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批改結束,糊名就不需要,畢竟要根據考生的身份,進行額外的加減分。

每個考生由三個小吏同時計算總分,核對無誤才能到下一個。

可能因此減慢批閱的效率,總體來說穩妥起見好一些。

“完結了!”第三天晚上,加班十個時辰的小吏,終於得到解脫。

接下來的壓力,就不在他們這邊,而是第三批小吏,或者說第一批監考的那批小吏那邊。

參考的學生總分統計出來,合格的送到第三批小吏手裡,不合格的進行第三輪篩查。

由於無法保證,在統計和批卷中,是否存在錯漏。

他們有兩天時間,針對這些不合格的考卷進行復查。

雖說運氣也是考生的一部份,可三年一次科考,魯達不希望辜負這些考生。

合格的部分,送到考官這邊,按照考生的籍貫,進行最後的排名。

“按照陛下的交代,180-209分的為同進士出身,210-239分為進士出身,240分以上為進士及第。這是今年的標準,以後可能會進一步提升。”陳珪親自督促。

就如同高考恢復第一次考試,那自然是大放水,否則真找不到幾個大學生。

第一次科舉,本身就屬於實驗,沒必要那麼嚴格。

後續標準會越來越高,估計沒有三門都在九十五分以上,都未必能進士及第。

看著很可怕,這那麼大的考試人數,更別說復考的那一部分,算下來真不誇張。

“第一批的考生,的確是太幸運了。”考官們感慨。

難怪私下都傳,符合條件的子弟,不管直系旁系最好都來參考。

第二輪科舉之後,要考中真不容易。

隨著圖書館越來越多,有參考條件的百姓越來越多,競爭也會越來越大。

“而且考生不知道,就算他們合格,也有可能因為籍貫的關係被淘汰。”陳珪嘆了口氣。

比如說遼東這次就有三百多人合格,奈何名額只有一百個,只能擇優錄取。

陛下說得很明白,寧缺毋濫。很巧的是,這也很符合大家的利益。

一個派系年輕人太多,六七年看不出什麼,十年二十年等他們來到高位,成為一股強大的派系。

其他派系後繼無人,最終朝廷都會被這一派系佔據。

當然這派系,和傳統派系又不同。

以前都是以某家族為中心,以其門生故吏作為派閥成員。

如今卻是以地域作為中心,以該地域的考生聯合起來,自成一派。

有好處也有壞處,那就是未必能有強勢的閥主出現。

同樣的,也不容易被裹挾走出最後一步。

如袁氏那樣,到他們那權力和地位,除非走出最後一步,否則他們沒辦法再給派閥成員,帶來更多的利益。

這也意味著,派閥的核心家族完全固化,新的家族想要上位幾乎不可能。

不想出現內亂,被其他派閥鑽空子,袁氏必須走出最後一步,那就是稱帝!

徹底碾碎其他的派閥,自己當皇帝,而原本派閥成員又各自建立山頭,才能確保袁氏安全。

可這一步非常兇險,成功自然能當王莽,不成看看現在,被魯達佔了便宜。

“陛下此舉,倒是保全我等家族。”陳珪捋須。

就算失勢,最多沒落,子弟還能繼續參加科舉,不至於徹底沒落。

再加上海外開拓,家族或許能繁榮千年萬年。

考慮到這些,群臣都的鼎力支援魯達的科舉制度。

他們這些官員都鼎力支援,那些失勢沒落的家族,就算玩點小手段也不成氣候。

兩天時間,榜單製作完成。

各地需要多少官員,朝中需要多少郎官,提前半年統計完畢。

到底誰擔任郎官,誰到地方任職,就看成績的排名。

進士及第,優先安排在洛陽當郎官,不足的地方,由進士出身的考生補齊。

不過出身不同,晉升的優先程度也不同,當然這是指兩人都在同一政績的情況下。

出身說到底,就是為了在太平年間,大家都在熬履歷的時候,判斷出誰應該晉升,誰得稍微等等的依據。

實在沒有位置,那就只能等著,誰讓當初沒進士及第。

教育資源這東西,世家豪族更多,可惜百姓的基數更大,很難說誰更佔優勢。

除非是窮民疲民,讓他們沒錢讀書,沒有時間學習,最好沒時間去思考……

可惜這事在陛下這一代,顯然是做不到,只能留給下一代去考慮。

科舉的第六天,今天就是預定的放榜日。

看榜的人不少,洛陽皇宮外的廣場要說挺寬的,可還是安排在洛陽城外放榜。

就如同魯達預料的一樣,這一天至少有超過二十萬人聚集在洛陽城外,就是為了看放榜。

第一次科舉,就如同鄉村第一次通電一樣,看著燈泡亮起來的瞬間,大家不知道多激動。

“要說這科舉,和太學射策沒什麼區別,結果一樣都是授官。結果科舉放榜就那麼多人看,太學射策就沒人關心。”洛陽城外,幾個太學生酸溜溜的說道。

他們有些人參加科舉,也有不少人等著太學復課。

自年初魯達過來洛陽,太學說是要進行重新裝修,於是暫時停課。

這本來也沒什麼,畢竟原本也沒幾個太學生。

不如說,魯達還承認原本的太學生資格,都已經算最好的結果。

可不知道什麼時候復課,於是有些人就直接參加科舉。

沒有參加的,不影響他們過來看熱鬧。

“百姓也是閒著無事,圖個樂子過來看看,不必當真。”旁邊的同窗回道。

兩人相約不參加科舉,實則兩人都有偷偷參加科舉,只是如今不得不故作鎮定。

城門這邊突然有動靜,有專門計程車卒出來分開百姓,給放榜的小吏開道。

現場被安排成一個通道,中間便是放榜的地方,兩側對應的是入口和出口。

“排隊,考生憑準考證入場!百姓只能在外圍觀看!”將官拿出擴音喇叭,直接高呼一聲。

聲音震耳欲聾,讓不少人都聽得真切。

這還是故意壓低聲音,免得把最近的那些人震耳聾。

之後就專門有個小吏,拿著喇叭一路複述過去。

於是百姓也明白過來,來到通道外圍,而考生陸續過來排隊,拿著准考證過來。

“准考證拿來,順便在上面再印一個右手大拇指的指紋!”小吏宣佈。

考生連忙把一式兩份,自己保留的那一份准考證遞過去,然後重新摁了一個指紋。

小吏拿出一塊放大鏡,在兩個指紋上一掃而過,確認三個指紋都對得上,才放行。

“你們的名諱,籍貫和準考正好,我們都有存檔,不必擔心會搞錯。可為了方便,還有其他因素,不會把你們的名字放出來,只放准考證號。”小吏交代一聲,示意考生進入。

就這樣,陸續有考生進入,越來越多存檔用的准考證上,留下第二枚指紋。

他們來到放榜的地方,這裡有三個榜單。

既然已經提前做好出來,那自然都放出來。

同時專門留下一個小吏,在這裡引導來檢視的考生。

“同進士出身,這是什麼意思?”考生開口詢問。

“就是你合格了,不過卻也只是剛剛合格。你們這一批將最後安排官職,請耐心等待。”小吏解釋。

倒沒有怠慢,畢竟能考中的,都是天之驕子。

“所以說,我中了?!”考生居然有些不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