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師父的傾心幫助,欒語在學習上面的進步堪稱神速,尤其是英語和數學這兩門學科。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曾經,書本里的字母和數字在她眼裡是那麼冰冷陌生。
而如今,她慢慢發覺自已竟也可以同它們交朋友。
它們有溫度,有情感,有深度,有內涵,只要你想,它們隨時隨地可以陪你暢遊知識的海洋。
她漸漸明白,為何讀書人會對書本如此欲罷不能。
秋去冬臨。
一場不大不小的雨夾雪,毫無預兆地將寒冷降臨至人間。
欒語討厭這樣的天氣。
更討厭在這樣的天氣裡上學。
即便她穿著雨衣,在騎車途中,鞋子和褲腿還是不可避免地被雨水打溼。
髒兮兮的褲腿緊緊貼附在面板上,黏膩的觸感簡直讓人煩躁到了極點。
要不是考慮到在學習上不能掉隊,且兩天都沒有看到林寒,欒語今天真想像只貓一樣貓在被窩裡曠課。
如此一來,既不用早起,也不用梳洗,更用不著換衣服,睡覺睡到自然醒,愛誰誰。
可學習是份苦差事,耽擱不得,一節課也不能落。
前面付出那麼多,好不容易追趕上,她這隻笨鳥無論如何也要堅持。
詩聖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心靈雞湯,雖然養氣提神,但也只能偶爾品品。
只有腳踏實地,下苦功夫,最終才能登泰山,俯群山,看山不是山。
泥濘不堪的路面上,欒語獨自騎行了許久。
中途,在她推車回眸的剎那,竟意外捕捉到一個頗有趣味的畫面。
原來,這雨夾雪是個欺軟怕硬的主。
不信你瞧!
被車輪碾過的路面,不見一片雪白,反觀陰坡面的松枝上卻落滿大片雪花,錯落有致,宛如一把把撐開的白傘。
再看河套邊的柳樹,柳枝上早已掛滿毛茸茸的銀條。
一陣冷風吹過,銀條隨風舞動,顫顫巍巍,彷彿隨時都會掉落。
來得似乎有些太早。
偌大的教室裡,此時,獨獨只有王圓圓一個人。
她端坐在座位上,兩隻手自然地放在課桌上攤開的書的兩側,嘴裡小聲嘟囔著,彷彿正在默揹著至關重要的內容。
學習委員就是不一樣,當真勤奮好學!
欒語緩緩脫下身上的雨衣,輕輕抖了抖頭簾上殘留的雨滴,隨後在教室門口用力跺了跺腳,這才拿著雨衣走進教室。
聽到門外的輕微響聲,王圓圓稍稍抬了抬眼,就在欒語準備開口向她打招呼的瞬間,她卻猛地低下頭,似乎有意避開欒語投來的目光。
欒語嘴巴半張著,苦笑著將欲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窗外的雨夾雪依舊在飄飄落落。
欒語坐在座位上,望了一眼牆上的時間,又扭頭瞧了瞧身旁的空座,心裡不禁泛起一絲惆悵。
還是韓丹看得開,想不來就不來。
早讀的時間馬上就要開始,但教室內仍舊有好幾個座位空著。
糟糕的天氣下,常常有同學曠課。
欒語仔細數了數,算上韓丹,今日一共有五個同學沒來。
上午第三節課結束,政治老師前腳剛走出教室,楚巧就揣著英語書,風風火火地坐到了欒語旁邊。
每節課上課之前,同學之間相互換座的情形很是常見,只要不是李玉華上課,很多同學巴不得每節課都換座。
不一定非得是男生和女生換座,男生和男生之間也會交換。
至於換桌的目的,不言而喻,大抵是為了聊天扯淡。
任課老師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只要他們別太越界,老師通常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試問,天底下的老師,又怎會平白無故地放棄自已的學生?
一切熟視無睹的背後,終是無可奈何。
“你來我這幹嘛?”
欒語眉心微微隆起,話語中帶著一絲嗔怪。
“在前面坐著不好嗎?非要來後面湊熱鬧!”
楚巧三天兩頭就往後面跑。
別人求之不得的前排座位,她一點也不看重。
“過來陪你啊。”
楚巧一邊說著,一邊兀自坐下。
“韓丹今天不是沒來嘛,我怕你一個人孤單。”
“哎呦喂,真的假的!”
楚巧溫柔如水的態度,頓時讓欒語受寵若驚。
“來,親一個!”
