生意虧了,也是她親媽幫我還錢,上輩子跟這輩子我都不會原諒我這個親媽!每當張若飛回想起自已親媽所做過的那些事情時,內心深處便猶如波濤洶湧一般,各種複雜的情緒不斷地翻湧著,真的是沒法釋懷!

“你媽是有點偏心,不過沒關係,還有我跟你大姨,你看,你2歲就來我們這了,我跟你大姨哪裡不如你親爸親媽,唸書你就好好念,我跟你大姨供你。”姨父見張若飛情緒不對,趕忙如慈父般安慰道。

張若飛的眼睛像決堤的洪水一般,瞬間溼潤了。他從小感受到的父愛和母愛,都是大姨和大姨父給予的。而自已的父親,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實莊稼漢,雖有其形,卻無其聲,作為一個上門女婿,在家裡更是毫無話語權,一切都只能聽從他母親的安排。經常偷摸的帶幾個雞蛋來學校看看自已。

張若飛用力的眨了幾下眼睛,清了清嗓子說“姨父,我會勤工儉學的,會慢慢賺錢,你放心,絕對會把學費賺出來,萬一哪天唸書我沒錢了,我向你借,長大了我加倍還你。”

“一家人說啥子還不還哦。”姨父有點心疼,這麼小的娃,這麼懂事。每年寒暑假還要被他親媽接回去幹各種活。一到快開學了就又送起來,每次回來都又黑又瘦。

“背篼裝滿了先送回去又來嘛?還是不來了?”大姨看著背篼籃子都裝滿了,這片地才撿了5\/1,還有那麼多沒撿,明後天都不能要了,表示有點心疼。

”先送回去嘛,等哈喊大哥二哥一起來不?”姨父問大姨。

“飛飛你說呢?”大姨糾結了。

“喊他們一起嘛,這個多的很,整個王家村都夠”張若飛想到他以前10年後的產量。“他們要來就來嘛,反正多的很,這2片山都是菌子。

**

送了2趟菌子回家,村裡只有一部分人跟著一起撿了些菌子,大家對這個菌子不是太感冒,說是沒油不好吃。吃這個費油的很,油少油刮心刮腸的難受,是個窮菜。

差不多可以收墊席了。早上曬的穀子跟玉米都幹了。收好後還有個大工程要幹。洗菌子。

這個點差不多下午5點左右,現在大概8.00多天黑,還有3個小時,能洗多少洗多少出來吧,先過石灰水,瀝乾,明天好曬。

在後門的水缸邊,準備好大盆,南瓜葉,簸箕,漏篩,開始幹活!

果然人多力量大,4個人邊聊天邊幹活,天黑前居然把8揹簍的菌子都洗出來過好水,攤開放雜物房了,其他的交給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