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朝堂之上,局勢複雜,國務繁重,確實需要李公這樣德高望重之人坐鎮。相信李公內心也是不願離開朝堂的,畢竟他對陛下、對大明忠心耿耿。然而,李公年事已高,若再讓他處理宰相之職那浩如煙海的公務,實在是強人所難。
臣曾有幸遇一名大才,此人見解非凡,他告訴臣,宰相之職將一國國務與責任繫於一身,在今日之朝堂,這種制度未免顯得太過於落後。不妨撤除宰相一職,設立內閣,如此一來,李公便可留下擔任這內閣第一任首輔。這樣既能讓李公繼續為朝廷發揮餘熱,又能順應時代的發展,革新政治制度。
大臣們聽了劉伯溫的話,反應各異。武將勳貴們還好,畢竟宰相之位存不存在跟他們關係不大,或者說根本不關他們的事兒。他們只需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國家保衛邊疆即可。而文臣們卻都炸鍋了,他們深知,這一舉措無疑是斷了他們文臣的晉升之路。宰相之位一旦廢除,他們失去了一個可以追逐的至高目標。而且內閣制度的設立,意味著權力的重新分配,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已在朝堂中的地位。
朱元璋看著眾大臣,臉色一沉,啪的一聲,重重地拍了下桌子。“都給朕閉嘴。你看你們這樣子,成何體統!這是在御前,你們都敢這麼鬧,咱都不敢想象要是私底下,你們是有多蔑視皇權啊!”皇帝的威嚴在這一刻盡顯無疑,大臣們立刻噤若寒蟬,不敢再發出一絲聲響。
“誠意伯,奏章呈上來,朕要好好看看你說的這個大才給朕提了什麼主意?”朱元璋的語氣中充滿了期待。劉伯溫恭敬地呈上奏章,朱元璋接過奏章,仔細閱讀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朱元璋的臉上露出了欣喜之色,隨後哈哈大笑起來。“好啊!真是好啊。精彩啊!這是哪位大才的想法,真應該請他來擔任第一任內閣首輔。”
劉伯溫微微躬身,回答道:“回陛下!這位大才也只不過是位少年,暫時沒有出仕的想法!”
“哦?少年麼?天底下竟然有這般天才之人!恐怕孔明在世也不過如此吧!你幫朕轉告那位少年,只要他肯出仕,朕許他公爵之位。”朱元璋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對這位少年大才充滿了讚賞和招攬之意。
“臣,一定帶到!”劉伯溫深知皇帝對人才的渴望,也明白這位少年的才能若能為朝廷所用,必將對大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關鍵是這大才就是你兒子啊!
眾人見朱元璋這麼一副誇張的表現,也都紛紛好奇起來,心中都在猜測這個內閣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朱元璋讓劉伯溫講解一下這內閣制。
劉伯溫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陛下,這內閣是由三位首輔,五位參議一起組成。首輔任期五年,由皇上決定是否連任,連任後任期三年,不得超過兩任。
朱元璋開口說道:李善長、劉伯溫兩人任第一屆內閣首輔,第三位和其他參議過幾天再宣佈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