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兵鋒東進高築牆
朱元璋傳奇之元末風雲 笨笨的棕熊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元璋在秦淮河畔聽著茶客們討論著這應天城裡的是是非非,有東家的長,西家的短,也有天下大勢。
這應天城的義軍口碑還是不錯,朱元璋偶爾也搭上一兩句,聽得也是津津有味。
等到回府之時,朱元璋對馮國用道:“你安排人秘密去查下,看這城內外的軍士有多少為非作歹,罔顧軍令的,查清以後速來報我。”馮國用領命而去。
大軍即將出發攻打鎮江的前一天,朱元璋召集眾將。義軍剛攻克應天,眾將領也是戰意高昂,皆言拿下鎮江,易如反掌。
朱元璋高坐主位之上,眉頭緊皺,面沉如水。
一片嘈雜過後,眾將見朱元璋如此模樣,漸漸安靜了下來。
等到眾人都不再言語,朱元璋拿出一本冊子,翻看著,邊翻邊緩緩開口道:“湯和、廖永安、俞通海……”
朱元璋一連唸了十餘名將領的名字,那十來人走上前來,面面相覷。
朱元璋將冊子上所記的一些軍士搶掠百姓,胡作非為的事情大略的說了一遍,而後把書冊重重的砸到案几上,怒道:“你們御下不嚴,放縱手下軍士禍害百姓,你們可知罪!”
以湯和為首的那十幾名,連忙伏地認罪。
朱元璋看向李善長,“李都事,按軍法,當如何處置?”
李善長上前一步,遲疑了半天后緩緩道:“擾民軍士按律當斬,諸將御下不嚴,亦當杖責。”
朱元璋雙目微閉,而後緩緩睜開,“李都事,按律執行吧。”
李善長回道:“大帥,如今應天剛定,降卒龍蛇混雜,不少元軍餘孽也潛藏在應天城中,軍士難免有些放縱。望大帥念在攻克應天之功,讓眾將士戴罪立功,以後嚴加御下便是。若是此時大興刑獄,恐軍心有損,於東進鎮江不利,請大帥三思!”
以徐達為首的其他人也紛紛求情,“望大帥三思!”
朱元璋嘆氣道:“如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要爭這天下,靠的不僅僅是精兵強將,靠的更是民心向背。自本帥孤身出濠州以來,無論滁州,和陽還是太平,所過之處都是秋毫無犯,才能成就今日之局。若是諸位都是縱兵劫掠,只圖一時的痛快,那鎮江我們就不用打了,在應天好好享受便是。”
眾將紛紛告罪,立誓以後定當好好約束手下,若有再犯,願領軍法。
朱元璋沉默良久,“此次念你們初犯,本帥便不再追究,希望你們如李都事所言,都能戴罪立功。若是以後再犯,本帥定斬不饒!”
隨後便部署明日東進以取鎮江,以徐達,湯和領步軍,廖永安,張德麟領水軍,兵分兩路,水陸並進,直取鎮江。
義軍共四萬,號稱十萬,鎮江城內苗軍元帥完者圖見義軍勢大,臨陣脫逃,鎮江守將段武不敢出戰,據城死守,於城牆上被亂箭射死,鎮江城一日便破,元平章定定也死於亂軍之中。
改鎮江路為江淮府,置秦淮翼元帥府。賞有功之將,封徐達,湯和為統軍元帥,俞通海為秦淮翼元帥。
時年六月,命鄧愈、邵成領兵攻廣德路,克之,改為廣興府,置廣興翼行軍元帥府,以鄧愈、邵成為元帥。
應天城,大帥府,朱元璋召李善長,汪廣洋等文士參謀議事。
朱元璋拿著最新送來的軍報,“鎮江來報,鎮江降將陳保二復叛,去常州投了張士誠,徐達來問是否發兵常州,諸位覺得如何?”
汪廣洋道:“張士誠現在已佔江東富饒之地,兵多將廣,錢糧充足。又新下湖州,克金壇,兵鋒正盛。我們則是西有徐壽輝,南有方國珍,此時若與張士誠交惡,怕被坐收漁翁之利。”
李善長道:“話雖如此,但降將叛去他人,若是不聞不問,怕是軍心不穩,讓天下英雄小覷了。”
朱元璋眉頭緊皺,“二位皆是言之有理,現在問題不光是如何面對張士誠,天下分崩離析,我部義軍最終還要面對天下各路諸侯,當如何自處?”
立於下首的朱升上前道:“現在群豪並起,都欲逐鹿中原,河南河北多以大宋為尊,基本統領北方義軍。南方徐壽輝據湖廣江西,算是佔地最廣。張士誠雄據江東,富饒之地,算是最富。方國珍偏安東南,據東南之險,算是最穩。而我部義軍尚不能與眾稱雄。元廷尚有百萬雄師,與眾義軍廝殺已久。欲圖大業,大帥當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徐徐圖之。”
此語一出,眾人皆歎服。朱元璋也默默點頭,“那依先生之意,此次與張士誠當如何?”
朱升回道:“張士誠一個私鹽販子,狡詐而不守信,不宜與之為伍,當東進擊之。若是與之虛與委蛇,必貪得無厭,蠶食我江南之地。”
汪廣洋介面道:“但此時張士誠勢大,南方諸部都蠢蠢欲動,若是久戰不利,怕其他宵小趁勢而入,於大局有損。”
朱元璋點了點頭,“還是先談吧,派個人去跟張士誠談談,若是能談攏,就可以先招兵買馬,穩固局勢,若是談不攏,再打不遲,不知哪位願江東一行?”
此時下首走出一位年輕儒士,對著朱元璋道:“大帥,屬下楊憲願往。”
於是朱元璋修書一封,遣楊憲去往張士誠處和談,希望雙方早罷刀兵,共抗元廷。
書曰:“近聞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吳郡。昔隗囂據天水以稱雄,今足下據姑蘇以自王。吾深為足下喜,吾與足下東西境也。睦鄰守國,保境息民,古人所貴,吾甚慕焉。自今以後通使往來,毋惑於交構之言,以生邊釁。”
楊憲到得張士誠處,張士誠看了朱元璋的書函,當即把書信撕了個稀爛,怒道:“他朱元璋也太看得起自已了,不過是劉福通的一個跟班罷了,也想與本王平起平坐。”
楊憲聽得張士誠如此言語,怒道:“大王慎言,朱大帥雄才大略,手下兵多將廣,只是大家都是抗元義軍,不願大興刀兵,非懼大王。若大王定要兵戎相見,只怕會追悔莫及!”
張士誠笑道:“最討厭你們這些所謂的讀書人,來人,拉下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