她微微眯起眼睛,如同一隻慵懶的貓咪,優雅地將下巴緩緩抬起,隨後慢慢鼓起嘴巴。
“Mua!”
楚巧極其乖巧地配合道。
“我靠,你倆惡不噁心!”
路曉南雙手插在外套兜裡,邁著有些匆忙的腳步,剛從教室外面回來。
當他走到座位抬頭的剎那,正好目睹了兩人剛剛辣眼睛的一幕。
“要你管!”
楚巧不服氣地揚起下巴,向路曉南示威,“你想親,還親不到呢!”
“楚巧!”
欒語瞬間向楚巧射出一記寒光,那眼神彷彿能將人立刻凍結。
“你會不會說話,不會說話把嘴閉上。”
說話太沒分寸了,這讓人聽了,還以為她很隨便似的。
“好的。”
音落,楚巧猛地將手一揚,像拉衣服拉鍊似的,在自已的嘴巴處優雅地一滑,彷彿真給嘴巴拉上了一道看不見的拉鍊。
“得,兩位大美女,我錯了,我錯了成不?”
路曉南臉上堆滿討好的笑容,連忙作揖認錯。
周圍那些看熱鬧的同學,有的實在忍不住,“咯咯”笑出聲來。
有的則湊在一起,小聲地議論著,眼神不時瞟向楚巧他們。
一時間,教室裡的氣氛如同被陽光照耀過一般,一下子變得輕鬆愉悅起來。
插曲過後,楚巧從右側兜裡掏出兩塊色彩鮮豔的泡泡糖。
“來,給你一塊,當你收容我的獎勵。”
欒語開心地接過西瓜味的泡泡糖,撕開外層的包裝紙,迫不及待地丟進口中。
口感硬硬的泡泡糖,入口不過幾秒鐘便逐漸變得軟彈起來。
吹呀吹呀我的大泡泡。
破呀破呀我的大泡泡。
我吹,我嚼,我再吹,再嚼,直到吹不起泡泡。
嚼上一塊泡泡糖,惆悵的心情解壓不少。
如果可以穿越到杜康生活的年代,她一定勸他少喝酒,多嚼泡泡糖。
心情不好沒關係。
來一塊大大,清新口氣,解壓潔齒,戒酒絕非世界末日。
一天一節的英語課,照常是絕大多數同學摸魚的時間,教室的後兩排,一直以來都是摸魚者的天堂。
這裡聚集了班裡一幫不上進者,也就是老師口中“爛泥扶不上牆”的“爛泥”。
幸虧師父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她洗淨身上的淤泥,盪滌心靈的塵埃,否則不被他們同化才怪。
改口認林寒為師,純屬無心之舉。
前幾天,在李玉華的帶動下,班裡突然掀起書法熱。
欒語一想到自已那猶如蜘蛛爬行的字跡,實在有損她小家碧玉的氣質,故才痛下決心尋求改變。
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林寒既然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
與其讓他人受益,倒不如便宜她自已。
班裡人多嘴雜。
若是常常與林寒接觸,沒個正經藉口傍身,必然會招來一些風言風語。
本來林寒極度拒絕,但架不住欒語的軟磨硬泡,最後林寒只好勉強答應了欒語這一提議。
從那以後,欒語多了一個師父。
這個師父雖然不叫陳正英,也不懂武功,更無法傳授她太極拳,但書本里的刀光劍影,明槍暗箭,他卻總能信手拈來。
不是武俠小說的語文課本,在他口中變得妙趣橫生。
那些枯燥難懂的文言文和古詩詞,紛紛從書中跳脫開來,化成一隻巨大的鯤鵬,載著他和她回溯歷史。
唐詩宋詞,李白、杜甫、高適、辛棄疾、李清照,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一段鮮活的故事。
書本上的一首詩,一段詞,很可能就是作者的一生。
聽他解讀李白的詩,才明白什麼叫顛覆三觀。
聽他解讀杜甫的詩,才明白什麼叫悲天憫人。
聽他解讀高適的詩,才明白什麼叫懷才不遇。
聽他解讀辛棄疾的詞,才明白什麼叫血氣方剛。
聽他解讀李清照的詞,才明白什麼叫一股清流。
還有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幾乎每一個人物的歷史,他都爛熟於心。
讀聖賢書,行萬里路;不讀死讀,原地踏步。
欒語明悟。
書本之上,她要儘可能多地留些指紋和餘溫,唯有如此,他日才能登鸛雀樓,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