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魯達一統天下,扣除年初的一些漣漪,一切又很快恢復太平。

時間匆匆來到公元201年,也是新漢建立的四年後。

公元197年12月,魯達以開元作為新漢的第一個年號。

公元201年,也就是新漢開元5年。

如今在民間沒什麼會再說,新漢其實是燕漢,天下百姓都接受新朝廷的治理。

新的朝廷在治國安民這塊,做得比以前的朝廷好太多。

在暗衛和羽林衛的監督下,地方都能很好的落實政令。

貪腐的情況大大減少,這也是俸祿調整有一定關係。

核心還是官員大多年輕,雖說辦事毛毛躁躁,難免會有些小毛病,可沒那臉皮貪墨也是真的。

什麼時候世家豪族,看著暗衛盯得不緊,自然會逐漸把他們拉下水。

好好享受幾次,就會發現自己這點俸祿,真就什麼都不夠。

若再賭博什麼的,欠下一屁股債,也就相當於把把柄,送到人家手裡。

“豈有此理,欺負這些官員沒背景是吧?”魯達有些不爽,這才四年就開始初現端倪。

世家豪族,那是什麼世面沒見過,人家主要是要升遷,知道什麼能碰什麼不能。

惟獨那些官場新人,以前沒見識過的,很容易就沉淪進去。

更別說扣除上面這些,還有雅賄這種東西。

先是拼命誇官員字寫得好,先是千金求字,最後洛陽紙貴……

官員反應過來的時候,早就收人家幾百貫,甚至上千貫的錢。

說這是賣字合法所得,那就自己去和暗衛說去!

心虛?

要的就是心虛,心虛之後才好拿捏!

這華夏上下五千年,上五千年下五千年的,這貪墨和反貪版本總是能不斷創新。

暗衛和羽林衛若不能與時俱進,那可真就要跟不上時代。

“好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的人都會先一步發現。”陳登嘆了口氣。

就魯達這鬧得,下面的豪族都不敢接觸官員,免得被暗衛的人請去喝茶。

不少人最後都託關係,找到他這邊來,搞得也很為難。

只是在這件事情上,陳登還是站在魯達這一邊,畢竟孰輕孰重,他還是分得清楚的。

些許的輿論幫助,還有政治獻金什麼的,遠遠沒有魯達這根大腿重要。

“非要說朕還要感謝他們,暗衛因為這樣,這四年都在不斷進步。”魯達冷笑。

就暗衛裡面有郭嘉、李儒和賈詡三人坐鎮,那就看誰敢招惹暗衛。

每次暗衛版本更新一尺,歪門邪道都必須要更新一丈以上,才能突破防線。

可當他們提升到那個程度的時候,暗衛的版本又更新。

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正釋義,應該是這樣才對。

“先不說那些,這次科舉準備怎麼樣了?”魯達詢問。

這嚴格來說是第二次正式科舉,不過若把昔日在薊縣考核人才的那次也算進去,那就是第四次。

第一次考核連科舉都不算,只是地盤擴大,臨時擴招一些人才幫忙。

考核內容很敷衍,不過已經有試卷的雛形出現。

第二次是登基時候開的恩科,既然是恩科那就不是正規科舉。

而且很多流程沒成熟,更像是測試版本。

以這次版本作為參考,終於在第二年,舉行真正的科舉。

規整制度變得更加嚴格,同時對考生身份的遴選也更完善,魯達甚至提供不少鑑定物。

這些鑑定物的作用,大多都是確保考生的確是他本人,而不是代考。

另外就是輔助閱卷,掌握鑑定物的規律後,針對性的重新整理出對應的詞條,就變得很容易。

比如說‘自動’‘閱卷’這兩個詞條的鉛筆,只要握著就能自動批卷。

這個批卷,是建立在持有者,已經知道答案的基礎上。

換個角度來說,若提前知道答案,依靠這支筆也能完美的進行作弊,所以必須嚴格管控。

依靠一批這樣的筆,試卷上有標準答案的部分,應該是能不會出現問題。

最多是簡答題和大題方面,畢竟主觀分太多,這樣多少受閱卷老師的喜好影響。

批卷的效率上去,而且沒什麼錯漏,稽核工序也進一步精簡。

這樣的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直至印刷術徹底成熟起來,當然還有造紙工藝的進一步提升。

廉價的,更白皙耐寫的紙張製作出來,能批次印刷的印刷機被製造出來。

到時候先在各州治設定圖書館,然後是郡治,最後爭取每個縣都有圖書館。

大量的教材出現,接下來就是在各州設定蒙學,之後是縣學、郡學和州學。

從此要參加科舉的,都要先透過縣蒙學考核,成為童生。

之後進入縣學或自學三年,參加縣試成為茂才。

然後或自學或進入郡學,之後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獲得舉人身份。

唯獨有舉人身份,才能在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前往洛陽參加會試。

按照這樣的步驟,不僅考生會更習慣考試,也不會再一口氣幾千上萬人來參加科舉。

目前文教司的人手不足,僅僅把州學給辦起來。

今年春季在各州進行春闈,直接選拔出茂才,有這身份才能過來洛陽參加秋闈。

不管如何,參考人數能大幅度下降,也避免許多魚目混珠之人。

更別說朝廷正式下旨,超過五十歲,將禁止參加科舉。

四次科舉下來,文教司充實了不少,畢竟每年薊縣那邊的蒙學院,都能不少好苗子。

他們後續自學,然後參加科舉,最後直接進入文教司體系。

他們本來都是劉熙或者鄭玄門下,後來司馬徽龐德公也過來。

反正現在薊縣那塊,學風比荊襄還要濃厚。

潁川更是成了昨日黃花,潁川書院沒落了。

要說那書院,本來也是潁川各大家族合辦的私學,裡面就讀的都是世家子弟。

也有寒門,大多都是被這些世家豪族看重,提前收入門牆培養的。

可薊縣那邊的學院,那可真是來者不拒,只要交了學費,管你什麼出身,一視同仁!

偏偏這學費,魯達會親自補助一部分,從魯家的產業盈利裡面扣除。

人家名下別的不說,就遼東商會的盈利,每年資助百八十個學子,那太輕鬆不過。

而那些學生聽說,資助自己的居然是大漢皇帝,那忠誠度不蹭蹭上去。

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文教司,估計要被薊縣學派佔據,還有部分被荊州學派佔據。

可魯達有什麼辦法,先不說他們都是正經靠上去的,只說這成績也沒問題。

為了儘快把州學鋪開,魯達不得不妥協一部分。

“對了,今年的科舉人數統計出來了,各州的茂才人數,經考核為一千三百二十五人。”陳登倒是想起這個,連忙彙報。

“也不錯了,之前都足足有幾千上萬人……”魯達回道,“出題到底是容易了,下次的出題要把難度提升一些。”

陳登能說什麼,只能乖乖領旨,最多為下一次科舉的考生默哀三秒鐘。

“另外還有一件事……”陳登順便彙報,“步度根不日將押解到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