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星羽在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學習生活愈發充實起來。她的課程逐漸深入到慈善事業的各個複雜層面,而她也始終保持著積極探索的態度。
在一堂關於國際慈善法規的課上,教授詳細講解著不同國家在慈善監管方面的差異。段星羽聽得格外認真,時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要點。坐在她旁邊的是來自印度的同學阿米爾。
阿米爾小聲對段星羽說:“段星羽,我覺得印度的慈善法規在某些方面對小型慈善組織有些限制,你覺得中國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呢?”
段星羽輕聲回答:“在中國,政府一方面制定法規來規範慈善行為,確保資金使用透明合理,但同時也積極鼓勵各種規模的慈善組織發展。比如會給予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還會提供相關培訓來提升慈善組織的運營能力。”
課後,段星羽前往學校的圖書館查詢資料。在圖書館裡,她遇到了之前一起做社群慈善專案的湯姆。
湯姆熱情地打招呼:“段星羽,你也來圖書館啦。我正在找一些關於兒童慈善教育專案的資料呢,你呢?”
段星羽說:“我想深入研究下國際慈善專案中的志願者管理機制,我覺得這對提高慈善專案的效率很重要。”
湯姆點頭表示贊同:“確實,我們之前在社群專案中要是能有更完善的志願者管理,效果肯定會更好。對了,你知道嗎?倫敦東區有個新的慈善活動正在籌備,是關於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青少年的。”
段星羽眼睛一亮:“聽起來很有意義,你有更多的資訊嗎?”
湯姆從包裡拿出一張傳單遞給她:“這是我剛剛拿到的,上面有詳細的介紹。他們正在招募志願者,也歡迎大家提出專案建議。”
段星羽仔細看著傳單說:“我覺得我們可以從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心理健康輔導這兩方面入手。很多無家可歸的青少年缺乏一技之長,而且心理上可能也受到過創傷。”
湯姆沉思片刻說:“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我們可以聯絡活動的組織者,看看能不能參與進去。”
過了幾天,段星羽和湯姆一起去參加了這個慈善活動的籌備會議。會議在倫敦東區的一個社群中心舉行。
活動的組織者是一位名叫伊莎貝拉的英國女士,她在慈善領域已經工作多年。
伊莎貝拉在會議上說:“歡迎大家來到這裡,我們的目標是為東區的無家可歸青少年提供切實的幫助。今天我們主要討論專案的具體實施方案。”
段星羽舉手發言:“伊莎貝拉女士,我是段星羽,我和湯姆之前商量過,我們認為可以從職業技能培訓和心理健康輔導著手。比如聯絡一些當地的企業,讓他們提供一些簡單的工作技能培訓課程,像烹飪、手工製作之類的。同時,邀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為青少年們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
伊莎貝拉讚許地看著段星羽:“這是非常好的建議,段星羽。不過我們在聯絡企業和心理諮詢師方面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你有什麼想法嗎?”
段星羽回答:“我們可以透過學校的校友網路來聯絡一些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至於心理諮詢師,我們可以向一些專業的心理學機構尋求幫助,也許他們會願意提供志願服務或者低成本的服務。”
會議中的其他人也紛紛發言,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想法。比如有人建議建立一個臨時的庇護所,讓青少年們有個安全的居住場所;還有人提出可以組織文化交流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在會議結束後,段星羽和湯姆留下來和伊莎貝拉進一步商討細節。
伊莎貝拉說:“段星羽、湯姆,你們的熱情和想法讓我很感動。我希望你們能在這個專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段星羽,你可以負責聯絡中國的一些慈善組織,看看是否能得到一些國際合作方面的支援或者借鑑。”
段星羽欣然答應:“好的,伊莎貝拉女士。我在中國有很多慈善界的朋友,我相信他們會很樂意分享經驗和提供可能的支援的。”
湯姆也說:“我可以負責聯絡當地的學校,看看能不能讓學生們參與到志願者活動中來,比如組織一些文化交流活動的時候。”
隨著這個專案的推進,段星羽在國際慈善領域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她不僅在UCL的校園裡備受關注,在倫敦的慈善界也開始小有名氣。
在一次學校舉辦的國際慈善研討會上,段星羽被邀請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段星羽站在講臺上,看著臺下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教授和慈善界人士,她深吸一口氣說:“尊敬的各位嘉賓,我是段星羽。在海外求學的這段時間裡,我深刻體會到了不同國家慈善事業的魅力與挑戰。從中國到英國,我看到了慈善在不同文化、社會環境下的多樣表現形式……”
她詳細講述了自已在學習、實踐中的經歷,包括和艾米麗、湯姆等人的合作,以及在新的慈善專案中的規劃。
臺下的皮埃爾在聽完她的發言後,對旁邊的同學說:“段星羽真的成長了很多,她把各國的慈善理念融合得如此之好,將來一定會在國際慈善舞臺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段星羽知道,她在海外的求學經歷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通往國際慈善領域更廣闊天地的大門,而她也將帶著所學所思,在未來為慈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