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對孫堅等人保護得不錯,有什麼都是他親自出面對。

換裝過程很順利,大軍每天只需要集訓,儘快磨合完畢,期間沒什麼齷齪事發生。

只是這也意味著,魯達沒機會接觸到別人,很難擴充人脈。

朱儁也不傻,把人調過來,給你混戰功就很不錯,也別指望能趁機擴充人脈。

到時候自成一系,甚至站在他的對立面,那不虧死。

“鑑定完畢,無損迅猛長矛(紫),這把長矛不會損壞,且揮舞速度明顯提升。”

魯達詫異的看向這長矛,第一輪是白板,在重新鑑定後刷出紫色品質。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發現並非品質越高,詞條越多,也有可能是詞條越厲害。

並未出現正常的‘堅固’屬性,而是直接提升為‘不壞’,使得這杆長矛永遠不會損壞。

倒是迅猛這條,按照紫色品質,提升60%的攻擊速度,至少理論上是這樣。

魯達嘗試揮舞,確認在使用的時候會有一股力量,明顯提升自己的揮舞速度。

可要保證命中率,難免會下意識放慢速度。

160%算是理論最高速度,能發揮到什麼程度則看使用者本身。

沒有鋒利和破甲特性,可這矛頭乃鑌鐵打造,比一般的鐵矛要鋒利得多。

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相當於是神兵利器了。

拿去做人情送人,那顯然是太浪費了,這可是現階段品質最高,屬性最好的武器。

魯達沒轍,只能自己練起來。

話說回來,馬戰用矛顯然比長槍更合適。

正史關羽用的就是長矛,腰間配一把環首刀。

不過關羽配備這樣裝備,實在是有些接受不能,哪怕知道歷史上就是這樣。

“怎麼盯著這杆長矛發呆?”陳登過來。

“沒什麼,只是想著在馬背上的時候,是否用這矛當武器。”魯達回道。

“這倒是挺合適的,至少比你用那把長劍好。”陳登點頭。

長劍更多是在日常防身,戰陣之中那還不如環首刀。

可他不知道這長劍是鑑定品,無堅不摧做不到,面對普通武器倒是能做到削鐵如泥。

難得還挺堅固的,比一般的鐵劍堅固四成,差不多相當於鑌鐵武器。

在紫色品質,且詞條不錯的環首刀出現前,魯達暫時不打算換。

長劍怎麼了?

要說劉備那雌雄一對劍,不也直接上戰場了?!

陳家那邊的家將,倒是有個擅長用矛,於是少不得指點魯達幾天。

看家的本領自然不會傳授,好歹是把基礎學會,其他只能慢慢摸索。

差不多就是孫策的待遇,畢竟孫堅用古錠刀,也沒什麼家傳的槍法,死得早更是也沒辦法指點孫策幾兄弟。

孫策真就是在基礎槍法上,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槍法來。

另外一邊,陳端和秦松作為隨軍文士,倒是迅速接管軍中物資糧草工作。

朱儁麾下嚴重缺乏隨軍文士,真就把具體事務都交給兩人處理。

甚至在魯達不知道的時候,還私下接觸過兩人,出面招攬。

問題陳端忠義,拒絕朱儁的招攬,秦松自然也沒有接受。

朱儁多少有些遺憾,卻也沒糾結太多,這文事依然交給兩人負責。

轉眼十天過去,大清早的,皇甫嵩和盧植就陸續啟程,朱儁遲了一個時辰,宣佈出發。

按照朱儁的說法,洛陽的大道就那麼寬,幾萬人同時出發會很擠,只能分批開拔。

皇甫嵩最前面,其次是盧植,最後才到他這邊。

大軍向東離開洛陽,路上的百姓少不得指指點點。

皇甫嵩先走,那些士卒威風凜凜,裝備齊全一看就是精銳。

盧植其次,看著裝備還湊合,士卒看著也有精神,應該有一戰之力。

到朱儁這邊,只能說戰陣還算整齊,裝備就顯得比較單薄,士卒的精神面貌也不太好。

讓人不由得懷疑,這支軍隊真的能平定賊亂?

魯達倒是想鳴鼓提升戰意,讓小看自己的人見識一下什麼叫做戰意。

可如今還在洛陽城,這戰鼓要是敲響起來,不管是執金吾、光祿勳還是衛尉的軍隊,怕是都要緊張起來。

甚至上面有心要追究的話,那自己可就只能自認倒黴。

“不要在意他們……”朱儁說道,“作為軍人,就要用一場場大勝來證明自己!”

再說人家的顧慮也沒錯,三隻軍隊裡面,無論是裝備還是士卒的素質,他這邊都是最糟糕的。

好在這也是相對其他兩路而言,面對黃巾賊這樣的對手,就算三四倍的敵人都不虛的。

自上午十點左右出發,到十二點大軍才完全離開洛陽,開始東進。

期間路過虎牢關,高達八米的城牆,不愧是雄關。

就算是洛陽那邊,城牆也不過六米。

到底是夯土城牆,三合土都沒有出現的時代。

就這六米的高度,城牆的寬度就有足足二十米。

也就虎牢關依山而建,才能有八米的關牆。

普通的長梯沒用,雲梯可能都不一定管用。

只能依靠鍬鏟隊,或者衝車來攻關。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路過來並沒有發現汜水關。

“汜水關?沒聽說過,汜水鄉倒是在這裡!”閒聊提到這事,朱儁隨口回道。

頓了頓,補充道:“倒是賊人若西進,在汜水鄉這裡設定城寨,作為第一道防線也不錯。”

洛陽這邊的防禦不歸他管,也就是說說。

這倒是提醒了魯達,以後若出現汜水關,大機率就是董卓在這裡設定的城寨了。

難怪演義裡斬了華雄,汜水關都沒陷落,聯軍就能一路過去虎牢關。

後來知道董卓跑路,守將趙岑才獻出這汜水關。

也有可能是老羅寫嗨,沒好好審稿,於是一時汜水一時虎牢。

一路向東,轉眼進入兗州。

路上偶爾有些零星的賊人,若小於三千人,朱儁就派孫堅、魯達或陳登前去剿滅。

若超過五千,則派王服去剿滅。

低於一千人的,則交給地方郡縣兵解決。

透過這個方法,姑且是一邊行軍,一邊提升士卒的實戰經驗。

俘虜交給郡縣處理,物資有用都接管過來,用不到的留給郡縣處理。

出現傷亡,就在地方招募青壯,補充到軍中。

要說大漢處理地方動亂,也是從北軍選出一兩校派往地方。

抵達地方的時候,隊伍擴充到兩三萬人,直接投入戰爭。

這次是組建的軍隊過於龐大,且地方武備儲備不足,為穩妥起見才在洛陽整編。

實際也沒出現什麼傷亡,更沒有什麼大的戰果。

賊人已經被先出發的皇甫嵩犁過一次,別說超過萬人規模的賊人,超過三千規模的都不多。

也多虧盧植是走河內進入冀州作戰,否則再給他犁一遍過去,陳留郡就不需要朱儁出手了。

這也是最讓人鬱悶的地方,沒什麼戰功撿……

好在自陳留郡開始,皇甫嵩繼續東進,清剿兗州和青州的賊人。

朱儁這邊則是要南下,圍剿豫州和荊州的賊人。

只是他並不知道這黃巾渠帥波才,正帶著百萬大軍自汝南北上中。