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隨著緬軍第三、第五師的陸續到達,小勐棒外圍陣地上佈滿了緬軍的旗幟。

緬軍這兩個步兵師是都是擁有六個步兵作戰團的甲種師,每個師的兵力高達12500人。

雖然他們頭上帶著步兵師的稱號,但每個師都有一個裝備了12門75毫米博福斯山炮的炮營。

從這兩個師的排列序號上就不難看出,這兩個師可以說是緬軍作戰序列中,僅有的三大主力師中的兩個。

面軍全國上下共有五個齊裝滿員師,這五個師分為第一、第三、第五步兵師,第二裝甲師,第四高炮師。

又另外編了九個獨立作戰旅,其中第一、三、四、五、六、七旅,為地方守備獨立混成旅。

每旅下屬兩個守備團,總兵力為3800餘人,平時駐紮在面國各大城鎮內!

而獨立第二炮兵旅是九個旅中唯一的一個炮兵旅,共設有三個擁有12門105毫米美式榴彈炮的炮團,總兵力高達6000餘人。

至於獨立第九旅,是八個步兵旅中唯一一個擁有炮團的加強旅,第九旅下設三個步兵團外加一個炮兵團,總兵力達到了8000餘人。

但由於第九獨立旅旅長糯康的冒進,第九旅下屬的三個步兵團,已經被光復軍殲滅在了小勐棒山地中。

至於第九旅的那個炮團,在經過光復軍偵察營的重點照顧後,也已經基本失去了戰鬥力,現在正待在一個小山坳內等著補給彈藥呢!

從面軍這一次參與剿匪的部隊來看,面軍幾乎出動了一大半能戰的部隊。

剩下的那幾個不是不利於山區機動的裝甲師,就是負責首都防空的高炮師!

以及擁有面軍“首都衛戍師”稱號的第一步兵師。

第一師可以說是面國最後一個整編師了,它肩負著護衛首都仰光的重要使命,自然不會輕易被調離仰光城奔赴邊境作戰。

至於其他幾個獨立步兵守備旅,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不但人員沒有配備整齊,其軍事裝備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上。

面軍可以說集中了十幾萬部隊中,最有戰鬥力的幾支常備軍,來執行對光復軍的驅離行動。

由於申爍這個時空攪局份子的出現,歷史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變化。

歷史上面軍原本只出動了兩萬人左右的部隊,參與到了對國軍李國輝部的圍剿。

但由於申爍在面國東北搞出來的動靜稍微有點大了,甚至還收編了其他民族的一些地方武裝。

訊息傳到仰光的面軍總參謀部後,引起了總參謀長耐溫上將的高度重視。

之前制定的圍剿計劃,也被參謀部改為了軍事驅離行動。

為了能夠給光復軍帶來足夠大的軍事壓力,耐溫上將便臨時調動了第五步兵師,第二步行師,加入到了此次的軍事驅離行動。

可無論耐溫上將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戰局從一開始就偏離了他的計劃。

首先光復軍早在幾個月前就料到由此一戰,所以申爍透過時空隧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並且全軍統一了思想,決定以軍事鬥爭手段在此紮下根來。

與歷史上李國輝一直在開戰、談判上猶豫不決不同,從一開始光復軍就做足了與面軍作戰的心理準備。

並且,光復軍有幾個月的時間,在小勐棒附近進行針對性的攻防演練,並且提前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而且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申爍加大了對各地國府殘軍的招募工作。

再就是對歸順光復軍的幾個少數民族獨立縱隊進行軍事強化訓練。

這樣一番折騰之後,光復軍再也不是另一個時空裡,李國輝團長領導時期的規模了!

其兵力直接暴增了七八倍,而且其戰鬥意志也得到大幅度的強化。

而面軍自從第一次蒐集情報之後,便再也沒有重點關注光復軍的發展。

面軍高層認為就算光復軍收編了一些殘兵敗將,再加上威逼利誘倒向他們的幾個少數民族武裝。

無非是光復軍的人員膨脹了一些,但也無法改變面軍擁有絕對優勢的基本盤。

正是基於以上這種論調,才導致了糯康的貪功冒進,最終在光復軍精心的算計下兵敗身亡!

幡然醒悟過來的剿匪總指揮昆多中將,立即推翻了自已之前的小心思,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對盤踞在小勐棒光復軍的驅離行動。

隨著兩個整裝滿編師的陸續到達,光復軍面臨的軍事壓力陡然大了起來。

這一次昆多吸取了教訓,而是採取了猛攻一方,逼迫光復軍退出小勐棒、大其力,最終離開面國的國境線以內。

只是他也低估了光復軍的決心,為了能夠在面國獲得一塊地盤存身,光復軍上下已經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所以,從面軍第二、第五兩個步兵師輪番展開攻擊後不久,戰鬥就已經朝著白熱化的程度在發展了。

面軍第五師師長孟航見久攻不下,於是便命令師屬炮兵營猛攻光復軍把守的陣地。

這一番轟炸,足足炮擊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

給駐守陣地的光復軍第一縱隊帶來了不小的傷亡。

整個縱隊已經損失了一小半的作戰人員。

“他媽的,就是都死光了也得給我頂住!

這個時候誰要是裝孬種,老子第一個先把他給斃了!”

頭上纏了一大圈白色紗布的光復軍第一縱隊司令陳青愷,對著縱隊下屬的幾個營長怒吼道。

“青愷,在這樣打下去,跟隨咱們出寨的這些兄弟都要交代道這裡了。

咱們這也算是對得起軍座了,你就讓咱們下去修整一個時辰吧!

再這樣硬頂下去,咱們這點家底馬上就要打光了!

到時候,失去了手中的這些個兄弟,軍座還能拿正眼瞧你一下嗎?

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反掘,聽三叔的話保準不會有錯!”

一個身著光復軍叢林迷彩作訓服,肩膀上扛著中校肩章的中年男人,拉著陳青愷的衣袖正在死命的勸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